|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物理学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3 | 57840 |
| 物理学(定向) | 416 | 79226 | ||||
| 物理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8 | 67578 |
| 物理学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4 | 68627 |
| 物理学(师范)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8 | 72738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6 | 6862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贵州 | 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3 |
| 物理学(定向) | 416 | ||||
| 宁夏 | 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3 |
| 青海 | 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386 |
| 山东 | 物理学(师范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8 |
| 内蒙古 | 物理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7 |
| 山西 | 物理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431 |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首任正副院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和张冲两位将军担任。自建校以来,一批学界名流,如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何耀华教授,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少英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
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和90个本科专业,其中,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9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2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在校生33344人,其中本科生26237人,硕士研究生3009人,博士研究生92人,留学生588人,全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3231人,香格里拉办学点专科生187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967人。现有教职工171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384人、中级职称55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58人,具有博士学位408人、硕士学位908人。学校现有全国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55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8人、文化名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39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其中:青年人才13人、产业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是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云南跨越发展,紧紧围绕“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办学目标,打好以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中印瑜伽学院为主体的教育对外开放“三张牌”,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心心相通,当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国内合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宗教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云南白药集团、丽江、德宏、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
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党政管理干部、教育专家、企业家,大多数由我校培养,特别是29个云南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我校。(学校开设有藏语、傣语、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佤语、纳西语、彝语、哈尼语,壮语、苗语、白语等12个民族13个少数民族语种专业,是全国开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种类最多的学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构建了“六个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获得“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校”等称号。
近年来,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学校形成了“班子团结、校园和谐、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为更好服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2013年,在原有预科教育学院基础上,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落户我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架起通往高等教育的桥梁,为省内外高校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本科生源。基地多次受到国家民委、云南省表彰,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学院学生阿丽努尔•阿力木回信中,提出: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印度总理莫迪的共同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共建中印瑜伽学院的备忘录,中印瑜伽学院在我校成立,成为印度本土外的全球第一所瑜伽学院。2017年11月,李克强总理对学院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主要领导分别进行了专项批示。经过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全国高校开创了瑜伽学历教育的先河,目前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健身瑜伽理论研究中心,学院致力于成为瑜伽在中国传播的标准制定者、规则维护者、行业引领者乃至中国瑜伽学科的奠基人。
为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同意增设云南民族大学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2016年12月,经外交部批复同意我校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现已在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口岸建立8个培训基地、在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建立3个培训基地,同时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和德宏片区分别建立培训基地,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4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了拓宽澜湄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学校成立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等多层次、多领域深入推进澜湄职业教育合作,丰富充实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建设成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广西自治区党委行政领导等均对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许。此外,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被列入《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云南省政府等多个政策文件中,成为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项目和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项目”。
70载春华秋实,未来,学校将持续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根植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努力朝着高水平民族大学、民族团结示范校、“三风”建设模范校踏实前进。
1、云南省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二批
2、云南省: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泰语、越南语、缅甸语、会计学、会计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一批
其它本科专业:本科二批
艺术类专业和体育类专业,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体检、文化考试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择优录取;专业成绩列全省前三名(或列我校单考专业成绩前三名)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若文化考试成绩未上线者,可按规定向省级招生部门申请适当降分录取。
1、政府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2、社会捐赠奖学金;
3、学校设立奖学金:一、二、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
遵义师范学院位于闻名中外、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革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所拥有百年教学历史的学府。前身是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省立遵义师范学校”,1958年,正式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并开始本科办学,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获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同年成为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4年成为“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18年成为“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2019年成为贵州省“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是地方院校中唯一拥有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2021年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已完成北区建设近1000亩(南区1100亩正在规划建设中),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有18个学院(教学部),普通本科专业51个,涵盖文、理、工、管、农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4486人,并向老挝、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4国招收留学生,在册留学生129人;学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143人,专任教师860人,其中有博士222人,硕士474人,正高166人(其中三级教授8人),副高39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2人;省管专家2人,市管专家6人。
学校现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金课”37门;省级一流师资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平台12个,省级一流教学管理团队1个;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社科联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1个,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号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4个,省教育厅创新群体8个,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在近年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
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形成了“厚德树人、笃学致用”的校训、“遵道循义、敦品励学”的校风、“道业并重、德识双馨”的教风、“力学力思、求知求是”的学风。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己任,培养了大量扎根地方、面向基层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人才。当前,学校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创新,感恩奋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守百年师范办学传统,充分利用遵义丰富红色资源,充分发挥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思政课改革“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贵州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平台优势,不断推动学校实现特色高质量发展,致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明显,红色文化育人特色突出,与遵义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在国外有声誉、国内有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录取规则
1.我校实行远程网上录取的录取办法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大力实施“阳光招生”,严格执行招生工作“六不准”、“十严禁”、“十公开”和“三十个不得”等纪律规定,为国家和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2.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在我校计划招生数的120%以内。
3.我校同意执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各专业录取时按高考成绩与专业志愿相结合的办法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选录,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第一次平行投档)考生,若第一专业志愿(第一次平行投档)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则按各省招生机构的投档顺序、考生所填专业志愿和我校分专业招生计划,按专业志愿优先方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考生。
4.专业安排及退档:实行“专业清”原则,即优先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和我校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的,则根据考生成绩在我校未录满专业内进行调剂录取,低分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则作退档处理。
5.报考艺体类的考生,在文化考试前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市、区)份专业统考并成绩合格。
(1)音乐舞蹈类、美术类和播音主持类
贵州省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和播音主持类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省外音乐类和舞蹈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30%+专业成绩×70%]。
省外美术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40%+专业成绩×60%]。
省外播音主持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60%+专业成绩×40%]。
专业成绩均认可考生所在省(市)份专业统考成绩。
(2)体育类
贵州省体育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2+专业成绩]。
省外体育类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6.我校2019年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考生。
7.专业报考条件
(1)、外语要求:
英语和翻译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且英语单科成绩在满分的60%
以上(含60%),其他专业不限语种。
(2)、英语口试要求:
报考英语和翻译专业的考生需要英语口试并合格。
(3)、身体健康要求:
体检受限专业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和以下专业要求、建议执行:
①报考师范类、旅游(酒店)管理类、体育类及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要求考生身体无残疾。
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建议男生身高4200px以上(含4200px),女生身高3950px以上(含3950px)。
报考艺术类的考生,在文化考试前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市、区)份专业统考并成绩合格。
(1)音乐舞蹈类、美术类和播音主持类
贵州省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和播音主持类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省外音乐类和舞蹈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30%+专业成绩×70%]。
省外美术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40%+专业成绩×60%]。
省外播音主持类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60%+专业成绩×40%]。
专业成绩均认可考生所在省(市)份专业统考成绩。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物理学录

遵义师范学院教育学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教育学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教育学和物理学录取分数线(贵

遵义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和物理学录

遵义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科学教育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科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科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科学教育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科学教育和物理学录

遵义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物理学录

遵义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遵义师范学院社会工作(社会养老服务与管理方向)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社会养老服务与管理方向)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社会养老服务与管理方向)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社会养老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介

遵义师范学院社会工作和物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物理学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物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物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物理学录

遵义师范学院物理学和音乐表演(民族器乐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和音乐表演(民族器乐方向)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就业前景和音乐表演(民族器乐方向)就业前景,物理学专业介绍和音乐表演(民族器乐方向)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理

遵义师范学院物理学和音乐表演(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和音乐表演(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在贵州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就业前景和音乐表演(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就业前景,物理学专业介绍和音乐表演(少数民族艺术方向)专业介绍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