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与构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风格与陈设、建筑概论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独立设计能力,接受造型、设计、表现等专业技能训练,能在建筑设计行业、装饰工程行业、展示设计行业、以及教育与科研等领域内从事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
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室内设计CAD、室内设计Sketchup、室内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室内设计)、室内装饰材料及构造、建筑室内水电施工图。
就业方向:
面向室内外设计相关行业、从事住宅空间、公共空间的方案设计、效果图制作、施工图绘制及住宅空间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获得证书:
国家注册室内设计师资格证、室内装饰设计师证、室内建筑师证、国际室内设计师证。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58年建校,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国家“一五”期间44项国防科技工业配套项目建设院校。学院先后隶属中国第三、第五机械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是国家国防科工委重点支持院校。1999年学院划转陕西省管理,2001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家国防科工局与陕西省“省部共建”院校,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建校以来,学院立足陕西,面向国防,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子遍布全国十二大军工集团。
学院荣誉。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国家体育运动先进学校、陕西省“一流学院”立项建设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入选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
基础设施。学院地处西安市鄠邑区,建有两个校区,占地1003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87.58万册、电子图书75.3万册。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4500Mbps,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400m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体育场馆,拥有大学生餐厅、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配备空调的新型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
专业设置。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开设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等11大类58个专业,其中“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骨干)重点建设专业4个、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优秀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9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5个,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为引领,以军工电子、能源动力、军工特能材料等为支撑的专业群协同发展格局。
教学成果。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14项,联合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4个;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191篇,其中核心期刊1452篇,SCI、EI等收录33篇,知网收录论文数量居全国高职院校第4位;教师各类科研立项878项,授权国家专利399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43部;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34项,省级328项,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3项,省级4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奖6项。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学生19000余人,教职工900余人,其中教授44人(二级教授2人),副高以上职称279人,双师素质教师43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7人。教职工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国防教育专家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青年杰出人才”3人、劳动模范3人、技术状元4名、技术能手27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11人。
实训条件。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499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2个,装备制造等军工特色实训基地12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41个;建有4个“校中厂”、13个校企合作工作站、4个技术研究所、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起了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与省内外百余家军工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探索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先后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建成工厂化标准的实验室,开设奔驰订单班;与巴斯夫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陕西首个与该公司合作的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北京FANUC共建全国首个现代产业学院,组建“FANUC英才班”;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举办航天工匠班;与科大讯飞共建高职全国首家“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共建西部首家“比亚迪产业学院”;与腾讯云、南京五十五所,共同组建了“腾讯云创新创业基地”;与西安君晖航空,共建军民融合“现代无人机产学研基地暨联合创新中心”;与日本老年服务机构瑞穗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共同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建成教育部“工业机器人职业人才培养中心”“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
校园文化。学院诞生于国防、成长于国防、服务于国防,在60余年办学积淀中,学院集黄岩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军工精神等凝练出“忠诚报国,敬业奉献;博学多才,修身求索;热爱军工,能高技强;坚韧弘毅,追求卓越”的“忠博武毅”国防职教精神;建成由国防科技展馆、砺剑广场、军工文化墙、军事素质训练拓展中心4个模块组成的同类院校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面向军工企业、驻地部队、军事院校、大学生开展军工教育2万多人次。
国际交流。学院是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建设院校,先后加入“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等国际组织机构,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泰国格乐大学、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坎培门学院、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巴基斯坦无线工程学院、韩国国立群山大学等国30余个国家50余所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选派300余名教师赴国外交流、访学、研修、学历提升,选派优秀学生赴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交换学习、学历提升,不断提高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育人成效。学院秉承“厚德重能,励学敦行”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积极践行“忠博武毅”的国防职教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奋力前行,每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培养了10万余名分布在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著名弹药专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劳动模范以及辽宁工匠、四川工匠、西安工匠等军工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军工特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祖国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56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2000年,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和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获批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整体搬迁入住渝北空港;2019年获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B档)。
学校占地1287.79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400余人,设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轨道交通与航空服务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通识教育学院(体育工作部)11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开设53个专业。
学校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联合研发的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9位,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育人成效50强”等6个“50强”荣誉称号,办学成效显著。
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校训,坚持“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党建领校、专业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文化铸校、开放活校、基建固校、依法治校”八大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区位优势明显。党中央对重庆实施“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发挥好支撑、带动、示范“三个作用”。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是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正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正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学校位于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腹地,地处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紧邻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空港工业园、龙兴工业园、水土工业园区,产教融合、科教并进的背景极为深厚,学校区位优势明显。
党建引领发展。学校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优势。近五年来,拥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各1个,重庆市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共5个,市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学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团委书记当选为第十八届团中央委员。学生会当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团体,是全市唯一入选的高等职业院校。
专业建设一流。学校面向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关键领域,凸显产业支撑型专业特征,构建了以服务先进制造、汽车产业等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发展体系。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和重庆支柱产业契合度达92.5%。现有国家双高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专业5个,央财支持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市级双高专业群2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7个,市级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11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个。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个育人”为基础,抓牢抓实“三全育人”工作。学校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X证书试点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近千名毕业生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成都飞机有限公司等全国顶尖级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30余名毕业生作为企业技术代表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术服务。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121项(一等奖20项),中国技能大赛奖9项(一等奖4项),全国青年岗位能手5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竞赛奖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奖6项(一等奖1项);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奖26项(一等奖9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一等奖10项。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学生组)20强5人,其中前五2人。“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各1人。
名师巧匠辈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育打造一大批杰出人才和高水平团队。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人才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4.7%,“双师型”教师占比90%。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学团队6个、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第五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巴渝特级技师”、市级英才计划教学名师、技术能手、高校巴渝学者、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0余人。
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主线,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种、国家规划教材24种,成功立项国家级职教教师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1项;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奖5项,中国技能大赛奖项3项(一等奖1项)。现建有市级、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中心18个,校内实训室170余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90个,为学生成长积极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研发实力雄厚。学校深入推动科研与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建有市级科研创新平台7个,市级创新团队(群体)2个。获重庆市教育研究成果奖6项。荣获省部级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市级以上课题50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文章1200余篇,国家专利授权1964件(发明专利243件),专利保有量连续三年居重庆市高职院校第一;软件著作权41项。获批重庆市博士后工作站1个。
培训服务卓越。学校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学校是人社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培训示范点、首批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和重庆市首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近3年,年均培训、鉴定认证人数达在校生2倍以上,各类培训服务创收突破1500万;依托校内建有的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模具制造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6个市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平台,为中国航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长安工业集团等市内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百项,为企业年增产2000万元以上,年度成果转移转化收入超过2000万元。
文化底蕴深厚。学校立足“文化引领、‘三匠’育人”核心文化理念,明确核心文化理念内涵,构建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文化建设体系,全方位发挥育人作用。学校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单位,牵头成立全国首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是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院成员单位、劳动教育研究院成员单位、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获批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文化育人建设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特等奖和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打造“工业文化大观园”,形成“工业文化”品牌,并成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国际交流广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实施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不断拓宽交流合作领域,加深交流合作层次,国际合作交流水平显著提升。学校是教育部“百千万交流计划”院校,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市属公办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与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院校及企业开展了150多项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先后联合长安等企业,在俄罗斯等国家建立了3个职教海外“鲁班工坊”及“人才培养基地”,俄罗斯鲁班工坊纳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国家框架。成功申报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是首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全国机械行指委模具专指委主任单位、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和联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主任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省市级荣誉近百项。当前正积极在高赋能先进制造业中挑重担作贡献,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阔步前进。
目前学校有学生食堂3个,大部分荤菜4元/份、素菜2元/份,味美价廉。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前教育和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

重庆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和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景观设计与施工)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器人工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和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景观设计与施工)在重庆往年的录取

重庆工程学院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和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景观设计与施工)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和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景观设计与施工)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就业前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广告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从事平面广告、影视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构造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空间,并赋予环境视觉形式美,创造或改善人居环境,有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具有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陕西建筑室内设计录取分数线为269分(文科)。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陕西建筑室内设计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0建筑室内设计文科专科批普通类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陕西建筑室内设计招生计划202

根据公布数据显示近五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陕西不开展招生,暂无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2名校友会(高职一类)11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艺术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室内艺术设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能进行室内装饰方案设计、建筑室内装饰施工图和效果图绘制工作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