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国际政治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0 | 14309 |
文科 | 628 | 1917 | ||||
国际政治(4500元/年)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7 | 16139 |
国际政治 | 文科 | 620 | 1856 | |||
国际政治(办学地点:首义校区)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33407 |
文科 | 603 | 1670 | ||||
国际政治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2 | 11400 |
文科 | 627 | 1582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10306 | |
文科 | 598 | 1495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国际政治(地点南湖校区)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12594 |
国际政治(地点:南湖校区) | 文科 | 589 | 2279 | |||
国际政治(地点首义校区)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11686 |
文科 | 593 | 2188 | ||||
国际政治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11436 |
文科 | 620 | 2113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0 | 11141 | |
文科 | 592 | 1980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河南 | 公共管理类(4400元/年;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4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608 | |||
青海 | 公共管理类(年收费4400元.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4 |
甘肃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1 |
云南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4 |
文科 | 615 | ||||
贵州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1 |
四川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2 |
海南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62 |
广西 | 公共管理类(4400元/年,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湖南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收费44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湖北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福建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9 |
安徽 | 公共管理类(4400元/年;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黑龙江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0 |
文科 | 570 | ||||
山西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7 |
河北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政治专业)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4 |
专业名称:国际政治 专业代码:030402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现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国际关系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国际政治专业共有15位老师,有12位老师已获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龄不足40岁。他们分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目前,我系教师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并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近20项;在权威性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和教材多部。
政治学系每年聘请国内外政治学和国际关系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学者来我校进行过多次学术交流活动。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的哲学、法学、政治学学科点,依托我校经济学、法学、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政治、经济、法学互相渗透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掌握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国际法和国际经济、外交学和涉外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本国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事调研、宣传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开设有多门双语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涉外交往能力。由于本专业学生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专业论文、涉外文稿、国际新闻报道及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具有较强的外事调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涉外事务交往和谈判的能力,因此他们将胜任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文化宣传、涉外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等部门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及考研录研率始终居全校前列,录研率多次位居学校第一。多位学生免推或考试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学生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国外名校继续深造。一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各省市安全厅、安全局、其他各级政府机关、新闻媒体、银行、外企等单位工作。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新疆 | 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甘肃 | 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80 |
陕西 | 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云南 | 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3 |
文科 | 614 | ||||
四川 | 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9 |
文科 | 597 | ||||
广西 | 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河南 | 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0 |
文科 | 628 | ||||
山东 | 国际政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07 |
江西 | 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8 |
文科 | 625 | ||||
安徽 | 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7 |
文科 | 631 | ||||
浙江 | 国际政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6 |
山西 | 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1 |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2005-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总人数 |
10027 |
11633 |
10012 |
11520 |
研究生 |
94.56% |
94.60% |
95.14% |
95.23% |
本科生 |
94.15% |
94.23% |
94.86% |
94.97% |
郑州大学本科生部分常设奖学金及助学措施
项目名称 |
发放金额 |
|
优秀学生奖学金
|
一等:当年学费 |
|
二等:当年学费的60% |
||
三等:当年学费的40% |
||
国家奖学金 |
8000元/人·年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5000元/人·年 |
|
国家助学金 |
2000元/人·年 |
|
宝钢教育奖学金 |
5000元/人·年 |
|
奇瑞东方之子奖学金 |
2100元/人·年 |
|
汇丰银行大学生奖学金 |
8000元/人·年 |
|
宋庆龄基金会丰田助学金 |
5000元/人·年 |
|
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 |
3000元/人·年 |
|
“丰隆亚洲-新飞”助学金 |
10000元/人·年 |
|
紫荆山购物助学金 |
3000元/人·年 |
|
新长城自强助学金 |
1840元/人·年 |
|
欧莱雅西部助学金 |
3000元/人·年 |
|
OLAY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 |
年度创新人才成就奖:10000元/人·年 |
|
年度活动获奖者:5000元/人·年 |
||
国家助学贷款 |
6000元/人·年 |
|
勤工助学岗位
|
图书管理 |
1500元-2400元 /人·年 |
校内保洁 |
||
校园自行车管理 |
||
校园文明纠察 |
||
助研、助教、助管 |
||
其它:特困学生补助、返乡路费、冬季保暖衣物等临时困难资助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的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是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学。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期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学、中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荟萃大量学术造诣深厚、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于1953年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3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6人。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300余项,产出科研成果14000余项。
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65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5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
学校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全国高校首设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通论3门必修课程,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同时开设法学-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文澜学院,在多个学院开设经济学、法学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历届毕业生均能实现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责任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深广。学校坚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确立了“服务重大战略,聚焦优势领域,坚持开放协同,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战略,在与财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良性互动中,产出了一批财政改革、法治建设、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一流决策咨询成果,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智库。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委智库3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以及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的行业研究基地等20多个高水平学术平台。2016年,学校在中国智库索引发布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以100分荣获第1名;2018年,学校5家智库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入选数量和质量居全国高校第2名;目前,学校6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实现银校强强联手,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相关工作。
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中意法学研究中心、中意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与雷恩商学院共建中法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与诺丁汉大学共建田野实验调查研究中心。积极支持教师深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发起或加入多个区域大学联盟,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分别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和本科教育项目。与格拉斯哥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合作开设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签署交换生协议,每年出国(境)学习学生人数近1200人次。获得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与美国石溪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来华博士留学生学术论坛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品牌活动。
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993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81个、子库416个。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景色优美。
7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4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政治和边防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政治和边防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和边防管理就业前景,国际政治专业介绍和边防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政治和边防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国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政治和社会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政治和社会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和社会学就业前景,国际政治专业介绍和社会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政治和社会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国际政治和社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民商法方向)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民商法方向)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民商法方向)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法学(民商法方向)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民商法方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政府法制方向)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政府法制方向)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政府法制方向)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法学(政府法制方向)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刑事司法方向)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刑事司法方向)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刑事司法方向)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法学(刑事司法方向)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国际政治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国际政治录取分数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政治这二个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贸易经济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国际政治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贸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含精算方向)和国际政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含精算方向)和国际政治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含精算方向)就业前景和国际政治就业前景,保险学(含精算方向)专业介绍和国际政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