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 - | 2 | |||
| 新闻传播学类 | - | 1 |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 | - | 1 | |||
| 哲学 | - | 1 | |||
| 经济学 | - | 2 | |||
| 税收学 | - | 2 | |||
| 金融学 | - | 2 | |||
| 保险学 | - | 1 | |||
| 保险学(精算方向) | - | 3 | |||
| 保险学(2) | - | 1 | |||
| 投资学 | - | 1 | |||
| 金融数学 | - | 1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2 | |||
| 贸易经济 | - | 1 | |||
| 法学 | - | 8 | |||
| 法学(政府法制方向) | - | 1 | |||
| 法学(2) | - | 1 | |||
| 法学(涉外经贸法) | - | 1 | |||
| 国际政治 | - | 2 | |||
| 社会学 | - | 2 | |||
| 英语 | - | 2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2 | |||
| 统计学 | - | 1 | |||
| 应用统计学 | - | 4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1 | |||
| 管理科学 | - | 1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3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数据工程方向) | - | 4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 | - | 3 | |||
| 工程造价 | - | 1 | |||
| 工商管理 | - | 2 | |||
| 市场营销 | - | 1 | |||
| 会计学 | - | 1 | |||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 - | 2 | |||
| 会计学(2) | - | 1 | |||
| 财务管理 | - | 1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 1 | |||
| 物流管理 | - | 1 | |||
| 电子商务(技术方向) | - | 2 | |||
| 电子商务 | - | 2 | |||
| 旅游管理 | - | 1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 |
| 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 - | 1 | |||
| 经济学 | - | 3 | |||
| 税收学 | - | 1 | |||
| 金融学 | - | 1 | |||
| 保险学 | - | 1 | |||
| 保险学(精算方向) | - | 3 | |||
| 保险学(2) | - | 1 | |||
| 投资学 | - | 1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1 | |||
| 贸易经济 | - | 1 | |||
| 法学 | - | 10 | |||
| 法学(政府法制方向) | - | 2 | |||
| 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 | - | 1 | |||
| 法学(2) | - | 1 | |||
| 法学(3) | - | 2 | |||
| 新闻传播学类 | - | 1 | |||
| 新闻传播学类(按大类招生,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 | - | 1 | |||
| 国际政治 | - | 2 | |||
| 社会学 | - | 2 | |||
| 汉语言文学 | - | 1 | |||
| 英语 | - | 2 | |||
| 管理科学 | - | 2 | |||
| 工程造价 | - | 1 | |||
| 工商管理 | - | 3 | |||
| 市场营销 | - | 2 | |||
| 会计学 | - | 1 | |||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 - | 1 | |||
| 财务管理 | - | 1 | |||
| 公共事业管理 | - | 1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 2 | |||
| 物流管理 | - | 1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国际政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7258 |
| 哲学 | 591 | 7258 | |||
| 社会学 | 591 | 7258 | |||
|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591 | 7258 | |||
| 管理科学 | 592 | 7025 | |||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 592 | 7025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 592 | 7025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商务英语) | 592 | 7025 | |||
| 法学类(含法学、法学(民商法方向)、法学(涉外经贸方向)、法学(政府法制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 594 | 6592 | |||
| 统计学类(含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94 | 6592 | |||
| 财政学类(含财政学、税收学) | 596 | 6181 | |||
| 金融学类(含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保险学) | 596 | 6181 |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 596 | 6181 | |||
| 经济与贸易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598 | 5764 | |||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9 | 5570 | |||
| 国际政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881 |
| 社会学 | 601 | 881 | |||
| 法学类(含法学、法学(民商法方向)、法学(涉外经贸方向)、法学(政府法制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 601 | 881 | |||
|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事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601 | 881 | |||
| 经济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5013 |
| 管理科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834 |
| 金融学类(含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保险学) | 602 | 834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 602 | 834 | |||
| 汉语言文学 | 603 | 794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商务英语) | 603 | 794 | |||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 604 | 744 |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 604 | 744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要求考生第一专业志愿须填报该专业,为学校生源中投档成绩位列所在生源省(区、市)同科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考生;按照以上要求若招生计划空缺,则优先录取数学和英语科目同时达到卷面总分85%以上的考生;不接收调剂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4478 |
| 经济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671 |
| 经济与贸易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606 | 671 | |||
| 财政学类(含财政学、税收学) | 608 | 594 | |||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3879 |
| 金融数学 | 609 | 3879 | |||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560 |
| 财务管理 | 609 | 560 | |||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3721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第一专业志愿须填报该专业,为学校生源中投档成绩位列所在生源省(区、市)同科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考生,按照以上要求若招生计划空缺,则优先录取数学和英语科目同时达到卷面总分的85%以上的考生,不接收调剂考生)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2 | 489 |
专业名称:金融数学 专业代码:020305T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是金融学下特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计划首次招生40人。本专业结合学校的财经特色,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金融数学理论基础和应用,通过开设《微(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金融随机分析》、《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原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在金融、保险和风险控制与精算等方面的应用,为学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工作或在金融、经济方面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业特色与优势是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托我校在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优势,将数学基础类课程、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数学与金融学交叉课程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培养学生的金融数量分析与建模能力,打造兼具数理分析能力、金融建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质量
金融数学专业现有一只年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20位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其中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海外留学或研习经历的教师9人。在岗“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教师1人。近5年来,有7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立项,有9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有4人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学校本科教学二等奖,1人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发表SCI、CSSCI期刊论文40余篇。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学生在做好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竞赛,以全面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主要学习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和金融基础,接受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同时学习一定的财会、经济与管理学知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金融与统计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经济、金融、保险与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需求预期与展望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就业去向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期的就业方向包括:(1)本专业毕业生有30%——50%将出国深造或考取国内研究生;(2)有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在数量金融分析、量化投资、金融建模等方面一展所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具有较高技能的金融类人才在社会需求中将呈逐年增加趋势;(3)本专业也将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从事风险分析与控制、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 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 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 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 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代码:120203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以我校会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和省级系列精品课程、国家级系列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优势学科和湖北省品牌专业为基础,依托我校经、法、管、文、史、哲、理、工、艺等学科综合发展优势,培养高级专门会计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优势明显,从同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来看,本专业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早在1997年,会计学专业就被批准为财政部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唯一的会计学优势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经济管理类唯一的拔尖创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培育试验区,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32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教育试点单位之一。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共获立项24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项目7项。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会计学系已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沉淀厚实、人才辈出的师资梯队。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0%以上,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5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会计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荆楚社科名家1人,湖北名师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含后备)5人。
近五年来,本专业师资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30余项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会计学专业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其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并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赢得了重要的学术地位,学术成就得到了同行专家的普遍认可,特别是郭道扬教授在会计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更是备受国际会计学术界瞩目。会计学院有十多位专家长期参加财政部、审计署等会计、审计准则及规章制度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培养层次齐全,人才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本专业秉承“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升,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坚持育人与成才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协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熟知国际惯例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在课堂教学之外,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课外科研、文艺体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组织学生参加“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赛”等大型专业赛事,多次摘得冠军桂冠。学生专业素质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安永“明日商业领袖”案例分析大赛、“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财会实务大赛、香港会计师公会QP个案分析大赛、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湖北省英语翻译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科研能力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本专业每年有15%左右的学生进入美国杜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深造,20%左右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名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供需比达到1:6,一次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形成了毕业生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的良好局面,成为我校乃至全国财经政法院校的标杆与品牌。每年除35%左右攻读硕士学位和出国留学外,65%左右的毕业生走上了理想工作岗位,其中25%左右进入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15%左右进入各类银行等金融机构,20%左右进入会计师事务所,5%左右进入其他单位工作,就业地域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一大批学生进入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和国际大型银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跨国公司。
本专业已毕业的校友中有大批政界名流、学界名家和商界精英。在政界,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秘书长,财政部中央监督检查局局长郜进兴,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等。在学界,有美国ACCI会长、罗德岛大学肖经建教授,中国会计学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戴德明教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导耿建新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吴联生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导雷光勇教授等。在商界,有一大批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如国家电网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陈月明,深圳创维集团前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博士,海南中岛集团总裁刘海南博士,用友集团副总裁郭新平等。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 专业代码:12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管理科学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化管理要求而设置的一个较新专业,该专业从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管理科学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综合发展的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突出专业学习上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互相渗透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做出优化决策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以管理为核心,融通数学、经济、计算机应用、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该专业特别重视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科学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他们都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在这支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且都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在教学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好评;在科学研究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现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二、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科学专业坚持“小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包括:(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一般课堂理论教学外,管理科学专业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模拟演练、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管理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特性和方法论特征,据此,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为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研究基础。(3)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由专业科老师提供学术指导。这些活动包括各级各类的企业决策模拟比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等。(4)坚持“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主任制度是本专业的优秀传统,这一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师生沟通交流、深度认识专业的机会;导师制度则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和“全方位”的生活和学业指导。
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领域的活动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以来,管理科学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项目校级和国家级立项累计8项、“挑战杯”和“博文杯”项目获奖10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企业竞争模拟等国家级比赛获奖5项。管理科学专业每届毕业生中约有20%左右的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他们前往深造的高校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管理科学专业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含攻读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 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 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 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 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国际金融活动的 规则和惯例,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金融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良好的品德操行、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综 合素质。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 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 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 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专业名称:金融学 专业代码:020301
(2015年本科生招生使用)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学科门类。金融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依托我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以及金融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结合我校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优势,紧密联系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既重视理论素养又强调应用技能,既瞄准国际趋势又注重中国国情,既看重人文缜密思辨又突出金融规范分析,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金融高级人才。
2.学科地位。金融学历史悠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得当时全国高校唯一的投资经济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金融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学院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国民经济学、投资学、房地产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所有主干学科在内的应用经济学是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投资学》和《货币金融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金融工程》和《国际金融》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学是湖北省优势学科,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都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周骏教授是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之一,曾荣获2012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朱新蓉教授2012年荣获“湖北名师”称号。
3.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名,其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40人,中级职称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名,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2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专任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有9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40余人具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现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并从香港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迈阿密大学等著名学府聘请了3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还聘请了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迈克尔•科诺利(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4.课程建设情况。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工程等。其中,“货币金融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省级精品课程。
5.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情况。近五年来,本专业所在的金融学系专任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二、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金融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介咨询评估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2.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学科竞赛与文体比赛获奖情况。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公杯”未来公职领袖精英挑战赛等大型赛事中,金融学大批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金融学院金融管理协会(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FMA)作为国内的唯一分会选派了金融学子作为代表参加2012年芝加哥峰会,并获得总会颁发的认证奖状。
3.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主要就业去向、就业层次。近五年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学院每年有20%左右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名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有15%左右的学生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杜兰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深造,其余的学生则进入金融系统、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4.知名校友情况。6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栋梁,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明权、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中信集团监事长朱小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一、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学东、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邓晖等。
5.媒体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学子的风采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湖北卫视、武汉教育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专业代码:投资学 专业代码:020304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投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通晓相关学科主要理论和方法,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投资策划、投资决策与投资管理能力,能在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公司(企业)等从事投资管理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在金融学院,截止2015年3月金融学院有专任教师100名,其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40人,中级职称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名,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2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专任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9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40余人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现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并从香港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迈阿密大学等著名学府聘请了3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还聘请了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迈克尔•科诺利(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本专业不仅与金融学院的金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保险和金融工程专业构成了协同共进的专业群关系,而且与上述各专业一起共享学院的雄厚师资队伍、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合作项目等诸多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产业投资、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工程造价管理为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投资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特色。
我校投资学科历史悠久,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基本建设长期信贷”专业,是全国最早开办此类专业的高校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曾先后改名为“基本建设财务与拨款”、“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基本建设经济”和“投资经济管理”等。2002年,我校是在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后国内第一个恢复设置“投资学”本科专业的高校。经过长期的建设,已具备投资管理类专门人才的本硕博培养体系。2008年,投资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本专业有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5名教师是中国投资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2人)。2005年,本专业核心课程《投资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投资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全国同类课程中仅有的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投资学》课程已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加以建设。从同类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来看,本专业在国内具有显著的领先地位。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前提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由专业教师担任学业班主任、主干专业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以上的考试方法、注重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自创办以来已培养出许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其中多名毕业生进入美国纽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直至取得博士学位,有一大批知名校友在实际工作中居于领导岗位,取得了骄人业绩。
金融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表彰。投资学专业近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 其中,协议就业率为56%,国内升学率(读研究生)为13%,出国率为2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各位考生:我校2019年安徽省国家专项录取已经结束,现对录取分数线进行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待与你相聚!咨询电话:027-年安徽省国家专项录取情况汇总省份文科理科高分低分高分低分安徽省
各位考生:我校2019年安徽省提前批艺术类录取已经结束,现对录取分数线进行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待与你相聚!咨询电话:027-年安徽省提前批艺术类录取情况汇总省份专业高分低分安徽省视觉传达设计821736.5安徽省电影学752.5736.5注:以上分数为考生文化成绩和艺术专业成绩相加之和。
招生专业(类)文科理科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高分平均分财务管理财政学类法学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计算机类———金融数学———金融学类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社会学统计学———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哲学———以上为普通一批的录取情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安徽录取统计表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安全工程、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经济管理试验班(包含专业: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英语、金融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金融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财政学、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保险学(精算方向)、金融数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保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英语、城市管理(城市经济与管理方向)、应用统计学、法语(招英语,语种考生)、经济统计学、日语(招英语、语种考生)、法学、市场营销、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学(注册会计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法语、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会计学、法语、金融学、法学、财政学、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类(含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工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450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类(4500元/年;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

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法学类(含法学、法学(民商法方向)、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法学(政府法制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金融学类(含金融

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经济学、统计学类(含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财务管理、经济与贸易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汉语言文学、社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财政学类、国际政治、外国语言文学类、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政学类(含财政学、税收学)、法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保险学(2)、经济学、法学、国际政治、旅游管理、法学(2)、保险学(2)、管理科学、社会学、税收学、经济管理试验班、投资学、公共事业管理、统计学、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