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
| 校友会(综合) | 253 | 281 |
| 武书连 | 212 | 320 |
| 软科(医药) | 19 | 4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577 | 66538 | 266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74 | 70074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62 | 83919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3 | 2386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1 | 2482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9 | 2578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3 | 12108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8 | 4741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7 | 63957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6 | 6448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3 | 66072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21 | 5650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15 | 5968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10 | 62389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06 | 6448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497 | 69189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488 | 73663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479 | 78161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护理学 | 本科批 | 469 | 82969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2 | 12427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7 | 21008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54 | 14946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50 | 16330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38 | 20623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护理学 | 本科批 | 517 | 29069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详见学校年度招生章程。
按照国家政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学校专门设立资助经费专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出国(境)等发展性资助、爱心基金及各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等途径获得资助。多途径奖助学体系使资助育人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