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物理学(师范)(3900元/年)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6 | 74000 |
| 物理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0 | 78767 |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9 | 74320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物理学(师范)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29173 |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32357 | |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40560 | |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0 | 40103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9 | 43397 |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的,具备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能力以及高度科学文化素养的,能在中等及以上学校,从事教学和初步科学研究工作的物理学人才。本专业也能培养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物理学(师范)(39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6 |
| 四川 | 物理学(师范)(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5 |
| 重庆 | 物理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 海南 | 物理学(师范)师范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8 |
| 广西 | 物理学(师范)(理工类;师范,3900元/年,在相山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4 |
| 福建 | 物理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江苏 | 物理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5 |
| 辽宁 | 物理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内蒙古 | 物理学(师范)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5 |
| 河北 | 物理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历经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厚植服务基层、奉献教师教育的情怀,培养造就了10万余名情怀深厚、专业硬核、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经过一代又一代淮师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师大精神和“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
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园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500余万册。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余台件,总值2.87亿元,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现有15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018年本科专业整体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71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有博士60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三八红旗手2人,省教学名师4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省级教坛新秀4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8人。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3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0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余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智库。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与地方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培育了一批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疫情防控形势下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
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52所院校(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近5年,学校派出14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参加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开始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称号,并为淮北市获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重大贡献;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31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的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
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机遇中,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以立德树人为立校之本,坚守大学使命,坚持传承、改革、创新思路,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尽的贡献。
办学历史悠久。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31年,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基础条件优越。学校地处重庆市涪陵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1700余亩,系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载体文献1132万册(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现有21个二级教学院(部)、54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重庆市一流课程47门。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学历留学生200余人;已与11个国家和地区、32个国外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7人、副高职称376人、博士学位教师479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5人。现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8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
科研实力强劲。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9个,“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43项、国家社科基金53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进入全国150强,连续5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重庆前六名,2019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科研经费连续4年突破1亿元,近4年年师均科研经费15万元以上。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政府成果奖20余项。
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师德纯正、学风浓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由2017年全国445名跃升至2022年的306名,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由全国82名跃升至45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名列第226位。常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6%,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7%;学生考研录取人数每年在600人以上,占毕业生人数的12%。按照“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向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迈进!
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052项,省级奖励3636项,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精神明显提升;毕业生在教师公招、公务员招考、研究生升学等方面成绩突出,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获得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详情见学校网站
详情见我校招生章程。招生信息网:http://zsb.yznu.cn
见我校2021年招生章程
无特殊要求,按生源省份相关政策执行

长江师范学院英语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物理学(师范类)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长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体育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

长江师范学院运动训练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训练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训练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训练和物理学(师范类)这

长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物理学(师范类)这

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

长江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

长江师范学院金融工程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物理学(师范类)这

长江师范学院经济统计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