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17826 | 3373(W607) |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生物(2选1)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2021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3 | 22149 |
| 2020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31 | 19800 | |
| 2019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8 | 23149 | |
| 2018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0 | 23538 | |
| 2017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6 | 25150 |
专业优势:该专业由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的应用心理学方向发展而来,专业历史积淀丰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突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强化心理学应用社会生活的能力。
核心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组织管理心理学、人才测评原理与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员工心理援助(EAP)、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及实验、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就业情况: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会机构,如公安系统、司法系统、平安集团等。此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境内外的其他心理学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如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等。
所属学院:心理学院
招生咨询电话:0591-22867866 网址:http://psy.fjnu.edu.cn/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心理学类(师范)(包含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 安徽 | 心理学类(5460元/年;含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 山西 | 心理学类(师范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51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 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领域(例如但 不限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决策、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工业与商业设计、公安、军 事、体育、文化艺术、航空航天、医护、社会工作等)从事和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 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心理学实验研究设 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 统计、测量技术,具有从事相关方面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和文 字处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 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统计、测量技术,掌 握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心理学科的发展 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初步的对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能力;
3.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推理 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和心理调节能 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心理学导论(上、下)(共96学时)、普通生物学(动物部分)(36学时)、动物学实验 (36学时)、线性代数(54学时)、生理学(54学时)、生理学实验(36学时)、概率统计(54学时)、 文科物理学(54学时)、生物心理学(54学时)、人格心理学(54学时)、心理统计(54学时)、实验 心理学(54学时)、实验心理学实验(36学时)、变态心理学(54学时)、发展心理学(54学时)、认 知心理学(54学时)、心理测量(54学时)、社会心理学(54学时)。
示例二:CNS解剖与生理(54学时)、心理统计(108学时)、普通心理学(上)(54学时)、普通 心理学(上)实验(18学时)、普通心理学(下)(54学时)、普通心理学(下)实验(18学时)、实验 心理学(上)(36学时)、实验心理学(上)实验(18学时)、实验心理学(下)(36学时)、实验心理 学(下)实验(18学时)、发展心理学(54学时)、心理测量(54学时)、心理测量实验(18学时)、人 格心理学(54学时)、生理心理学(54学时)、教育心理学(54学时)、社会心理学(54学时)、心理 学史(54学时)、认知心理学(54学时)、认知心理学实验(18学时)、变态心理学(54学时)、心理 咨询概论(54学时)、组织管理心理学(54学时)、人事测评与职业规划(36学时)、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36学时)。
示例三:人体解剖生理(56学时)、心理学原理(56学时)、心理与教育统计学(54学时)、发 展心理学(54学时)、教育心理学(54学时)、心理咨询学概论(54学时)、教育学(54学时)、人格 心理学(54学时)、心理测量学(54学时)、实验心理学(上)(36学时)、统计软件包(54学时,含 实训36学时)、心理学史(54学时)、临床心理学(54学时)、异常心理学(54学时)、实验心理学 (下)(实验72学时)、社会心理学(54学时)、心理测验及其应用(72学时,含实训36学时)、认 知心理学(72学时,含实训3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等实验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安 排的一定课时的教学实验;管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安排的一定课时的 见习和实习环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 0712统计学类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3 |
| 四川 | 应用心理学(师范)(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 广西 | 应用心理学(师范)(53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 河南 | 应用心理学(师范)(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 福建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53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06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超500项,其他各类课题37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5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6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9批981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走过114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建设特色浙师、和谐浙师、美丽浙师、活力浙师、幸福浙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办学概况
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30余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我校。学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稳居浙江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7000余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143人),留学生30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2万余人。
学科门类齐全,有70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6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共建附属学校48所。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5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1个中文教育中心,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非洲基地、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
金华概况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南宋·李清照《题八咏楼》
金华古称婺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在这片总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小”中显“大”,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小商品大市场:区域经济独具特色
金华自古为富庶之地,素有火腿之乡、花卉苗木之乡、百果之乡、浙中粮仓等美称。全市90%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永康是中国“五金之乡”;东阳的建筑、木雕,浦江的水晶等都享誉海内外。
○小盆地大交通:沿海内陆交汇要冲
金华毗邻上海、宁波、温州三个港口。境内有5条铁路、8条高速公路;义乌民航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等20多条航线。市区到杭州只有90分钟的路程,到上海也只需180分钟。
○小城市大集群:中心城市地位凸显
浙江是市场大省,而金华又是浙江的市场大市。在新出台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金华—义乌将与杭州、宁波、温州一起,成为人口200万以上的区域中心城市,被称为浙江“第四城”。
○小邹鲁大教育:文化教育繁荣兴盛
金华历史上即为文化之邦,素有“小邹鲁”之称,名人荟萃,文风鼎盛。近现代的陈望道、施存统、曹聚仁、冯雪峰、邵飘萍、吴晗、艾青、黄宾虹、施光南、严济慈等都是从金华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上大学人数连续10多年遥居浙江省第一,培养了一大批两院院士、教授、博士,被誉为“千名教授汇一省、百名博士集一乡”。
○小景点大旅游:风景环境这边独好
金华山青水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2%,现有1个国家级、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一个为广大旅游者所神往的旅游胜地。
1.浙师大招生网:http://zs.zjnu.edu.cn
2.浙师大招生咨询电话:0579-82282245
3.招生咨询浙师大QQ:854738706、1057413919、1178753484、1181097795、1184871977。
4.招生微信公共平台:搜索“浙师大招生”或扫描本咨询提纲封面微信二维码添加关注。
5.从6月中旬开始,我校将参加省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全省招生巡回咨询活动,其中6月16日、6月23日、7月9日我校将承办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金华场)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我校还将组织招生宣传咨询团到全省各重点生源中学,与考生及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
6.高考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及家长可直接来我校参观校园并咨询志愿填报等相关事宜。

浙江师范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制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制药)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科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科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化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物理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物理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师范)这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及其应用)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及其应用)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及其应用)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信息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历史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历史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历史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浙江师范大学法语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师范)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应用心理学(师范)这二个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应用心理学(师范)录取分数线为576分(物理类)。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应用心理学(师范)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心理学(师范)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应用心理学2016提前理科51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应用心理学2016提前理科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