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33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历史类 | -/37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5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8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9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30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2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24(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是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专业对口率,毕业生成材率均名列前茅。已成为我院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状况
1、有水平一流的教学团队
该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双师型教师占100%。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占31%,我专业新引进电工电子、PLC教师张艳,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效果明显。引进郭佳庆、杨玉兵等河北省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4人,作为我们的企业兼职教师。我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人;该专业师资队伍已形成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整体优势突显、合作氛围浓厚,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双师特色突出的师资队伍。
2、有独具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现有校内实训室9个,金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数控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PLC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特别是下列几个实训室更具特色:
(1)CAD/CAM实训室,购买了斯沃品牌的CAD/CAM软件,已经投入使用,安装仿真教学软件50节点,可进行机械结构原理及拆装、虚拟加工、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和PLC故障诊断、数控编程与操作的仿真教学等五项功能。
(2)PLC实训室新增12台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含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训装置(三菱)。
(3)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新增一台数控车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实训台(FANUC数控系统)和一台数控铣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实训台(FANUC数控系统)。
(4)数控技术实训室与河北厚普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企业自带48万元的数控设备,与我专业共建数控实训室,组织学生实训、技能考核工作。
我专业有校外实训基地32家,基本能够解决学生实训、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
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根据对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的技能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识课、基本技能课、专业技能课转化为公共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综合学习领域课程、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课程和公共选择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进行课程的改革和调整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个提前的定位。开设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低压电器与PLC基础、电力拖动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主干课、专业核心课。在必修的基础上又开设了选修课,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成果
1、本专业共建设了4门院级精品课程,分别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低压电器与PLC基础》。参编《营销策划实务》、《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6部教材。近三年以来,团队人员共发表三大检索论文5篇、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20余篇;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
2、2011年12月12日至2012年6月20日,本专业2010级学生到联想(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半年多的顶岗实习,学生们的表现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
3、利用工会办学的优势,自2012年9月至今承办了两期就业技能培训晨光班。两期培训班共计200人参加了中高级维修电工,中级车工、中级钳工的培训,并参加了省技能鉴定部门的鉴定,200名学员全部通过了鉴定,并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也安排了就业。
4、我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省级、院级职业技能大赛,其中在2013年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比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并有三位同学获得个人三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四、就业情况
本专业培养毕业生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数学、外语、计算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上,主要从事机电技术的应用、机电系统的操作安装与调试、)CAD/CAM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使用、安装、维护与管理等技术工作机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岗位质量较高,岗位数量充足,专业优势明显。
2012年至2013年,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有毕业生230人,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多为大中型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在保定长城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联想(上海)电子科技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
总之该专业突出职业特点,学用一体,就业优势明显。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1 |
| 历史类 | 374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0 |
| 文科 | 239 |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49 |
| 文科 | 134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隶属于河北省总工会。学院由工会教育资源整合建成,现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重教育层次,形成了具有工会办学特色的普通学历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教育格局。
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开展学历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方针,推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实施以“知识、能力、素质”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秉承“因材施教、彰显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全院已设置了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体系20多个专业,学历教育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
学院具有工会干部培训和职工职业培训的深厚基础,设有培训部和技能教育部,承担着全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职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学院不断改进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除完成省总工会安排的计划内工会干部培训任务,走校企结合办培训的路子,“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扩展和延伸对基层工会干部的适应性培训,冀中能源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学院挂牌设立了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工会干部来学院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阵地”的作用。按照省政府把学院办成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地的要求,在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积极构建技能实训场所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今年初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帮扶工程”定点服务机构。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一所以航运类专业为龙头,海洋装备制造、港贸物流、石油化工等专业(群)为主体,海洋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海洋服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海洋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舟山水产学校、东海学院、定海职业中学和舟山航海学校,于2004年2月筹建,2006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占地约6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现有新城本部和岱山两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学生6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1700余名。现有教职工456名,其中专任教师256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余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73%,30名教师列入省市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建有国家级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学校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150余名。
学校紧紧抓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基地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现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智能控制技术、关务与外贸服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应用英语、工业机器人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25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1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6个,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交通部行指委创新行动项目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17个实训基地得到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承担5个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拥有先进的船舶操纵模拟器等实训设备和海上训练基地等实训场所,是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德行四海”校训,大力弘扬“勤实”校风,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有致远创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园,近5年来,学生共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0余项,在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220余项,其中一等奖或第一名50余项,其中,连续三届获浙江省航海院校海员技能大比武团体冠军,连续三届获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三等奖;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四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学创杯”创业大赛一等奖;获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校结合专业和区域特色,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是中国政府履行《STCW公约》的履约院校。是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国家级船舶与海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平台、浙江省外派海员劳务培训基地、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基地、舟山市江海通航船舶船员培训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六省二市“江海联运”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目前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28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5万人次,被评为全国职工培训优秀示范点,正在建设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学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开展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建有浙江省海洋与船舶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经教育部批准,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共同实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个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已累计输送7批毕业生到乌克兰深造,部分学生取得硕士学位。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教育,建有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浙江-乌克兰国际海事学院。学校还是香港船东会与中国大陆航海院校联络及合作网络院校,国际航海教师协会等国际组织成员。学校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日本常石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方海外海事学院,培养国际海员。
2004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并对学校办学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学校发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优势,为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服务,为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为国际航运业输送高质量、船务公司满意的国际海员。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 “国际化、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全面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3.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94分(综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招生省份:浙江。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浙江省排名第20。浙江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94分(综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平行录取二段普通类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浙江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4,最低位次是228405。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综合机电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浙江等1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浙江普通类平行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