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哪个俄语专业好(俄语专业哈尔滨工大和人民大学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30 22:04:59 解决时间:2022-12-16 12:52

满意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哪个俄语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排行榜,俄语专业的分数线,俄语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外国语学院 俄语专业

专业剖析

外语教学在理工科院校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大学能否与世界接轨,一个高校的毕业生能否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显然都与外语教学的水平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9所首批“985工程”高校之一,历来重视俄语教学,在公共俄语教学及专业俄语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与特色。中国俄语专业主要分布在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开设俄语专业的理工科大学并不多。为适应语言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而进行的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哈尔滨工业大学俄语专业依托学校雄厚的理工科实力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办出了特色,并确定了以科技俄语教学为特色的办学模式。

专业特色

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处北国哈尔滨,是一所由俄国人创办的大学,有着良好的俄语教学传统,可以说哈工大与俄罗斯有着不解之缘。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初是根据清政府和俄国政府的契约为铺设中东铁路培养人才的机构,其前身是1920年创建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由苏联人阿·阿·摄罗阔夫出任校长,学校是以苏联式的规章和教学计划为办学基础创建的,当时教学用语全部是俄语。

20世纪50年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解放后,哈工大就是国家教委指定的重点向苏联学习的两所样板院校之一(另一所是中国人民大学),其在国内率先实行按专业、按2+3学习年限、按教学计划培养人才的模式。直到今天,哈工大的俄语教师仍然保留着用俄语授课的传统。这里的俄语师资力量雄厚,俄语学习氛围浓郁,同俄罗斯许多著名的大学及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吸引着莘莘学子来这里学习。

哈工大俄语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等理工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俄语教研室之一,也是哈工大外语系成立最早的外语教研室,由于当时的中苏关系及地理位置而驰名全国,在全国俄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由于哈工大拥有悠久的俄语教学历史,曾是全国唯一一所用俄语授课长达20余年的学校,在全国俄语教学界拥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哈工大俄语教研室于1986年就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哈工大也是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最早具有俄语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从1986年开始,哈工大俄语教研室在进行公共俄语教学的同时,逐步发展俄语专业教学。1989年俄语教研室开始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2005年增设“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10年增设翻译专业硕士点,2006年俄语教研室发展成为俄语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与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某一其它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师资力量

目前哈工大俄语系以俄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为主,同时兼顾公共俄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俄语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青年学术带头人比例较高的学术队伍。俄语系现有教师1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6人(其中博士后2人)。俄语系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俄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俄语研究生考试设计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俄语四级考试设计组成员1人、黑龙江省俄语学会副会长1人。此外,常年聘请3名俄罗斯专家在俄语系工作。

课程体系

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实践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口译、翻译实践、电视新闻、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文学、经贸俄语、报刊选读、科技俄语阅读、俄语写作等。

特色课程

哈工大俄语系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系统开设科技俄语课程的院系。《科技俄语阅读》课程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科研实践

俄语系教师在《中国俄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俄罗斯文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论文,主持编写了大量大学俄语方面的教材和参考书。

国际交流

目前,哈工大俄语系已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远东联邦大学、西伯利亚联邦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与联系。几乎每年都请进或派出专家学者互访,俄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到俄罗斯高校留学半年或一年的机会(免学费和住宿费)。

毕业去向

哈工大俄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如深圳、北京、大连、上海、武汉等地工作,他们一部分就业于公司企业,如深圳华为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一部分考取公务员,如上海海关、满洲里海关等;一部分到航空、航天系统工作。哈工大俄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科技俄语特色鲜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国内深造院校:

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

境外深造院校:

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

就业单位:

中兴、华为、上海海关、中国商飞等企事业单位。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414520

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
中国人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俄语专业始建于1945年,是1978年人大复校后最早重新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良好综合素质、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
13
软科(综合)
17
校友会(综合)
12
武书连
217
QS世界
203
US排名
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全国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学校大力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和“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

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 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哈工大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民族班招生报考指南

2021年我校首次招收民族班,民族班招生计划106人,全部招收理工类少数民族考生,学制四年。民族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我校在生源地省(自治区)一批次录取投档分数线下40分。民族班学生不单独编班,与统招学生同步上课,全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就读。除内蒙古外,我校民族班招生计划安排在与我校普通类本科一批同批次单独代码招生。2021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下表。

哈工大2021年民族班招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名  称

广

西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

4

2

5

2

3

2

3

2

2

2

2

16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

2

2

3

2

3

2

3

2

2

2

2

1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

2

2

2

2

2


2

2

2

2

5

合计

8

6

10

6

8

6

6

6

6

6

6

32

注: 2021年我校少数民族预科停止招生。



加分政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调档时,原则上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的加分。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对特困生非常重视,哈工大不让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困难而辍学。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由国家设立用于资助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一等每人每年4000元,二等每人每年3000元。国家助学金每年评定一次。

社会助学金

社会助学金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在学校设立,旨在资助在校期间成绩优良、生活俭朴、积极上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现设有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助学金、中国进出口银行黑龙江分行扶优帮困助学金、博世助学金、久智助学金、秀珍助学金、燕宝助学金、丰田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CASC助学金、富达房地产助学金、新疆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春华秋实西部助学金以及各类针对专业所设的院系助学金等四十余项助学金。

绿色通道

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学报到开辟“绿色通道”,即入学时确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按时缴纳学杂费的建档立卡、城镇特殊供养、农村五保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根据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将根据实际具体情况给予办理缓交学费、先行报到的手续,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正常入学。

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解决学费问题。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部分地方正规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银行信用贷款。学生可在生源地教育部门指定的银行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或到学校报到后在学校当地指定的中国银行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政策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一致。
勤工助学薪酬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在校内累计提供大量适合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岗位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生活困难,包括助管、助教、助研、劳动服务等多种岗位,使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锻炼能力,拓宽视野,实现资助育人的助学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
19
软科(综合)
10
校友会(综合)
18
武书连
525
US排名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张东刚,校长为刘伟。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39个学院(书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3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获评A+,哲学、政治学获评A,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与此同时,学校的理工学科建设也取得快速进展,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环境科学的学科排名、课题经费、成果数量都在快速攀升,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5个学科已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

截至2021年10月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986人,其中教授768人,副教授777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有18名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8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50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97人;有4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黄顺基、庄福龄、孙国华、李占祥、高放、卫兴华、周新城、胡乃武、陈共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胡钧、严瑞珍、高铭暄、王作富、许征帆、何沁、方汉奇、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在学学生28363人,其中本科生11738人,硕士生11615人,博士生5010人;上述数据含学历留学生854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近3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球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5万余项,共获得经费41.71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04至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10月底,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61个国家和地区的304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目前,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8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5家,美洲、非洲和亚洲各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斯等14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外长阿布德尔达耶夫,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约翰•邓恩等68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47.34万册,电子图书445.86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示范校”、“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奖学金设置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的资助工作原则,本着“早发现、早解决;多层次、重实效;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精准为前提、以育人为根本、以成才为目标、以隐性为原则,通过不断实践和持续优化,形成奖励性、助困性、普惠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资助模式,构建起精准资助、隐性资助、跟踪资助、暖心资助有机融合,价值引领、能力发展、学业促进、心理辅导、生活保障全面发力的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过程跟踪资助,照亮学生成长成才道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团队、集体和组织给予奖励和表彰。在工作经验积累和育人目标实践过程中,形成荣誉称号、奖学金、竞赛展评奖励和发展支持奖励这四种学生奖励类型,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新生在入学前可通过“新生报到系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审核通过即可享受“新生绿色通道”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当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与住宿费。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

在校期间,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心平贷学金、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特殊(专项)资助和各类型学生奖励,为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中专 2022-12-16 12:5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德语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中国人民大学德语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俄语录取分数线(北京)德语和俄语专业介绍就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法语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中国人民大学法语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语和俄语录取分数线(北京)法语和俄语专业介绍各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学和俄语录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俄语录取分数线(北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俄语录取分数线(北京)综合年份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俄语这

  • 中专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和俄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和俄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政治和俄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和俄语就业前景,国际政治专业介绍和俄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政治和俄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国际政治和俄语录取分数线(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