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工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中国民航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土木工程 | 2021 | 理科 | -/505(本科一批) | -/557(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20 | 理科 | 548/530(本科一批) | 580/578(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19 | 理科 | 526/505(本科一批) | -/557(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18 | 理科 | -/516(本科一批) | -/568(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17 | 理科 | -/495(本科一批) | -/541(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5 |
| 陕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5 |
| 江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 浙江 | 土木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9 |
土木工程专业设“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以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工程建设人才为基本目标,突出民航机场航站楼与飞机库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与管理能力。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以培养道路与桥梁工程方面建设人才为基本目标,突出民航机场场道工程(含滑行道桥)建设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可以获得土木工程师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训练,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方向或机场场道、公路与城市道路及桥梁工程方向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去向包括各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及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工程咨询公司)以及高校及研究机构等,毕业生在民航机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就业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本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天津 | 土木工程(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10 |
| 四川 | 土木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7 |
| 重庆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海南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 |
| 广西 | 土木工程(58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2 |
| 广东 | 土木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湖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河南 | 土木工程(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山东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7 |
| 江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 福建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6 |
| 安徽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7 |
| 浙江 | 土木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2 |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上海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32 |
| 黑龙江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3 |
| 辽宁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4 |
| 内蒙古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7 |
| 山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5 |
| 河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 北京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7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2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9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称号,逐步建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安徽省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培养方面,有60余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4个,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9门;近三年新增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90项。研究生培养方面,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教学案例推广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23项,省社会科学奖4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1项,获发明专利449件,2020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与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有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皖江高端装备制造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设计艺术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4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学校分析与测试中心具有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服务面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及校友产学研合作,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深入推动区域融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与芜湖市共建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全力打造“国际化、工程化、企业化、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孵化基地;共建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获批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与地方共建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海螺集团、安徽叉车集团、奇瑞控股集团、古井集团、中国通服安徽公司、百度公司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承担安徽省、芜湖市决策咨询项目30余项。与美、英、法、德、意、韩、日、泰、乌克兰、马来西亚等国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活动。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以“雨耕勤作 赤铸精工”为大学精神和“尚德敏学 唯实惟新”为校训,坚持走以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以工为主、支撑产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和省级“双基”建设示范高校,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2020年度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激励奖。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学校被誉为“培养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摇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努力向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奋进。
学费标准:按省价格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标准执行。
1.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可以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贷款人民币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学校支付。
2.勤工助学:学校设立勤工助学专项经费,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岗。每月根据其工作情况支付勤工助学报酬。
3.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助学金4000元/年/人。根据核定指标和条件评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困难程度设 4000、3000、2000元/年/人三个等级。
4.困难补助:学校设立学生困难补助专项经费,给予临时性、突发性灾害造成意外困难的学生适当补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5.学费减免:孤儿一律减免学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或因其他特殊原因(如家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等)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申请学费减免。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现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以服务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特别是“两业融合”为特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是一所具有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航学校,1981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建校始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方槐将军为学校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校址,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中国民航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庆祝大会,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中国民航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书面致辞。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秉承“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之初心,“忠诚、爱国、奋斗”之家国情怀,“明德至善、弘毅兴邦”之校训精神,“严实向上”之校风、“崇德崇严、立学立人”之教风、“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之学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在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学校设有天津东丽校区、宁河校区两个主校区,以及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有限公司3个飞行训练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16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
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1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的学科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安全科学与工程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和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航空宇航和交通运输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现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天津市品牌专业;8个天津市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和8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交通运输和通信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中欧航空工程师加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制造工程等3个专业是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本科专业。所有本科专业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38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天津市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在最近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由中国民航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项成果二等奖。
学校设有15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飞行分校、科技创新研究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其中各类在校研究生近3000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2人,民航特聘专家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9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省部级人才共150人次,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2010年以来)。
学校现为国内第一所成为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AA BI)正式会员并通过专业认证的高校,同时是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ICAO TRAINAIR PLUS Programme)会员。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已连续两次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最长期限(6年)的认证,一直担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席单位之一,并于2016年6月被中法两国政府评为“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学校与美国安博瑞德航空航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法国阿尔比矿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学分互认和双学位项目。学校不断适应民航强国“转段进阶”发展特征,深化国际化战略,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境外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实践教学丰富,有各类飞行教学训练飞机75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2架,D级飞行全动模拟机3台,其他各类训练模拟机/器208套,各类飞机发动机62台套。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电子图书317万册,数据库106个,与全球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中商飞、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中商飞在线、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相关技术资料。
学校生源质量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本科招生质量接近全国高校前5%。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兴业人才,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主要服务于空管局、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相关单位和中国商飞、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研发制造单位,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铸魂育人。不断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发起成立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6部,获批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学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着力构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注重校园文化和智慧美丽校园建设。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十三五”以来相继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及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科研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获批民航局“四型”科研院所和“三大”基地,拥有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民航局重点实验室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6个,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入选团队3个,省部级智库6个。推动民航科技创新(大兴)基地项目建设立项。助力天津市滨海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3个学科群列入首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
近年来,学校加快推动科研创新转型发展,以支撑航空领域国际“ABC”格局形成的科技创新为使命,围绕民航发展战略需求和民航科技发展前沿,以解决国家“民航强国战略”“卡脖子”问题为牵引,着力深化打造“五纵一横一园”科技发展战略主题。在民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未来机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与无人机运输系统、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业务领域组建五大研究院,其中以航空安全为主体,着力打造“顶尖安全”学科高峰,先后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建和参建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民航热灾害防控与应急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航空装备安全性与适航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航空安全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积极冲击民航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融入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全力打造民航科教创新联合体;加强与航空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突破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民航重点领域形成技术标准,在获批天津市第一批大学科技园基础上努力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做出一流贡献为使命,构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大做强科技创新研究院;培育若干活跃在国家战略必争领域、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的一流团队,冲击国家科技成果奖励,造就若干国家级领军人才;围绕五大战略主题布局科技创新力量,强化对国产大飞机及发动机、智慧民航的科技支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方针,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等航空运输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制造企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云南省政府、北京市大兴区委、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等政府机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机场单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机场协会等协会单位,以及华为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建设、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历经70多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中国民航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最高学府、主基地和主力军,致力于成为民航领域的高等教育引领者、科技创新示范区、政策咨询智力库、国际交流排头兵,并最终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本人在学年初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出申请,同时提供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材料。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要提供的材料:(1)、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2)、本人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3)、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4)、学生家庭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校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提交贷款银行审核,贷款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我校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奖、贷、勤、补、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各种助困类奖助学金每年达到1000余万元,并且每年都有递增的趋势;同时学校积极协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银行贷款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部分生活费;学校还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使学生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本科学生还可以每个月得到47元的生活补助;通过上述等有效的资助措施,可以确保无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择业。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按国家和天津市有关规定,户口、档案暂时在学校保留或转回其家庭所在地由当地就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荐就业。
其他有关就业问题请咨询我校就业办公室,电话:022-24092837。
详情可下载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国民航大学材料物理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物理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物理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材料物理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物理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材料物理

中国民航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中国民航大学统计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统计学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统计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统计学和土木工程录

中国民航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民航大学应用气象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气象学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气象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应用气象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气象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民航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翻译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天

中国民航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天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金融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土木工程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