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学录取分数多少分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8-09 08:57:22 解决时间:2022-08-08 14:01

满意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学录取分数为北京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最低位次是24492、河北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0,最低位次是51523、河北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5,最低位次是11468、内蒙古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5,最低位次是28513、内蒙古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0,最低位次是7280、辽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3,最低位次是31189、辽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0,最低位次是4743、黑龙江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5,最低位次是35614、黑龙江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9,最低位次是7234、浙江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2,最低位次是61821、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2,最低位次是86228、安徽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0,最低位次是22182、福建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6,最低位次是30664、福建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8,最低位次是7432、湖南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2,最低位次是61849、湖南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8,最低位次是15198、湖南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7,最低位次是15576、广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5,最低位次是40210、广西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9,最低位次是10456、海南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8,最低位次是15302、重庆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4,最低位次是43747、重庆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6,最低位次是11761、四川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0,最低位次是83978、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1,最低位次是18278。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学录取分数线
1.2021年新闻学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综合新闻学北京本科批-49824492
物理类新闻学河北本科批-54051523
历史类新闻学河北本科批-55511468
理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2542528513
文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5084907280
物理类新闻学辽宁本科批-53331189
历史类新闻学辽宁本科批-5804743
理科新闻学黑龙江本科二批A段42542535614
文科新闻学黑龙江本科二批A段4794797234
综合新闻学浙江平行录取一段-58261821
理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49286228
文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6022182
物理类新闻学福建本科批54654630664
历史类新闻学福建本科批5585487432
物理类新闻学湖南本科批-52261849
历史类新闻学湖南本科批-53815198
历史类新闻学湖南本科批-53715576
理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49549540210
文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52952910456
综合新闻学海南本科批-56815302
物理类新闻学重庆本科批-53443747
历史类新闻学重庆本科批-54611761
理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2052083978
文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4854118278
2.2020年新闻学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综合新闻学北京本科批52351025585
综合新闻学天津本科批A段58157220307
理科新闻学河北本科批55655169759
理科新闻学河北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54054079655
理科新闻学河北本科提前批54054079655
文科新闻学河北本科批57556311905
文科新闻学河北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55655614140
文科新闻学河北本科提前批55655614140
理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6944928338
文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5465464436
理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3153114970
文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365363922
理科新闻学黑龙江本科二批A段49049028709
文科新闻学黑龙江本科二批A段5055056005
综合新闻学浙江平行录取二段59158662578
理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一批52052078767
理科新闻学安徽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52652673576
理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2078767
文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一批55354617468
文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4617468
理科新闻学福建本科批52552533323
文科新闻学福建本科批5525477436
理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553551101503
理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2952956545
文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6055617130
理科新闻学广东本科批51751590701
文科新闻学广东本科批53353023634
理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50348845983
文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49849510893
综合新闻学海南本科批61058911055
理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2752783257
文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4353215638
3.2019年新闻学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理科新闻学北京本科批-50619650
文科新闻学北京本科批-5365688
理科新闻学天津本科批A段-50417240
文科新闻学天津本科批A段-5054757
理科新闻学河北本科二批-51278959
文科新闻学河北本科二批-55715731
理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9022610
文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5444541
理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1620499
文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344196
理科新闻学黑龙江本科二批A段-50029946
文科新闻学黑龙江本科二批A段-5037325
综合新闻学浙江平行录取二段-58662519
理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49677419
文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5516490
理科新闻学福建本科二批-48339725
文科新闻学福建本科二批-5428767
理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50998103
文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54119304
理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0256242
文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5614270
理科新闻学广东本科批---
文科新闻学广东本科批---
理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46259629
理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6660085
文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4416131
4.2018年新闻学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理科新闻学北京本科二批-50620265
文科新闻学北京本科二批-5486077
理科新闻学天津本科批-50817745
文科新闻学天津本科批-5235052
理科新闻学河北本科二批-52967970
文科新闻学河北本科二批-56814961
理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6926630
文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977411
理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2119113
理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52119113
文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224830
文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5224830
综合新闻学浙江平行录取二段-57963081
理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0575457
文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5616161
理科新闻学福建本科二批-48038482
文科新闻学福建本科二批-5389478
理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50593772
文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55418786
理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2745313
文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7411883
理科新闻学广东本科批---
文科新闻学广东本科批---
理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45260565
文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52811482
理科新闻学海南本科批-59310567
文科新闻学海南本科批-6542599
理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5071103
文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5715727
5.2017年新闻学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理科新闻学北京本科二批-52817684
文科新闻学北京本科二批-5563938
理科新闻学河北本科二批-48970677
文科新闻学河北本科二批-52115386
理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7021168
文科新闻学内蒙古本科二批-4835629
理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48220788
文科新闻学吉林本科二批A段-5054708
综合新闻学浙江平行录取二段-56364865
理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48471272
文科新闻学安徽本科二批-51715983
理科新闻学福建本科二批-41045807
文科新闻学福建本科二批-4759604
理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48979696
文科新闻学河南本科二批-51917731
理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0041916
文科新闻学湖南本科二批-54510000
理科新闻学广东本科二批-453100935
文科新闻学广东本科二批-50227581
理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40960614
文科新闻学广西本科二批-50313197
理科新闻学海南本科批-6058976
文科新闻学海南本科批-6602368
理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1767623
文科新闻学四川本科二批-54016571
二、新闻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是为满足新闻、宣教及文化传播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大学本科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新闻与文化传播理论与知识,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新闻、文化传播趋势,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政策法规,掌握全媒体传播理念和实操技能,能够在新闻、出版、网络及其他电子媒体、宣教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与专业综合改革情况

近两年来,基于未来新闻业以全媒体报道为核心的趋势判断,在“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理念指导下,构建以融合媒体思维和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架构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中心的优秀教学团队。

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唯一普通本科院校,依托在工会宣教、职工文化传播、劳工新闻、职工舆情等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联合强有力的媒介资源以及学校下属的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中国工人》杂志社和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实体,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指导下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

师资队伍

新闻学专业师资队伍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实践与科研力量平衡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内知名新闻院系,教学团队四分之三以上教师为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多有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工作的实践经验,并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西敏寺大学的访学经历,主要成员均入选2008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简介

吴麟:副教授、博士、新闻学专业主任。研究兴趣包括新闻史论、媒介社会学、传播法规与伦理。斯坦福大学(2010-2011年)、香港城市大学(2014年)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迄今,出版专著《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1部;参著《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等3部;合著教材2部;在《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记者》、《青年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高传智:副教授、博士。执教前历任连云港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主编,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编导、中央电视事业发展调研处签约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台湾元智大学访问学者。自2007年以来,主讲《新闻评论》、《摄像与剪辑》、《名记者研究》等课程。在《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级课题各一项,执行主持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多项。

宋晖:副教授,新闻学博士。自2004年起,一直承担新闻学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讲授中国新闻史、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等课程。并在《国际新闻界》、《人文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 余篇,其中论文被《新华文摘》摘编,被人民大学复印作为相关教学资料,出版独著、合著学术著作4部,副主编、参编教材2部。

课程设置

新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路,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主要设置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网络传播、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摄像与剪辑、纪录片创作、广告学概论等课程。

就业领域、岗位设置及就业状况

新闻学专业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性格和能力结构分析,对近年的就业环境、个体学习计划、未来职业规划进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了解未来职业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做好自身能力建设,以迎接就业竞争。近年来在读研深造和社会就业两条路径上发展良好。以2015届毕业生为例,继续深造19人,占本年度毕业生总人数的27%。其中,去国外读研究生的9人;境外的1人;境内读研9人,均为国内外知名大学。直接工作49人,占本年度毕业生总人数的70%。主要集中在电视台、报刊社、网站、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学校等文化教育、大众传播、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

往届优秀毕业生简介

岳亚楠,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二等奖学金、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三好学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团员、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李妍祯,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毕业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一等奖学金、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二等奖学金、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三好学生、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二等奖学金、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团员。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孙海阳,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团员干部。现就职于北青网体育频道

张明月,2015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李肇,2015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366
校友会(综合)
596
武书连
8
软科(政法)
学校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招生专业录取批次按各省(区、市)规定执行。普通类专业参加普通本科、高职相关批次录取。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自2019年起,在各生源省(区、市)普通类专业相应批次录取并执行相应批次录取规则,授予学位为艺术学学士学位。我校按普通类专业录取的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学生转专业依据学校普通类专业的转专业规定办理。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与应届生一视同仁。
周边环境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及河北涿州市,占地总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大学生公寓、电教中心以及与专业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办学设施。校园计算机网络设施先进,接入便捷,资源丰富,覆盖北京和涿州两校区所有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及学生宿舍。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招生咨询电话:010-68416757、010-68411395

邮编:10004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招生网站:https://www.culr.edu.cn/zhaosheng/

微信公众号:culrzhaosheng



毕业生就业

 

就业创业情况介绍

◆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介绍

2021届毕业生1504人,其中本科1241人,占82.51%;专科263人,占17.49%。截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6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54%。全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28%。2021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111人,第二学士学位7人,出国留学49人,本科升学率为13.46%。

◆就业创业工作特色及指导服务具体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一把手”工程落地落实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就业工作,校长办公会审议《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实施完善“领导督查联系制”。

学校组织2021年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北京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辅导培训和集体备课,邀请行业专家帮助授课教师进一步提高课程效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二)着眼专业特色,拓宽就业渠道

为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推介毕业生在工会系统内就业,党委常委会提出“走出去,请进来”就业促进工作。学校领导带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分赴各地、各级工会组织或人社部门,与甘肃省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绍兴市总工会、绍兴市人社局、天津滨海新区人社局等6家单位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建立就业合作关系。学校与天津滨海新区人社局合作的“雏鸥计划”已开展至第三期,2021届第二期“雏鸥计划”中,有15名学生实现就业。学校已与绍兴市人社局在“认知实习”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学校与深圳市总工会就业合作取得进展,今年接收1名毕业生到深圳市总工会就业。

(三)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打造多维就业市场

学校依托就业信息网、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和就业联络微信群等平台,累计发布各类招聘信息300余条,提供岗位2000余个。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以线上双选会为主,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智联招聘等专业机构举办多场线上双选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 24365 校园招聘服务·京津冀专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在疫情防控稳定向好阶段,在学校举办了线下双选会及多场线下宣讲会。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

学校通过创业园建设培育创业团队、孵化创业项目,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依托北京校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园设计建设依托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从idea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致力于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路径,功能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为实现从创业想法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平台。

(五)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水平,通力合作打造职涯与就业指导品牌

1.学校形成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室矩阵,多角度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集体备课,学校依托校级“崇劳”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室,二级学院“劳有所得”职涯引航工作室、“职路导航”工作室、“泰山”工作室、“Refresh”职涯塑心工作室、“青春引航”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平台,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就业咨询日”等活动,多维度为学生提供精准、专业的就业服务,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2.细分不同群体开展专题讲座。根据毕业生需求细分主题,开展考研、公务员、就业、创新创业等专题讲座、培训、模拟面试等活动,提供专项指导和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六)强化困难帮扶,校院联动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学校建立就业工作台账,构建困难群体就业托底机制。对家庭困难、就业困难、身体残疾、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等不同群体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实行“一生一策”动态及时管理,提供精准帮扶、就业咨询、岗位推荐、简历修改等服务。



  中专 2022-08-08 14:01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