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录取分数多少分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8-09 07:44:16 解决时间:2022-08-08 14:01

满意答案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综合劳动与社会保障北京本科批-50024173
综合安全工程北京本科批-48426705
综合社会学北京本科批-49225488
综合应急技术与管理北京本科批-48027338
综合新闻学北京本科批-49824492
综合汉语言文学北京本科批-50723094
综合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学)北京本科批-50822926
综合劳动关系北京本科批-50922740
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本科批-50323698
综合工商管理北京本科批-49325312
综合社会工作北京本科批-49125630
综合旅游英语(历史,地理)北京专科批-1801830
综合酒店管理北京本科批-49125630
综合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两年制)(历史,地理)北京专科批-1352510
综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本科批-48227008
综合政治学与行政学北京本科批-49824492
综合法学北京本科批-50523400
综合行政管理北京本科批-49125630
综合劳动经济学北京本科批-50223848
综合职业卫生工程北京本科批-48027338
二、劳动教育专业介绍
教育学类 劳动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院长期注重“劳动+”“工会+”人才的培养,以“立德守正,崇劳创新”为使命,服务国家和社会特需人才培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学院围绕“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进一步强化五育融合,厚植劳动情怀。学院于2019年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室,2020年升格为劳动教育中心,2021年升格为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主要职责是健全育人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承担劳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



2020年10月,学院启动全国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已招生两届研究生,学生科研成果丰硕。此次劳动教育本科专业获批,是学院培养劳动教育专门人才的再一次突破,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在中小学、科研院所、教育管理部门或各类组织机构从事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作为首个成立劳动教育专门机构的国内高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曾率先出版大陆地区首部高校劳动教育通识教材《劳动通论》,创办全国首家劳动教育领域专门学术刊物《劳动教育评论》,发布首个劳动教育年度报告,发起设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数十次劳动教育师资培训,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作出了多方面探索和实践。
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366
校友会(综合)
596
武书连
8
软科(政法)
学校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困难生资助办法

资助政策简介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大学学业,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设立了专门的助学办公室,采取多种奖优助困的措施,通过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简称“奖、助、贷、勤、补、减”)等方式,帮助解决学生经济上的暂时困难。 

◆“绿色通道”   铺平入学之路 

“绿色通道”是在迎新现场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的“先注册、后缴费”的入学通道,办理方式轻松、便捷。因家庭困难、自然灾害等原因暂时无力缴纳学费、住宿费的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暂缓交款手续,直接注册入学。

“绿色通道”的路径为:

a.到所在学院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b.到学生处“绿色通道”迎新接待点,办理学费缓缴、住宿费及其他杂费登记手续;

c.凭学费缓缴审批单及杂费登记单到财务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办理注册、入住手续。

◆助学贷款   缓解学费之困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之忧,国家现已开展两项助学贷款业务,一是考生本地申请的生源地信用贷款,二是入学后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贷款具有贷款方便、审批快速、还款期长等特点,有贷款需要的学生可以向当地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具体申请程序可以网上查询或向所在高中咨询。新录取本科、高职学生都可以在高考本地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新生申请生源地贷款成功后,可持贷款审批合同到校领取800元的困难补贴。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我校与中国银行开展合作,为我校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申请助学贷款前期需要准备的材料有:1.本人及父母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2.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印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原件。

◆奖助学金   奖优助困之策

除国家助学贷款外,我校还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积极上进的经济困难学生,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奖助学金主要有五种:

★国家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奖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8000元,获奖比例约占参评人数的5‰。

★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获奖比例约占总人数的3%。

★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助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获资助比例约占总人数的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80%)。

★全总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学习优秀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范围涵盖大一入学新生,获奖比例约占总人数的3%。

★学校奖学金:为倡导优良学风,学校设立一二三等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覆盖面达20%左右;另外设有德育标兵、学习进步、文体优胜、创新先锋等单项奖。

奖学金申请步骤:在综合素质测评基础上,由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奖学金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评定结果汇总至学生处核定、审批、发放。

◆勤工助学   自我锻炼之选

学校优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劳动和社会服务,并给予一定的勤工助学补贴。我校助学办公室下设有学生自治的社团——勤工助学协会,为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提供服务。我校勤工助学岗位分为校内岗位和校外岗位两种,校内岗位有助教、助管和助工三种,校外岗位一般为临时兼职。

学生处将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在勤工助学网上发布勤工助学岗位的通知,学生们可以通过学工系统勤工助学模块申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等待安排岗位。

◆困难补助   解决生活之需

学校设有专项困难生资助基金,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特困生补助”。每学年开学初,学生处助学办公室组织各学院调查、了解在校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根据情况确定“特困生补助”发放对象,补助发放比例为所在学院总人数的10%左右,补助金额为每月100元左右。学校还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困难补贴和求职交通补贴,补贴金额分别为每人500元和200元,约占毕业生人数的2%和20%。

◆学费减免  解除特困之忧

学校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每年4月由特困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生处审核后可获得学费减免资格。学费减免分为两个等级,一等减免学费总额的100%,二等减免学费总额的50%,减免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5%。

◆咨询热线  困难帮助之友

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校的资助政策,我们特别开通了助学政策咨询热线,接受有关资助政策方面的电话咨询。同时也欢迎登陆学生处网站或勤工助学网了解查询相关政策文件。

咨询热线电话:010-88562184

学生处网站:http://news.culr.edu.cn/xgb

勤工助学网:http://news.culr.edu.cn/qgzxw



毕业生就业

 

就业创业情况介绍

◆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介绍

2021届毕业生1504人,其中本科1241人,占82.51%;专科263人,占17.49%。截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6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54%。全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28%。2021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111人,第二学士学位7人,出国留学49人,本科升学率为13.46%。

◆就业创业工作特色及指导服务具体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一把手”工程落地落实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就业工作,校长办公会审议《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实施完善“领导督查联系制”。

学校组织2021年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北京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辅导培训和集体备课,邀请行业专家帮助授课教师进一步提高课程效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二)着眼专业特色,拓宽就业渠道

为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推介毕业生在工会系统内就业,党委常委会提出“走出去,请进来”就业促进工作。学校领导带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分赴各地、各级工会组织或人社部门,与甘肃省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绍兴市总工会、绍兴市人社局、天津滨海新区人社局等6家单位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建立就业合作关系。学校与天津滨海新区人社局合作的“雏鸥计划”已开展至第三期,2021届第二期“雏鸥计划”中,有15名学生实现就业。学校已与绍兴市人社局在“认知实习”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学校与深圳市总工会就业合作取得进展,今年接收1名毕业生到深圳市总工会就业。

(三)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打造多维就业市场

学校依托就业信息网、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和就业联络微信群等平台,累计发布各类招聘信息300余条,提供岗位2000余个。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以线上双选会为主,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智联招聘等专业机构举办多场线上双选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 24365 校园招聘服务·京津冀专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在疫情防控稳定向好阶段,在学校举办了线下双选会及多场线下宣讲会。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

学校通过创业园建设培育创业团队、孵化创业项目,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依托北京校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园设计建设依托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从idea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致力于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路径,功能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为实现从创业想法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平台。

(五)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水平,通力合作打造职涯与就业指导品牌

1.学校形成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室矩阵,多角度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集体备课,学校依托校级“崇劳”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室,二级学院“劳有所得”职涯引航工作室、“职路导航”工作室、“泰山”工作室、“Refresh”职涯塑心工作室、“青春引航”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平台,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就业咨询日”等活动,多维度为学生提供精准、专业的就业服务,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2.细分不同群体开展专题讲座。根据毕业生需求细分主题,开展考研、公务员、就业、创新创业等专题讲座、培训、模拟面试等活动,提供专项指导和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六)强化困难帮扶,校院联动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学校建立就业工作台账,构建困难群体就业托底机制。对家庭困难、就业困难、身体残疾、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等不同群体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实行“一生一策”动态及时管理,提供精准帮扶、就业咨询、岗位推荐、简历修改等服务。



加分政策

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最大加分不得超过20分,并按照加分后的成绩进行录取。


奖学金设置

除国家助学贷款外,我校还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积极上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奖助学金主要有五种:

★国家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奖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8000元,获奖比例约占参评人数的5‰。

★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获奖比例约占总人数的3%。

★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助学金金额为人均每年3300元,获资助比例约占总人数的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80%)。

★全总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学习优秀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范围涵盖大一入学新生,获奖比例约占总人数的3%。

★学校奖学金:为倡导优良学风,学校设立一二三等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覆盖面达20%左右;另外设有德育标兵、学习进步、文体优胜、劳动之星、创新先锋等单项奖。

奖学金申请步骤:在综合素质测评基础上,由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奖学金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评定结果汇总至学生处核定、审批、发放。




  中专 2022-08-08 14:01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