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大气科学、地质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保密技术)、生物科学类(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朝鲜语、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公共事业管理、药学、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朝鲜语、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金融学、英语等26个专业。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吉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一、中国海洋大学吉林省录取分数线(2021)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5 | 562 | 5580 | 482 |
| 中外合作办学 | 540 | 533 | 9261 |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7 | 555 | 1615 | 519 |
| 中外合作办学 | 559 | 559 | 1447 |
二、中国海洋大学吉林省招生计划(2021)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金融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2 |
| 生物科学类(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 - | 2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 2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保密技术) | - | 2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 | 3 |
| 朝鲜语 | - | 2 |
| 化学 | - | 2 |
| 大气科学 | - | 2 |
| 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 | 2 |
| 地质学 | - | 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2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2 |
| 自动化 | -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 | 2 |
| 环境科学 | - | 2 |
| 药学 | - | 2 |
| 财务管理 | - | 2 |
| 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 | 2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1 |
| 英语 | - | 1 |
| 日语 | - | 2 |
| 朝鲜语 | - | 3 |
| 工商管理 | - | 2 |
| 公共事业管理 | - | 2 |
三、中国海洋大学吉林省各专业分数线(2021)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3 | 9261 |
| 朝鲜语 | 535 | 8985 |
| 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536 | 8809 |
| 朝鲜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5 | 1615 |
| 公共事业管理 | 559 | 1447 |
| 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仅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559 | 1447 |
| 日语 | 560 | 1399 |
| 药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5580 |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1333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3 | 5457 |
| 地质学 | 564 | 5358 |
| 英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5 | 1218 |
| 环境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6 | 5118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566 | 5118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7 | 5020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7 | 1148 |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8 | 4925 |
| 财务管理 | 569 | 4808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69 | 4808 |
| 化学 | 569 | 4808 |
| 金融学 | 570 | 4719 |
| 大气科学 | 571 | 4596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72 | 4488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2 | 1013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保密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3 | 4402 |
| 生物科学类(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 575 | 4209 |
四、部分专业介绍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涉海专业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倡设海洋学”。八十余载薪火相传,该专业已成为国内最好的海洋科学专业,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2018年和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位列国内第1名、全球第6名。 海洋科学专业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聚焦海洋科学发展前沿,引领国家海洋人才培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专业。该专业培养致力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具有海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情怀,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技能优良、创新能力卓越,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一流海洋人才。 海洋科学专业拥有由3位院士领衔的老中青结合一流师资队伍,包括近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泰山学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交流访问或留学经历。拥有“海洋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生师比达6:1。专业课教师来自海洋与大气学院和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中很多教师也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成员。教师们积极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在Science、Nature系列期刊以及海洋与气候变化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教育部奖励,部分成果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蔚蓝色的大海是海洋科学专业的天然实验室,教师的考察足迹遍及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追踪到最新的科学前沿进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海洋强国,构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年轻一代发出了召唤!欢迎同学们报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投身海洋强国建设事业!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复建于1983年,次年开始本科招生。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培养本科毕业生36届。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繁荣工程教授3人,绿卡工程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4人,62.5%的教师拥有国内外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具有赴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家进修或访学经历。英语系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4-6人,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 英语专业系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山东省外国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单位,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翻译专业学位点,已形成本、硕、博贯通一体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注重语言技能、通识教育及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既重视通过语言学习系统知识,又强调通过专门知识学习英语语言。以英语为主要授课媒介,注重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普通语言学、英语文学、翻译学、区域国别研究及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如翻译、英语编辑、国际文化商务交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外语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优势主要有三:其一,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依托,构建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和区域国别四大方向模块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国家情怀和思辨能力。其二,借助学校海洋特色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深度国际化为特色,中外专家团队科研合作和共同授课,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涉海外语人才,全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其三,依托国家二级学会会长单位、语言与脑科学实验室等,设置新文科“语言学卓越班”,打造研究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未来国家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语学科高端人才。 英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时学生将具备以下素质或能力: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学术精神、价值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人文素养;通晓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和区域国别四大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熟悉英美历史、社会与文化,领会中西文化精髓,具备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初步掌握一门或多门第二外语,具备较强的涉海涉外能力,能够进入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涉海组织,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兼顾语言基本功、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四大方向课程模块,着力打造“金课”课程群,如普通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西方文论、翻译概论、海洋与国家文明等20余门构成国内一流的课程体系。充实英语专业的内涵,率先实施从“学英语”向“用英语学”的重大转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等6所大学建立了互派师生交流合作同盟,学生在校期间均可参加交流或留学项目。 本专业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中译语通科技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青岛市外事办公室、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创办)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此外,专业选派学生参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等高端国际会议的外事服务工作,得到外交部和青岛市政府等单位的高度评价。 本专业学生在国内各种竞赛和比赛中屡创佳绩,如“外研社杯”全国系列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为95%左右。每年约50%的毕业生推免或考取北外、上外、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化学类
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始创于1959年的海洋化学系,是中国海洋大学最早的四个系之一。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科基础,当年招收的本科生为海洋化学专业。随着专业发展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要,1986年招收海洋化学和化学两个专业。由于显著的专业特色,1993年,海洋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点,1994年海洋化学基地班开始招生。1998年因本科专业调整,原有的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合并为化学专业,2008年海洋化学基地点纳入化学专业基地管理与建设。经过60年的努力和积累,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化学(海洋化学)专业在2008和2010年分别获批山东省和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山东省化学实验教学实验中心。海洋化学课程团队于2010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9年化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视频公开课程1门,网络资源课程1门。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科为国家级一流学科,这些都为以海洋为特色的化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本专业教师依托海洋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化学与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交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海洋化学系及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60余名教师承担化学专业的教学任务,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3%,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6人。 本专业在学校以“特色带动综合、综合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兼具化学和海洋科学坚实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促进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使化学专业成为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教师在海洋化学领域研究优势和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作用,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海洋科学知识,渗透海洋特色。核心课程包含海水分析化学(含实验)、化学海洋学等,在科学实践训练方面,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海洋科考船开展专业实习,学生现场学习海洋调查、取样、分析等知识,为从事海洋科研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还定期邀请国内外海洋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化学专业学生开设海洋化学与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扩展其国际视野,体现本专业培养特色和优势。 中国海洋大学办学定位是建特色显著的一流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到化学和海洋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深造或工作。本专业结合国家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根据新时代化学及相关专业对化学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特点,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化学(以及海洋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良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环境科学专业始建于2000年,拥有鲜明的海洋环境特色。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积淀,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和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构建了院士领衔、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掌握环境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及具有国际视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海洋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修养及沟通交流能力;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熟悉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掌握认识与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 环境科学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各门课程的配套实验、环境地学综合野外实习、环境类专业认知实习及东方红3号科学考察船或“天使号”实习船上为期1周海洋环境调查、上机实践、环评实践、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同时专业还设立了三个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包括: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和环境动力学实验室,以及服务于本科实践教学的大型仪器功能区和附属设施功能区,能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及实践的需求。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为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教育部批准,自2020年起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采用“3+1”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一是双学籍、双学位。录取的考生入学注册后同时具有中国海洋大学和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学籍,享有两校的权益,接受两校的管理,完成学业后获得两校的学位;二是国际化培养。在中英两国学习,前三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第四年须在赫瑞-瓦特大学爱丁堡校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为全英文授课。 培养模式:中国海洋大学和赫瑞-瓦特大学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师资分授课程、互访交流,完成双方学业要求的学生将同时获得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及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机器人专业荣誉工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 with Honours in Robotics)。 学费:前三年在国内学习,学费每生7万元/年;第四年须在英国学习,按照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当年的国际学生标准缴纳学费[参照2020年9月入学标准本科生学费19,400英镑,按照2020年英国签证和移民局的官方建议标准,爱丁堡地区生活费标准为9135英镑每学年(9个月)],同时向海大缴纳注册费。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结合地方先进制造行业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科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器人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国际视野,“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从事计算机和机器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药学类
药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药学专业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和“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立足海洋特色,面向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宽广扎实的药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药物的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与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和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围绕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建立融入科研成果和海洋特色的课程体系,构筑科研平台与本科实验室相衔接的实践创新平台,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 实行“本科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实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流药学创新人才。 药学实践训练包括实验课、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其中实验课19门,实习课3门。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可以申请研究课题,进入科研平台,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开展OUC-SRDP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论文、“本科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发挥海洋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朝鲜语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成立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本硕博”一体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校特色人文专业,2019年成功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此外,我系于2007年成立了韩国研究中心。作为我国最早的韩国研究机构之一,我中心成功获批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韩国研究方向,全国共2所),成功申请韩国教育部的“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全球18所高校获批,其中中国共4所高校获批),并运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世宗学堂”项目(全国首所),已成为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韩国学综合研究平台。 我系目前拥有9名专任教师和2名高水平外教,其中博导1名、硕导8名,专任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90%拥有韩国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10余位,其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金柄珉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蔡美花教授、韩国教育部韩国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陈在教教授等国内外韩国学研究领域顶尖知名专家。 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和海外,强调韩语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情怀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涉韩精英人才。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教育部海洋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海尔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平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4年6月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结合地方先进制造行业优势和智能家居服务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科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研究创新、沟通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涉海专业之一,在历次海洋科学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2018年和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位列国内第1名、全球第6名。 依托中国海大海洋科学专业,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2014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开办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海洋科学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在海洋领域,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海洋科技中心,是南极科考的门户。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研究所(IMAS)在南极科学研究领域有重大的贡献,其海洋学被《泰晤士高等教育》评选为全球前30强。 本专业充分结合中国海大和塔大的专业特色,培养国家海洋事业所需的具备创新性、复合型、有担当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专业由中塔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师资分授课程,使学生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 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提供4+0和2+2两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后两年可以选择继续在中国海大学习或进入塔斯马尼亚大学学习(即2+2培养模式)。符合塔斯马尼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学业要求的可同时获得两校颁发的双学位证书。赴澳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将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并可以争取直接进入博士项目。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国家对海洋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子必将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如果你有志于为国家海洋大发展添劲助力,欢迎报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本专业要求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或对数学、物理有良好的兴趣,如果你是那个对的人,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