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哪个人工智能专业好(人工智能专业地大北京和中传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2 19:20:57 解决时间:2022-12-16 08:37

满意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哪个人工智能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各排行榜,人工智能专业的分数线,人工智能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分数对比(北京)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最高/最低分)
中国传媒大学
(最高/最低分)
人工智能2021综合 -/592(本科批)-/621(本科批)
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北京人工智能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92
湖南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01
河南人工智能(校本部)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1
山东人工智能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601
江西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6
江苏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81
黑龙江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51
吉林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44
辽宁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5
内蒙古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1
河北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2
天津人工智能(校本部)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640
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
中国传媒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北京人工智能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21
四川人工智能(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9
重庆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36
广西人工智能(5500元/年)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3
广东人工智能(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5
湖南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1
河南人工智能(校本部)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0
江西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5
江苏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94
上海人工智能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47
河北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2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70
软科(综合)
114
校友会(综合)
119
武书连
学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发展而成,是一所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大学。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学校始终弘扬地质报国优良传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开路先锋的光荣使命,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国工业的腾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淬炼出了愈挫弥坚、刚健勇毅的鲜明品格,形成了“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6898人,其中本科生8443人、硕士研究生6464人、博士研究生1779人、留学生212人。学校占地面积525843平米,在周口店、北戴河、河北平泉建有实习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61人,专任教师976人,其中教授276人,副教授357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65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5人,北京市青年名师3人,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才培养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人才,涌现出以温家宝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精英翘楚,40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学校坚持以“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学校有10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文艺体育比赛成绩优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国家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加强科学布局和组织策划,在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及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近5年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24项。学校拥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学校将推进大学科建设、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大科技项目、大资源平台等“五大”建设,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型升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学校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波兹坦地学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有交流合作关系,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4项,执行多项国家级引智项目,1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纳米比亚大学建有孔子学院。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践行面向建校百年之际的“三阶段”战略构想,坚持立德树人,实施“落地行动”,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不断开创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3 办公地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综合办公楼303室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非常重视和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秉承“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坚持立德树人、资助育人的理念,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辅助,以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帮困助学资助体系。学校在学生工作处设立学生资助中心,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

一、“绿色通道”

学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设立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确实无法缴纳费用的,可在入学时先办理入学手续,暂缓缴纳学费,入学后学校根据其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二、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向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咨询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同一学年内,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只能选择申请办理一种类型国家助学贷款。

三、奖学金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学业进步奖学金、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地球化学人才奖学金、希尔威矿业奖学金、航天宏图学生奖学金、杨起奖学金、冯景兰奖学金、郝诒纯奖学金、杨遵仪奖学金、翟裕生奖学金、赵鹏大奖学金等共计19项奖学金(奖学金依照学校有关评办法评选,奖励金额500至30000元不等)。

四、助学金

助学金是用于资助在校本科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学校还设有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学子阳光助学金、航天宏图学生助学金等企事业单位资助的助学金,资助金额每生每年2500元到5000元。

五、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向所在学院申请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根据劳动量及时间的不同可获得相应报酬,基本标准为15元/小时,以每月40个小时为上限工作时长。

六、其他资助

除上述项目外,对毕业后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3年以上(含3年)应届毕业生,经申请批准可获得相应的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经申请实施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对退役后自愿回校复学的在校学生经申请批准后实行学费减免。此外,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特殊困难补助。

七、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入学报到前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如所在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手册复印件、扶贫手册复印件、父母或本人持有的残疾人证复印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复印件、父母或本人具有重大疾病的诊断证明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以便于入学时办理有关手续。



中国传媒大学
70
校友会(综合)
170
武书连
2
软科(语言)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体育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海南国际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等直属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学校是国家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智能融媒体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媒体融合与视听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传播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国家广告研究院等12个其他高级别科研平台和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等32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建有大数据中心。校园高速移动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智能教室、4K演播馆、实验室、融媒体中心等卓越传媒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文献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两本CSSCI来源刊物、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体融合与传播》《艺术传播研究》《媒介》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中国电视》三本CSSCI来源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一、    学费减免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学费全免或部分减免政策。

 

二、    勤工助学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安排适当的勤工助学岗位,提供每人每月150─400元的补助。

三、    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入学前在家庭所在地申请生源地贷款或入学后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最高申请额度为每人每年6000元。

 


根据2021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工智能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2,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1,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更胜一筹。
  中专 2022-12-16 08:37

网友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行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本专业依托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和“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通过ai+传媒方式加深与行业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着重培养本科学生解决广电、传媒、文化等行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秉承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并举的办学理念,注重实践项目对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依托“菁英实验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数字营销方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数字营销方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数字营销方向)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数字营销方向)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广告学(数字营销方向)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出版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出版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字出版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字出版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数字出版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字出版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数字出版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网络与新媒体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播电视学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播电视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广告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广告学和人工智能录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传播学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传播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传播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传播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传播学和人工智能录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新闻学和人工智能录

  • 中专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人工智能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人工智能录取分数线(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