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和西藏大学哪个新闻学(藏语新闻)专业好(新闻学(藏语新闻)专业藏大和云师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1 22:39:42 解决时间:2022-12-16 15:05

满意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和西藏大学哪个新闻学(藏语新闻)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和西藏大学各排行榜,新闻学(藏语新闻)专业的分数线,新闻学(藏语新闻)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藏语新闻)
西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 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 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 闻传播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 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体魄;

2.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

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 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4.具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 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低年级,6周左右)、新闻媒体专业实践(高年级,16周 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云南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新闻学

本专业适应“全媒体化”需要,培养能够在各类 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 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和媒 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 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 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 播技能。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 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传播实 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传媒学院基地建设 国际新闻传播学院揭牌 考生报考指南2018 43 的能力。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部校共建“协同育人”的改革思路,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云 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目标,谱写好中国梦 的云南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核心,以数字化 新闻教学为手段, 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中国视角国际新闻传播能力、中国新闻自信的合格的党的新闻宣 传工作者,我院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共建国际新闻传播学院,培养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双语新闻传播 人才。符合培养条件且自愿到南亚、东南亚国家相关合作院校新闻学专业就读的学生采用“1+2+1”培养 模式,学生第一学年由我校负责教学及学生管理,按照中外双方制定的培养方案,学生第一学年主要学习 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英语、南亚东南亚国家小语种强化课程等;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将赴南 亚、东南亚国家合作院校相应专业进行第二、三学年的学习,第四学年再回到我校学习。学生国内学习期 间费用将严格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的标准收取,国外学习期间费用以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 院校当年发布的为准。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 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新闻媒体专业实践。 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西新闻传播学类(3400元/年,在呈贡主校区办学,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39
江西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71
吉林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96
山西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办学地点呈贡主校区)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543
西藏大学
189
软科(综合)
200
校友会(综合)
551
武书连
学校简介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3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进藏部队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等发展阶段。1965年、1975年,为满足百万翻身农奴学习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需要,学校又历经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发展阶段,开创了西藏师范教育的先河。为适应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1985年7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西藏农牧学院先后并入西藏大学,步入了创办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综合性大学的新阶段。2016年,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学校有纳金校区、河坝林校区、罗布林卡医学院校区和罗布林卡财经学院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达46.92万平方米,教育城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现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分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留学生部)15个学院(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5亿元。图书总藏量 144.4万册,收藏了 1000 多年前吐蕃时期藏文写本“菩日文献”,其中,十世纪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两万五千颂》分别入选第三批、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菩日文献”精选影印本》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列入改革开放 40 周年重要成果。电子图书54万余种。

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836人。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中具有高级职称367人,占43.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14人,占73.4%。目前,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人次,其中,教育部CJ学者9人,中组部QR计划4人、WR计划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人事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6人。

学校有各类在校生2.4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0345人,博士研究生233人,硕士研究生1925人,各类成人学生1.1万余人。

学校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经济学、物理学、环境科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学英语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人力资源管理》2门国家精品课程,自治区精品课程20门,藏语言文学、计算机及藏文信息技术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临床医学、音乐学、美术学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技术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特色专业5个。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3名。近年来,获得《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培养“靠得住”的高素质人才》和《计算机及藏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承担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5项,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自治区级教改项目6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1项,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79项。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要科研平台。有2个教育部野外观测站——那曲麦地卡湿地生态站、波密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区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信息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1个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藏大学经济文化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协同发展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环喜马拉雅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宇宙线开放实验室,1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西藏经济研究科研创新团队、藏族历史文化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8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3项,科研经费达3亿多元。获得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9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突出贡献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7项,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3项。

教育部先后组建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11所高校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团队,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支援与合作共建,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尼泊尔、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十几所高校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

办学七十年来,学校已探索出一条在特殊高原边疆民族地区兴办现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累计培养8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西藏和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藏大学办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的殷殷重托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坚守“办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理念,抢抓部区合建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凝练“高原科学与技术”“民族优秀文化”两大特色学科领域,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办学宗旨,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持续发展”办学思路,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与水平,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尽早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谱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奋斗。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我校在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放的计划,非艺术类专业均为本科二批次[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班)为提前单独本科录取批次],艺术类专业按照计划投放的省、市、自治区安排的批次招生。

西藏自治区区内投放的计划中,艺术类专业执行我区划定的艺术体育分数线,为提前单独录取批次,非艺术类专业有提前单独录取批次、重本批次、普通本科批次以及专科批次等(具体批次详见西藏自治区公布的普高招生计划)。

西藏自治区区内的提前单独录取批次为传统投档模式,重本批次、普通本科批次以及专科批次为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我校按各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省级招办确认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提档。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我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分以后形成的投档成绩,并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依据。进档考生专业安排遵循“分数清”的录取原则。即以分数优先方式排队安排考生专业(专业之间无分数级差),单科成绩有要求的专业,在单科成绩符合条件后,按投档成绩安排专业;专业志愿相同的同分考生,若有单科要求,则按单科高低安排专业,若无单科要求,理科依次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成绩确定先后顺序,文科依次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成绩确定先后顺序。对无法满足所填报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分数相同的调剂考生,按相同办法执行。各个专业志愿录取线均未达到的考生,我校将服从专业调配的考生按“分数优先、结合志愿”的人性化原则,调剂到未满额的专业中。录取过程中,凡达不到录取条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均按退档处理。

我校划定单科成绩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专业,具体要求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我校招收的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向班)均为提前普通本科批次。

那曲专项计划(临床医学专业)和免费医学定向生为提前重点本科批次。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方向)专业实行“1+2+1联合培养模式”,即大一、大四在西藏大学培养,大二、大三在西南交通大学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实行“1+2+2联合培养模式”,即大一、大四、大五在西藏大学培养,大二、大三在西南交通大学培养。

口腔医学专业实行“3+2”培养模式,即大一、大二、大三在西藏大学培养,大四、大五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培养。

地方专项计划(即那曲专项计划)招收生源为那曲籍,毕业后定向那曲工作,入学须签订“定向协议书”。

部队生源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班)招生录取的新生在入学前须签订“定向协议书”,学校对未签订“定向协议书”者不予办理新生报到注册手续,并按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一般为: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符合要求,专业考试成绩和文化考试成绩达到自治区普高艺体类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参照考生所报志愿顺序,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依次录取,录满为止。考生所在省招办另有规定的,按省招办要求执行。

区外各省市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区、市)组织的2018年艺术类专业统考(联考)且成绩合格,若所在省(区、市)没有组织相关专业的统考(联考),考生则需参加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或13所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详见附件)的相关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

西藏自治区内考生需参加西藏自治区2018年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合格,相关专业须参加校考且成绩合格,具体为:

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方向)专业按照校考专业成绩(130分以上)为依据依次进行录取;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在省级统考成绩合格后,按照校考专业成绩(80分以上)为依据依次进行录取;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省级统考成绩合格后,按照校考专业成绩(60分以上)为依据依次进行录取;

音乐学、舞蹈表演专业按照省级统考合格成绩为依据依次进行录取。



平均伙食标准
250元/月
通讯地址
西藏拉萨市江苏路36号西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193
软科(综合)
148
校友会(综合)
221
武书连
1640
US排名
学校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9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375.04万册,电子图书平台118.8万册,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35种,是“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8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入选15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88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92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50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0项;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和出版社《Scie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Water Research》、《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Energy》、《新华文摘》、《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地理学报》、《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了一批代表性论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3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9项(一等奖6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22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个。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1022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建立了“泰国云华职业学院”、“缅甸云华职业学院”、“老挝云华职业学院”3个境外办学机构,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0余人次,留学生数量位居云南高校前列。

学校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荣获云南省第一个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理论阵地管理建设示范点。学校的班级、团支部、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集体和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CUBA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前8强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奋斗。


  中专 2022-12-16 15:05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新闻学和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越南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云南师范大学越南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越南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越南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越南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越南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越南语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云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缅甸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云南师范大学缅甸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缅甸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缅甸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缅甸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缅甸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缅甸语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云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日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云南师范大学日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云南)日语和新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阿拉伯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云南师范大学阿拉伯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阿拉伯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阿拉伯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阿拉伯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阿拉伯语和新闻学录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西班牙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云南师范大学西班牙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西班牙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西班牙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西班牙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西班牙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西班牙语和新闻学录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英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云南师范大学英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云南)英语和新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柬埔寨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云南师范大学柬埔寨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柬埔寨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柬埔寨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柬埔寨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柬埔寨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柬埔寨语和新闻学录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泰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云南师范大学泰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泰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泰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泰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泰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泰语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云南)泰语和新

  • 中专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老挝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云南师范大学老挝语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老挝语和新闻学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老挝语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老挝语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老挝语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老挝语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