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8 | 理科 | -/186(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8 | 文科 | -/213(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7 | 理科 | -/203(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7 | 文科 | -/254(专科批) | /() |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面向城镇建设、国土资源、水利、交通、农业、环保、地质、矿山等部门,能够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工程施工管理及概预算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测量平差、GPS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地籍与房产测量、数字化测图技术、道路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测量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VB在测量中的应用、Excel在测量中的应用等。
专业简介
该专业为陕西省财政支持建设的省级重点专业、专业建设团队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该专业培养工程施工一线的测量技术人才,要求在施工企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可担任土建类施工一线的技术员、测量员、资料员、管理员等。经培养,能够胜任项目经理、工程部长、技术工程师等职。
就业面向及主要单位
毕业后主要面向测绘、交通、市政、城建、国土资源、水利、能源等部门所辖的勘察、施工等工程建设单位和有关的工矿企业(如金属矿山、石油、地质、煤炭等)的分配,从事工程施工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图,房、地产测量,测量放线,工程测量监理等工作。
主要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遥感处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大地测绘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
职业发展
毕业生可考取工程放线员、工程测量员,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达到规定年限后,可以考取注册测绘师,担当大型测量工程项目的技术员、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位。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省财政拨款一级预算单位,隶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校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教育部国家级数字化校园样板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山东省首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学分制试点高职院校。
学校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在校生14600余人。
学校下设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教育与艺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对接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做精做特“冶金类特色专业群”,做优做强“现代制造类关联类特色群”,带动发展“现代服务类专业群”的建设思路,优化布局,打造特色,形成了以工为主,冶金类、制造类、控制类、信息类、财贸类、建筑类、汽车类、艺术类等8大专业群、45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企校共建紧缺工科专业2个、省级其他校企合作专业7个。
实训设施先进。学校建有国内先进的钢铁生产和轧钢生产工艺等模拟仿真生产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实训(实验)场所182个(合并为52个校内实训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2761个;现有山东钢铁、青岛钢铁、南京钢铁、德国巴登钢铁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有效保证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需求。
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推广5G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搭建了“清华在线”“超星尔雅”“精品资源共享课”“移动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平台。拥有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1000余种,尔雅通识慕课22门,收录学校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13TB。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中钢协、东北大学、山钢集团等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企业远程实景传输20个点,搭建共享远程共享教育资源在线平台3个,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59部。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2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8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优秀教师2人、青年技能名师3人,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教育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企业兼职教师库500余人。
管理成效显著。学校围绕“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全面推进“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大学章程、完善议事规则、实施院系二级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构建了现代大学的治理架构,教职员工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单位,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冶金高校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师生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教学、实践、支持”三位一体的双创教学平台。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点建设项目2个;主持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个;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9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奖项32个、省赛二等奖以上奖项54个;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00余项。
优质就业省内领先。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累计为行业和区域输送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济钢、莱钢、青钢等企业中30%以上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技能专家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设立“山钢班”、“青钢班”、“新华医疗”等企业冠名订单班60余个;毕业生连续五年综合就业率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实现了由“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出口畅”带来“进口旺”,学校的招生形势逐年看好,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报到率稳步在90%以上,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强化高水平科研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吸引社会科研力量合作,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依托“钢铁材料绿色制备联合实验室”“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材料工程研发中心”“山东钢铁产业研究院”“山东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等共建共享研发平台,承担各类横向课题研究132项,校城融合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学校人才、设备等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技术服务潜能得到有效释放。
国际交流深入合作。学校围绕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队伍的目标,先后与德国、美国、 新加坡、 巴基斯坦、泰国等12个国家26所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千余万元,共建了中德智能制造中心、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训中心等;先后有60余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牵头成立“山东省与巴基斯坦交流合作研究中心”,申报的“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迪兹瓦校区”被教育厅认定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基斯坦无限工程学院互设海外实训基地。
钢•铁•火特色文化。学校与冶金行业血脉相连,先进的钢铁企业文化为打造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沃土。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笃实求真明理出新”的校训、“好学力行 兼容合作”的校风、“爱生乐教 因才导学”的教风、“学始于专 功成于韧”的学风,精心打造了具有典型冶金特色的“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的特色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奖助政策,建立了标准严、范围广、方式多元的奖、助、勤、补、贷等奖助体系。除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外,还设有山钢、鲁丽、一诺威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覆盖面达70%以上;增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工学交替、绿色通道等各类资困助学项目,达到校内困难学生全覆盖。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示范校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全国科教兴村计划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
◇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高校学籍管理先进单位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全国水利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陕西省文明校园
◇陕西省平安校园
◇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陕西省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
◇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陕西省“高本对接,联合办学”试点院校
◇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陕西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学校
学院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英文: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杨凌职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组建,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建校87年以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4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2020年5月,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公布,学院荣膺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7位(陕西第1位),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
学院地处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关中平原,是我国农业硅谷、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的主要驻区单位。东距西安60公里,西距宝鸡80公里,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西宝中线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学院占地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10亿,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室336个,校内实训基地45个,校外实习基地139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顶岗实习和实践基地372个。馆藏图书128.36万册,订阅期刊1300余种,电子图书46万册,电子期刊21万册。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21966名,其中百万扩招学生2039名。现有教职工1031人,其中教授63名、副教授333名,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483名,外聘兼职教师68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6名,各类学会评选教学名师23名,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师德先进个人2名,省级师德先进集体4个,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3人,陕西省蜂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陕西省蜂业、梨、莓类、花卉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2人,“三区”科技人才15人。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近6000篇,其中核心期刊3300多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4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6项,培育小麦、花椒等新品种19个,专利300余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经费、奖项及项目等多年来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学院设有14个分院(部),8大类73个高职专业,2个本科联办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6个,国家骨干专业17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1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部级和行指委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13门,院级精品资源课96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4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设有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设有陕西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7个基地,建有华北水电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创办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职教育研究》等刊物。
学院坚持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之路,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两大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3个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60多个企业订单班、13种优秀学生奖学金;开办了“中国水电十五局水电学院”“陕建集团建筑见习学院”等9个企业(产业)学院。在全省建立产学研基地11个,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性、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彬县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聚焦精准扶贫,在麟游县、太白县、旬邑县建立2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网络电商平台,实施10余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了职教扶贫高职范式。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荷兰、德国、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共计10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蒙古等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与荷兰、以色列等国家教育机构分别开展“现代农业技术”“ 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合作研讨;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示范;在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分别成立几内亚水利工程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古利斯坦国立大学现代农业学院;加入《悉尼协议》,开展国际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与新西兰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2+1+1”专升硕国内学生留学计划。
学院学生工作坚持“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正禾”育人工程,通过实施10个育人项目、开展60项支撑活动,形成了“目标引领、项目实施、要点突出、学分明确、活动支撑”育人体系。创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德技并修,以学分为导向,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以“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品牌为引领,把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个性化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奖项400多项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辐射国外的就业基地网络,建立了以中国水利水电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北电力建设集团、中铁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为引领的70多个就业集团企业基地。学院先后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学院将始终牢记先辈们“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初衷,秉承“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照准目标,矢志不渝”的学院精神、“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开放办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专业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一流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名校”。(数据更新至2021年10月)
地 点:陕西杨凌示范区渭惠路24号
邮政编码:712100
电 话:029-87083942 87083954 传真:029-87083953
网 址:http://www.ylvtc.cn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在陕西省排名第2。陕西省开设工程测量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开设工程测量技术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工程测量技术学费:55001.2020年工程测量技术(办学地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渭惠路24号)学费:5500;2020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工程测量技术学费:71501.2022年工程测量技术学费:7150;2022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陕西工程测量技术理科专科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