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西 | 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41 |
| 新疆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6 |
| 甘肃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18 |
| 云南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476 |
| 四川 | 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0 |
| 广西 | 机械类(5280元/年,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7 |
| 广东 | 机械类(非定向)(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4.机械电子工程+080208.汽车服务工程+080213.智能制造工程+080214.智能车辆工程)(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1 |
| 江西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9 |
| 福建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4 |
| 安徽 | 机械类(5280元/年;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0 |
| 黑龙江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7 |
| 吉林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1 |
| 辽宁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8 |
| 天津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97 |
太原工业学院坐落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以工为主,以工程应用为特色,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高校,是山西省确定的向应用型转变的首批试点高校,是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建立的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1988年升格为专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67年来,学校传承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兵工精神,践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校训,为国防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9万多名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39.2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2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图书馆藏书203万册(含电子图书)。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化学与化工系、计算机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理学系、经济与管理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法学系、体育系13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部2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47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7598人。现有教职工1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53人, 其中二级教授3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39人。其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西省“131”领军人才9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6人,山西省教育领域“三晋英才”10人,“双师型”教师100余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同时,学校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特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无人机系统团队1个。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不断加快建设与区域(行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逐步形成六大学科群协调发展,以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新格局。拥有“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省级“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优势特色学科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认定6门、建设7门、培育1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认定项目2项、建设项目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建有16个教学实验中心,7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3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Visual C++程序设计与上机指导》等教材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获包括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多个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奖项。
2019年,学校获批山西省“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成为我省第5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类”创新创业工作示范建设单位,学校建有“精益制造”“零一众创空间”两个省级众创空间。学校以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持续深化“以练促教、以赛促学”办学特色,全面提高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国家级—区域级—省级—院级”学科竞赛体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校机器人队勇夺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被团省委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状”。2021年,学生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荣获一等奖6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北赛区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荣获两金、三银、一铜;参加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4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赛区竞赛、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全国大学生攀岩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成绩名列省内前茅。2021年3月,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前300》中位列第89,较上一年上升35名,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位列第69名,连续3年进入单年排行前100榜单。2021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2020版”,学院连续两年进入全国本科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top10%。
学校遵循“需求导向、深度融合”的原则,强化学科(群)交叉,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深化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其他高校的密切联系与资源共享;引入各类社会资源,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位一体”协同发展,进一步助推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新型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山西省“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第一批)B类增补建设项目。2018年储能新材料学科群成功获批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2018年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2020年山西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和山西省储能材料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专著、SCI、EI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授权专利和获奖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立项渠道不断拓宽,横向签约经费明显增长,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不断突破,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工程”,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几十所大学开展多层次、双向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出国、教师海外交流深造、引进国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多次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平安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省城“平安标兵单位”、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单位”、山西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太原市园林化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力实现“三个转变”,贯彻“123”发展思路,在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为建设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运城学院坐落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山西省运城市,前身为始建于1978年的运城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由运城师范专科学校、运城教育学院、河东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运城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运城学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立德有为”校训,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设17个教学科研单位,53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5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0个省重点实验室和示范中心,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优势特色学科,2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支持团队,1个山西省“1331工程”立德树人“好老师”课程建设计划支持人选,1个山西省“1331工程”立德树人提质增效建设计划,1个山西省“1331工程”省级协同创新建设项目,2个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1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运城市“1331工程”重点学科,4个运城市重点实验室,1个运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占地面积3089亩,建筑面积60.34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98万余册,电子图书86.7万册。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0486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304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95人,有高级职称教师32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9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4人,“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9人,山西省教学名师8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9人,山西省优秀教师6人,山西省模范教师5人。先后聘请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8人、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外聘学科专业带头人22人。工商管理教学研究创新团队入选了“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研室荣获“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80余项。教师承担纵向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国家社科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
学校不断拓宽开放办学之路,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的24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波兰、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的6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在泰国建立汉语实习基地,与韩国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与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共建“电子电路技术学院”,与山西亚宝药业合作举办“特殊医用食品班”,与运城制版集团等152家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校党委和行政带领广大师生,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前进,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校”“省级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展望未来,运城学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和我校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一个方向,两手抓”办学治校总方略,坚持“三步跨越、四方针”改革发展新理念,坚持“五个布局、六计划”贯彻落实新举措,突出彰显河东文化特色,重点发展理工产教融合和特色师范教育,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运城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http://www.ycu.edu.cn/zhaosheng/B20150606105116.html

运城学院英语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智能制

运城学院日语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智能制

运城学院秘书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秘书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秘书学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秘书学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秘书学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秘

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运城学院体育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运城学院小学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运城学院学前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运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

运城学院法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智能制

运城学院金融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在山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