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图书馆学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5788 |
2020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7 | 5970 | |
2019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5348 | |
2018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3 | 5171 | |
2017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4786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图书馆学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23683 | (9组)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4843 | (7组)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图书馆学(国家专项) | 572 | 5382 | (6组)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图书馆学 | 570 | 5782 | (3组)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28354 | |||
文科 | 594 | 5277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7 | 4706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3 | 5478 |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27461 | |||
文科 | 586 | 5246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1 | 4270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88 | 4852 |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24084 | |||
文科 | 607 | 4696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3 | 25422 | |||
文科 | 573 | 4987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安徽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文科 | 608 | ||||
广西 | 公共管理类(在蜀山校区办学,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江西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黑龙江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4 |
吉林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0 |
山西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办学地点蜀山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4 |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承担着人类知识文化的保存、共享和传播的基本职能,在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序与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机构,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图书馆是学习和工作的优良场所。文学大师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学专业培养掌握知识管理与服务基础理论,具有信息的检索、挖掘、整序、信息分析和处理的技能和能力,能在图书情报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湖南 | 图书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历史类 | 575 | ||||
图书馆学(国家专项) | 572 | ||||
图书馆学 | 570 | ||||
广西 | 图书馆学(55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河南 | 图书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山东 | 图书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6 |
江西 | 图书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安徽 | 图书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黑龙江 | 图书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6 |
吉林 | 图书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3 |
山西 | 图书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5 |
河北 | 图书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1 |
天津 | 图书馆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8 |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几经易址,于1956年迁建合肥;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办学近百年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80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28个学院,87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38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1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25303人、博硕士研究生1050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4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018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9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等5个英才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共30项,立项总数位列全国第26位;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7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省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由杨振宁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并亲题院名;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示范孔子学院”荣誉称号,习近平主席访智期间曾亲切接见学校派驻的中方院长及教师代表;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有9个“中国中心”;国际交流水平在省内高校领先、在全国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正精心组织好“十四五”规划实施,谋划好2028建校100周年和2035远景发展,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催生更多世界一流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努力跻身一流大学方阵,为高等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我校构建了“奖、助、贷、勤、补、免、偿”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真正做到“优有所奖,贫有所助”。
2020年共发放本专科生各类奖助学金3600余万元,资助学生超过1500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其中:国家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面24%以上,奖助金额2000-8000元/人;学校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面36%以上,奖助金额800-5000元/人;社会组织和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面5%以上,奖助金额2000-20000元/人等。
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每年选聘近千名“学生助管”,每岗每月1000元;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减免全部学费;为因遭遇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为服兵役的学生执行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国家资助政策。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发展型资助项目,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帮扶和指导。
学校坚守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的办学之道,树立“大就业”工作理念,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一体化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育人环境为支撑,以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为依托,着力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2%左右,每年约有1/3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65%以上的毕业生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制造、先进生物、健康和文化等国家重点行业就业。
学校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500强企业重要的员工基地。
学校是各级政府公务员重要来源高校,是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已为外交部输送了70多名公务员。
学校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每年有一大批毕业生考取“选调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
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4年,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湘潭大学复校。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复校以来,华国锋、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2018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jianjie1.jpg
建校以来,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进入THE、USNEWS等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地方高校之一。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教学部,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等9大门类,数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0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10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湖南省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首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首批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单位。
jianjie3.jpg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5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6%;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25%。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万人计划”人选4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1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等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和科研队伍。
学校近年来国家级项目立项成绩突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26名左右;社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3%;7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名单(CTTI)。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高层次产学研基地,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余项,授权专利2351件。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3433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886人。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近31万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30多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入选高校和“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入选高校,分别与西班牙莱昂大学和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韶峰高,湘水长,人文胜地科教殿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湘潭大学重要批示精神,弘扬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扎根伟人故里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湘潭大学物理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物理学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理学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物理学和图书馆学录取分
湘潭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
湘潭大学历史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历史学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历史学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历史学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历史学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历史学和图书馆学录取分
湘潭大学新闻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新闻学和图书馆学录取分
湘潭大学广告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广告学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广告学和图书馆学录取分
湘潭大学西班牙语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西班牙语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西班牙语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西班牙语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西班牙语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西班牙语和图
湘潭大学日语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图书馆学录取分数线(湖南)
湘潭大学法语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语和图书馆学录取分数线(湖南)
湘潭大学德语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图书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图书馆学录取分数线(湖南)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湘潭大学安徽图书馆学2016一批文科55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湘潭大学安徽图书馆学2016一批文科554湘潭大学安徽图书馆学2015一批文科620湘潭大学安徽图书馆学2014一批文科563湘潭大学安徽图书馆学2013一批文科561湘潭大学安徽图书馆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