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 | |
|---|---|---|
| 荣誉 | 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先进集体、中国综合实力50强职业学校、西宁市群众满意学校 | 
| 性质 | 公办 | 公办 | 
| 地址 |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解放北路268号 | 城东经济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金汇路28号 | 
学校现共有汽修、电工电子、数控、信息技术、烹饪、导游服务、学前教育、美容美发共8个专业实训基地,其中二产专业有4个实训基地,含计算机、数控机床、数控铣床、普通机床、钳工、电子装配实验台、电力拖动实验台、电子焊接实训台、机电一体机、汽车底盘与发动机、汽车、摩托车、写真机、喷绘机等实训设备;三产专业有4实训基地,含有计算机、焗油机、热能机、洗头仪、修剪椅、奥桑喷雾机、皮肤测试仪、烹调灶、电烤箱、多功能料理机、不锈钢多用厨柜、钢琴、手工操作台、客房、尼桑30座大巴车等设备,各专业的实训设备满足现办学规模的需求,总值2773.96万元。
学校现有教师153人(含外聘10人),专任教师141人(含外聘10人),其中专业课教师有108人(含外聘10人),占专任教师的76.6%;基础文化课教师有33人,占专任教师的23.4%;实训指导教师有24人(外聘) ,占专任教师的17%。;现学校在校学习学生2828人(不含三年级学生),生师比为18.51。
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划,通过引进、培训、招聘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现共有“双师型”教师共81人,占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的82.7%。
学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4人、占专任教师2.8%,本科学历129人、占专任教师的91.4%,专科学历8人、占专任教师的5.6%。现有36人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5.5%;44名教师获得中学中级教师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1.2%;40名教师获得中学初级教师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8.3%。
学校现共有汽修、电工电子、数控、信息技术、烹饪、导游服务、学前教育、美容美发共8个专业实训基地,其中二产专业有4个实训基地,含计算机、数控机床、数控铣床、普通机床、钳工、电子装配实验台、电力拖动实验台、电子焊接实训台、机电一体机、汽车底盘与发动机、汽车、摩托车、写真机、喷绘机等实训设备;三产专业有4实训基地,含有计算机、焗油机、热能机、洗头仪、修剪椅、奥桑喷雾机、皮肤测试仪、烹调灶、电烤箱、多功能料理机、不锈钢多用厨柜、钢琴、手工操作台、客房、尼桑30座大巴车等设备,各专业的实训设备满足现办学规模的需求,总值2773.96万元。
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成立于1985年,原名为青海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03年迁入西宁(国家清真灶及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灶等五个食堂餐厅,供学校师生就餐使用;配电室与收发室的建筑面积为306.82 m2、占总建筑面积的0.53%。两个配电室(630+830=1460KW)供学校正常用电使用。
学校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执行《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各层干部和教职工熟悉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和就业政策,认真遵守国家职业培训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 学校坚持以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即按教育规律治学,又按市场规律办学” 的办学方针,人才培养以“提高素质、突出技能、培养能力”为目标要求,各专业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职业资格(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三证以上毕业制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3、学校现开设烹饪类、导游服务类、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类、学前教育类、、信息技术类、电工电子类、数控类、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等八大类业,2010年7月在校学生4732名。
1、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西宁市教育局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宗旨和业务范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中等教育健康发展服务于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
2、学校先后荣获“青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西宁市标准化学校”、“西宁市绿化先进学校”、“西宁市卫生先进学校”、“西宁市 示范家长学校”、“西宁市“青年文明号”、西宁市第一届“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青海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第九届青海省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青海省档案管理一级单位”、 西宁市教育局2008年度“联片教研实绩突出片区”、西宁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的“文明校园”、西宁市政府授予的“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先进集体”,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授予的“平安校园”、2008年度社会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西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获得全省“中职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矿山安全二级培训机构。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5440人、各类短期培训12335人次。学校现有在校生4058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占地面积1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青海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2012年6月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复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青海省盐湖化工、煤炭采选、装备制造等支柱、优势产业而设置化学工艺、采矿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14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采矿技术三个专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重点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矿山机电、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专业,由此形成了以三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四个省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相关专业为延伸拓展的石油化工类、资源环境类、加工制造类三大专业群。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学岗融通”、“生产型教学工厂”、“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广泛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代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创设“生产情景”,通过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任务训练、仿真训练的综合实训模式,增强岗位适应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近两年学校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建有“行政管理”、“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工学结合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四个数字化资源及管理平台,完善了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为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并出版《PLC与变频器控制》、《煤矿安全》、《流体输送与传热》等17部基于工作过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材,独立完成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案例、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发适合学校专业特色的《采煤工艺组织与实施》等10部校本教材。与全国中职学校共建共享三个专业24门网络精品课程;独立开发《煤矿安全》、《煤矿供电》、《化工生产认识》三门、参与开发《供配电系统》一门国家数字化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装配钳工教学仿真软件》、《煤矿开采可视化仿真系统》、《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训与考核》、《煤制甲醇工艺仿真》等多部仿真实训软件,形成了优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依托国家二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青海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技能鉴定站平台,积极承担青海省矿山安全技术培训班的教学任务;为全省煤炭行业开展矿长安全、矿山救护队员资格培训;为军地两用人才、企业在岗职工、地方农牧民工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活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服务产业、促进民族团结共建、提高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城乡合作、区域合作领域,为提升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先后在32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完善煤制甲醇、综采工作面等生产性岗位操作实训室、仿真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发挥了学生实训的主课堂、双师培养的主阵地、校企合作的试验田、服务社会的主渠道、学校发展的加油站等功能。毕业生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进而促进了招生、就业工作。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获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4人次,在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14人次。近两年毕业生中涌现了许多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劳动模范,有2名毕业生荣获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把教师专业技能素质提升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举措。注重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专业深造与技能提升并举。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重视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组建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着重建立长效的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的教学团队,有效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近两年有1名校长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8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荣誉,16名教师获“青海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各类省级荣誉。
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体现时代特征、职业学校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一石一亭都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一花一木都传递着师生情谊,细微之处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素养的熏陶和培育。
学校继续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 专业 | 名额 | 学制 | 报名条件 | 就业企业 | 升学(3+2中高职衔接) | 开学时间 | 
| 会 计 | 50 | 3年 | 1.年满14周岁。 2.具有初中及同等文化程度的城乡青年。 3.身体健康。 4.遵纪守法。 | 青海省内大中型企业。 | 前3年在我校就读,后2年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对口专业就读,毕业取得大专学历。 | 2019年3月6日 |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50 | 3年 | 前3年在我校就读,后2年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对口专业就读,毕业取得大专学历。 | |||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30 | 3年 |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50 | 3年 | ||||
| 机电技术应用 | 50 | 3年 | ||||
|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 50 | 3年 | 
学校设立就业指导部门,专职人员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就业推荐开展常年服务。学生毕业后均可由学校推荐就业。学校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集团、广东省航运集团下属各企事业单位、各地市运输集团公司、珠三角地区多家知名汽车制造与维修服务、物流、运输、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和就业合作关系。学校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选择机会多,薪酬待遇高。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毕业后均可由学校推荐就业,近年来就业率达 98% 以上。

有很多学生会在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好,还是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对

有很多学生会在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省华夏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青海省华夏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对

有很多学生会在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和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

有很多学生会在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

有很多学生会在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水利学校(青海省西宁市职业中学)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青海水利学校(青海省西宁市职业中学)好,还是报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

有很多学生会在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大通职教中心(大通县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大通职教中心(大通县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

有很多学生会在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西宁市西钢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西宁市西钢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

有很多学生会在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西宁市聋哑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西宁市聋哑学校好,还是报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对比青海省重工

有很多学生会在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西宁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西宁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

有很多学生会在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