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机械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农业管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89 | 30 | 30 | 45 | 45 |
系统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农艺与种业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44 | 30 | 30 | 45 | 45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5 | 30 | 30 | 45 | 45 |
森林经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8 | 30 | 30 | 45 | 45 |
微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3 | 48 | 48 | 72 | 72 |
森林保护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人文地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化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2 | 36 | 36 | 54 | 54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设计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1 | 37 | 37 | 56 | 56 |
园艺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54 | 30 | 30 | 45 | 45 |
土木水利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会计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3 | 48 | 48 | 72 | 72 |
林木遗传育种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风景园林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6 | 35 | 35 | 53 | 53 |
自然地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风景园林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26 | 30 | 30 | 45 | 45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生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交通运输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旅游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3 | 48 | 48 | 72 | 72 |
资产评估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50 | 49 | 49 | 74 | 74 |
森林培育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9 | 30 | 30 | 45 | 45 |
植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农林经济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3 | 48 | 48 | 72 | 72 |
林业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动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5 | 43 | 43 | 65 | 65 |
生态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0 | 36 | 36 | 54 | 54 |
森林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42 | 30 | 30 | 45 | 45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3 | 35 | 35 | 53 | 53 |
企业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3 | 48 | 48 | 72 | 72 |
农村发展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26 | 30 | 30 | 45 | 45 |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校,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为传统优势,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显著特色,理、工、农、文、法、管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干部学院)、国际学院等22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714人,硕士研究生3300人,博士研究生166人。有在编教职工1273人,全校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154人、副高级职称365人。入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共244人次,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3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0人、文化名家3人、教学名师7人、青年拔尖人才53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含柔性5人)、高端外国专家10人、产业人才5人(含柔性4人)、青年人才14人(含柔性4人),省委联系专家1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国家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林草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后备人才1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6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4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省科协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现设有本科专业82个,中外合作专业1个,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参与)、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500余项(含产学研项目52项),获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2个。“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楚雄市林业局紫金山林场理科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含参与1项)。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林科类校园创业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校园创业平台,是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云南省第一届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拥有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学校获批成立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检验检测中心1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个、创新联盟3个。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2个。有院士工作站4个、专家工作站4个。有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昆明市国际研发中心1个。设有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2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4个、基地2个、智库2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办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学校现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B级资质证书、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格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格证书、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证书,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主动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
学校重视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21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有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马里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孔子课堂外方负责人获首批“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合作共建亚太林学院;成立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普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占地2550亩,馆藏纸质图书190万册,电子图书近8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2个。标本馆藏有各类标本50余万份,是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公众教育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战略远景,贯彻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一二三八”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现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数据更新至2021年12月底)
(二)复试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在复试前登录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n/查看复试安排,并按要求携带相关材料按时到校参加复试(具体安排见2017年复试通知,复试工作预计安排在2017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2.我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进一步考察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复试阶段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3.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合格者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综合成绩排名进行
(二)复试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在复试前登录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n/查看复试安排,并按要求携带相关材料按时到校参加复试(具体安排见2018年复试通知,复试工作预计安排在201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2.我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进一步考察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复试阶段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3.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合格者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综合成绩排名进行
(二)复试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在复试前登录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cn/查看复试安排,并按要求携带相关材料按时到校参加复试(具体安排见2015年复试通知,复试工作预计安排在2015年3月下旬至2015年4月中旬)。2、我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差额比例120%左右)复试,进一步考察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4、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合格者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综合成绩排名进
七、其他沿途请注意安全,妥善保管好各种证件和携带的物品。旅途中若遇到异常情况请立即与民警或乘警联系。考生复试期间的往返路费及食宿费用由考生本人自理。附件1西南林业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考生政治审查表(请点击下载)附件2应届少数民族考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协议书(请点击下载)附件3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请点击下载)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二O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一、报到地点学院办公电话办公地址林学院0871-63863022L710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0871-63862778工学楼604-2生命科学学院0871-63864788经管楼102办公室园林学院0871-63863796第一教学数503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0871-63862648机械与交通楼3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71-63863609工学楼807经济管理学院0871-63864556经管楼516生态旅游学院0871-63862881第一教学楼309土木工程学院0871-63864496土木楼308设计学院0871-63862600东二院设计学院3
1、复试内容:(1)专业课笔试,考试科目见西南林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点击查看)。(2)综合面试(包括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见西南林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点击查看)。
二、报到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资格审查时需对考生报考学历(应届本科生在校学籍)进行认证,所有参加复试考生均需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未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的一律不予办理复试手续。学历(学籍)在线认证:中国学生信息网(应届生:http://xjxl..cn往届生:http://www..cn/xlcx/)。因毕业时间早而不能在线验证的,请考生到教育部指定代理机构申请学历认证,并由代理机构提供《学历认证报告》,代理机构查询网:http://www..cn/xlrz/。资格审查合格考生方可参加
六、监督举报电话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871-63863605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0871-63862602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党委:0871-63862057西南林业大学纪委办公室:0871-63863035
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24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42)、林业(242)、农村发展(326)、土木水利(263)、材料与化工(263)、农业管理(289)、机械(263)、农艺与种业(2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马克思主义理论(325)、农村发展(326)、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22)、旅游管理(343)、企业管理(343)、生理学(280)、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242)、人文地理学(280)、森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