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西南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8-08 09:15:24 解决时间:2022-08-08 08:56

满意答案

西南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为500,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为5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为500。西南大学国家特色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蚕学等专业。
一、西南大学厉害的专业及录取分数线
编号名称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本科批普通类-50015723
2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本科批普通类-50015723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批普通类-50015723
二、西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简介
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与研究人才,早在 1941 年就开始招生,目前已培育出万余人。大多数毕业生在有相当影响的中学、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工作,并且成长为教学骨干、知名教授以及教育管理干部。本专业师资雄厚,知名教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数学修养,强化教师素质修炼和技能训练,且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引领,是教育部和重庆市特色专业,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重庆市重点学科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最早招收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的单位之一,与重点中学建有稳定的教育实践体系,与基础教育名师有长期合作。本专业在全国尤其在西部享有盛誉,其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果被评为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能够从事数学应用、基础教育及相关领域或行业工作。
(1)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数学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知识思考、理解数学教育实践,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工作。
统计学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且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政府相关部门、金融行业、信息产业等从事咨询调查、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具体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数学表达能力;
(3)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5)熟练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育;
(6)了解数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7)具有一定的数学教育能力或进一步深造的数学基础。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习期限可控制在 3-6 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学科大类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微分几何。
物理学类 物理学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物理学专业始于 1950 年,2010 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 年评为重庆市“三特专业”,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专业实行“2+2”的培养模式,两年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后,第五学期选拔部分同学进入物理学创新实验班,按照“科研型人才”模式进行培养,其余同学按照“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专业以物理学重庆市重点学科为支撑,有固态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在学科教学论(物理)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
心 1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办有国家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二年级学生前往国内外交流学习一年。
二、培养目标
以面向基础科研和科技应用的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数理分析能力突出、创新思辨意识强,科学素质优良,适宜继续攻读物理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院所、学校、产业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新技术研发工作。毕业 5 年后左右,学生能够成为科研院所或公司企业的科研骨干。毕业时能实现以下目标:
1. 认同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并坚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2. 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和数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了解物理学及相关应用专业方向的内涵和外延,能融汇贯通数学、计算机、英语基本知识和物理学专业知识,对物理学领域中的科学或电子技术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完成一个科研或电子技术项目,经过系统的训练,进而具备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
3. 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和文献检索手段,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需求,对科技前沿和学科发展动态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人文修养、强烈的科研意识、全球化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5. 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胜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团队工作,成为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 3-6 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物理学 157 学分;创新实验班 159 学分(其中 2 学分为创新实践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 则》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 普通物理、理论物理、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源于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拥有本科(1952-)、硕士(1957-)、博士(1981-)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是国家特色专业(2010-)、重庆市双一流特色专业(2018-),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19-)。本专业秉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教授的“精心教书、诚心育人、实践创新、造福民生”理念,在侯光炯院士等一批优秀学者的持续带领下,立足专业发展的时代需求,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原则,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为中心,坚持教学导入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已成为培养社会责任和专业技能并重、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农科专业人才的摇篮。拥有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级监测基地各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12个,本学科是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2006-),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4-6位,是西南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知识创新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瞄准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前沿,切合国家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需求,传承本专业“实践创新、造福民生”的优良学术传统,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社会责任和专业技能并重,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农科卓越人才,为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建设、资源合理利用等领域培养技术革新者、管理者、决策者、企业家等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资源环境导论、土壤学及土壤地理学、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环境学、地质地貌学、农业微生物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农化分析与环境监测。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7名,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23人,91.2%拥有博士学位,67.7%有海外学习经历;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产业体系科学家3人。本专业拥有科技部“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防控创新团队”1个,组织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1个,**学者2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8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土壤肥料学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
就业方向:能在现代农业、自然资源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设计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建设、资源合理利用、农业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教学、技术研究、管理与推广等工作。
学制年限: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动物生产类 蚕学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蚕学专业始于 1952 年,由发端于 1906 年的四川大学农学院蚕学专业、1939 年成立 的乐山技艺专科学校的蚕丝科、1940 年云南大学增设的蚕丝科,在 1952 年至 1953 年的全国院系调 整中合并到西南农学院成立至今,学科渊源达 110 余年之久。该专业先后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重 庆市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1984 年建成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 年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 年建成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 年建成国家 重点实验室。2017 年获“双一流”建设的一流学科专项资助。建设了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 学者、“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等国家级人才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现已建设成为本领域公认 的基础研究中心、高新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集聚中心、国内外学术科技合作与交 流中心,形成了“传统学科、现代水平”的显著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现代蚕桑学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强烈社 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型 人才;接受相关领域的调查分析、试验评估、创新设计基本训练,培养能够在蚕桑学领域或部门从 事研究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普,以及创新创业等工作,符合科技、经济与 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或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学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桑蚕茧丝绸产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的工作,预期 5 年左右能实现以下目标:
目标 1:具备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 响,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 2:适应大农业产业发展。融会贯通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蚕桑专业 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 的提升,服务全国蚕桑产业发展区域的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蚕桑产业和学科可持续地蓬勃发 展,成为行业技术骨干专家。
目标 3: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跟踪蚕桑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着力运用现代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改造提升了学科专业水平,形成立足特色农业科学、融合现代生命科学、适 应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的自我更新进步能力,成为本领域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目标 4: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胜任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 等部门的管理工作,能担当企业中层管理者。
目标 5:具备较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突出的诚信意识,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 诚实劳动,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 3-6 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0 分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蚕体解剖生理学,桑树栽培及育种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养蚕与良种繁育学,家蚕病理学, 家蚕遗传学,家蚕育种学,茧丝学,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业经济与经营管理。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创立于1958年。2013年,学院在原有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基础上,筹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开始招生。学院拥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博士点及硕士点,拥有重庆市农业技术创新方法工程技术中心和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拥有校内外多个电气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专业优势:近年来,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建设了高电压实验室、设备绝缘与在线监测实验室、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室、电力拖动与控制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工厂供电实验平台,电磁场实验平台以及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实验平台等多个专业性实验室,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较好的硬件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多学科结合”的专业办学特点,坚持“求知与创新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培养电气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电力技术、控制理论、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宽广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设计、运行控制、信息处理、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近7成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申请专利近150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教改项目近百项。
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与波、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工程基础、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质量高、能力强,具备较强竞争力且就业形势较好。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电气相关行业、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等,主要从事开发、设计、运行、控制、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工程技术学院,由1958年开设的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发展而来,于1989年开始招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生,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要求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目前本专业二、三、四年级在校生共450人,一年级机械类专业学生250人(未分专业)。本专业依托于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师资力量:本专业专职教师人数53人(不含通识类公共课教师),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其他副高职称3人,其中30人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重庆)、丘陵山区农业装备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农业技术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专业现有实验用房4366平方米,拥有1200余台/套、价值2000多万元的实验教学设备,能满足学生实习训练需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
专业优势: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改进教学环境和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本专业将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高度融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农机装备等方面开展特色教学。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终身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也能在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和家电等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从事机电系统的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运营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就业前景: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名列全校前茅。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6%以上,考研人数及出国深造人数逐年上升,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竞赛获奖100余人次,累计培养的毕业生440余人,其中优秀毕业生68余人,市级优秀学生4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17篇,获授权专利5项。
三、西南大学
69
软科(综合)
37
校友会(综合)
40
武书连
760
US排名
学校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约8295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种专业博士学位、27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43个教学单位,10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167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00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000余人,留学生近2000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162人,其中教授771人、副教授1315人,博士生导师540人、硕士生导师1691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21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6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重庆市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目前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260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历经百余年的磨砺和发展,今天的西南大学正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



毕业生就业

学校有专门的就业网站:http://cyber.swnu.edu.cn/zsjyc/jy/default.asp

我校正积极进行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对所学专业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第二专业,有机会获得第二学位。

从2006年起推出了“2+1”学期制改革。“2”即传统的秋季和春季学期,“1”即在春、秋季学期之间设立夏季学期,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努力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技能 ” 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外语水平高,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帮助学生就业,学校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措施来帮助和指导毕业生走向社会。如开设 “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 ,召开供需见面会,推荐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各类干部选拔考试等。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畅通、选择机会多,本科毕业生近年就业率均在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位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


周边环境
       

学校位于重庆市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著名风景旅游区——北碚。前临逶迤蜿蜒的嘉陵江,背靠重峦叠翠、温泉汩汩的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百花飘香,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更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食堂

   13个学生食堂(含1个回民食堂),遍布在校园的各个生活园区,丰富多样的菜品,经济实惠的价格,能够满足来自不同地域学生的口味,一律实行磁卡售饭、售菜。主副食品花样齐全,经济实惠。


加分政策
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招办的政策。
  中专 2022-08-08 08:56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四川外国语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1楼

    四川外国语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

  • 中专学校

    长江师范学院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2楼

    长江师范学院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

  • 中专学校

    重庆理工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3楼

    重庆理工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

  • 中专学校

    重庆邮电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4楼

    重庆邮电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

  • 中专学校

    西南政法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5楼

    西南政法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

  • 中专学校

    重庆师范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6楼

    重庆师范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

  • 中专学校

    重庆医科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7楼

    重庆医科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

  • 中专学校

    重庆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8楼

    重庆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 中专学校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9楼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16年,电气工程

  • 中专学校

    西南大学厉害的专业,要分数多少分?

    10楼

    西南大学厉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