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西南财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
| 校友会(综合) | 62 | 63 |
| 武书连 | 108 | 107 |
| US排名 | 890 | - |
| 软科(体育) | - | 1 |
| 泰晤士 | 25-34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18 | 12291 | 521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96 | 22819 | 52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98 | 2225 | 541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83 | 4416 | 54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41 | 5236 | 52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638 | 5952 | 52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16 | 739 | 54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614 | 846 | 54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6 | 5860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5 | 5971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606 | 7185 | 400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32 | 3977 | 400 | 不限 |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联系电话:(028)87092355、87092897、87092899、87092900、87099171
邮箱:zb@swufe.edu.cn
毕业生就业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高。一是金融行业就业比例高,近三年西财毕业生在金融行业的就业比例占31%,在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世界500强企业入职比例“高”,西财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数占学校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的33%左右;三是定向选调生项目入选比例“高”,我校2021年有280名毕业生投身基层、携笔从戎,参加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参加选调生项目的毕业生人数稳步提升;四是投身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比例“高”。毕业生流向主要区域为: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地区、和京津冀地区。
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近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21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达到41.02%,特别是国内升学率创历史新高,达到25.29%,出国(境)升学率达到15.73%,典型高校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等。
更为具体的就业质量信息,大家可以看学校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宣传咨询方案
各位考生:
高考是你迈向理想大学的第一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与专业、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则又是关键一步。面对即将到来的咨询季,中国政法大学为你准备了以下咨询方式,你可以根据不同咨询需求进行选择,请一定翻到最后。来吧,法大的星空,期待你的闪耀!我们在全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等你!
一、招生办公室咨询总机
010-58909122
13733226071(7月23日启用)
13643133004(7月23日启用)
18327187132(7月23日启用)
18731255589(7月23日启用)
以上电话为你提供学校情况、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和招生政策整体咨询,当然这些也可以在下面的分省咨询电话找到答案。
二、分省咨询电话
为你提供适合每个省的个性化咨询,重点是招生计划、录取分数、招生政策等。分省咨询电话即将发布,敬请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三、分专业咨询电话
为你提供各个学院与本科专业的咨询,重点是各专业的本科培养、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分专业咨询电话不负责解答各个专业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分数,此类问题请咨询总机或分省咨询电话。分专业咨询电话即将发布,敬请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四、本科招生宣传直播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将在咨询季开展本科招生宣传系列直播活动,为广大考生就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相关事宜进行解读和互动答疑。直播活动将依托学校“抖音”官方号开展,主要分为“走近法大”“学在军都”“法治天下”等板块。每期直播,将邀请各学院院长、教学名师为大家介绍学校的校史校情、人才培养、专业特色、招生政策和前沿讲座,引领考生走近学校、走近专业、走近学术,并为志愿填报指导等服务。活动已经开展数期,回放与预告请关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五、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网网上咨询
7月22日至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将组织各高校进行网上咨询。这是最权威、最专业的官方咨询平台,请各位考生一定好好利用。
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网https://gaokao.chsi.com.cn/。
六、要关注的几个资讯平台
对,是资讯平台,不是咨询平台。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中国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用的信息都会发布在这些官方平台,包括招生章程、历年分数资料、招生计划、咨询途径、专业介绍等。在拨打咨询电话之前,不妨先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检索一下,你会发现有用信息。
七、各省招生宣传咨询平台
我们会参加部分省份组织的网上宣传与咨询活动,敬请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推送。
写在最后
各位同学,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如今获取信息要比以前容易得太多。可是面对事关前程的高校有关信息,考生和家长不得不紧张起来,面对网络上芜杂的信息,必须获得可靠的第一手信息,才能为考生提供有效的报考参考。各位考生要科学、理性、自主地填报志愿,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祝福你们!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其中蕴含着大量适合政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继续推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市场开放,也势必会增加对法治专门人才的需求。
我校作为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近年来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也取得的主要进展,促进了法大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就业形势趋势向好。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打造全员参与、全面创新、全程服务“三全”就业工作格局,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今年疫情防控以来,学校快速响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保证就业服务工作不间断。一是全员合力,共促毕业生就业。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学院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学校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拓宽就业渠道,举办网络招聘会。学校先后举办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双选会、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律师事务所等网络专场招聘会、宣讲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双选”平台。三是上线精准推送和就业审核推荐系统,优化招聘“云宣讲”系统。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累计推送招聘信息10326条,涉及招聘岗位22728多个;并通过远程视频直播宣讲、实时文字互动并在线答疑,提高招聘信息与毕业生的专业匹配精准度和信息推送时效性。四是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在开设就业指导、面试辅导等在线课程基础上,自3月起,学校举办“法大就业·云讲堂”线上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基层工作校友通过线上分享和交流的方式,为毕业生进行简历制作、就业求职以及远程面试指导,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活动迄今已举办28期活动,反响良好。五是聚焦重点,全程服务。学校简化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服务不间断;强化就业保障、实施毕业生求职专项补助,开展一对一线上咨询,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六是积极响应教育部百日冲刺十大专项行动,推出法大版“百日冲刺”十项专项行动,内容涵盖升学辅导、落实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多元就业引导、招聘信息精准推送、持续网络双选、就业能力提升、重点帮扶湖北、创业带动就业和就业服务保障等方面。
我校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次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特色突出,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9年毕业生就业排名前5的行业依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包含律师事务所),金融业,教育行业 ,文化、体育等行业。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中到机关单位就业的人数占落实单位总数的29.09%;到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占全部落实单位总数的14.95%。国内读研的毕业生中69.40%选择本校继续攻读;其余毕业生攻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占88.7%。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德国和加拿大。近一半的毕业生赴 2018-2019《泰晤士报》排名前五十的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