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 |
| 工商管理类 | - | 4 | |||
| 经济学 | - | 2 | |||
| 金融学 | - | 2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2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1 | |||
| 物理学 | - | 2 | |||
| 化学 | - | 2 | |||
| 生物科学 | - | 2 | |||
| 统计学 | - | 2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 3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6 | |||
| 通信工程 | -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5 | |||
| 软件工程 | - | 5 | |||
| 土木工程 | - | 4 | |||
| 测绘工程 | - | 2 | |||
| 地质工程 | - | 2 | |||
| 资源勘查工程 | - | 2 |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 | 2 | |||
| 交通工程 | - | 2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 2 | |||
| 建筑学 | 五年 | 2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 2 | |||
| 物流管理 | - | 2 | |||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 | 4 | |||
| 新闻传播学类 | - | 2 | |||
| 英语 | - | 1 | |||
| 俄语 | - | 2 | |||
| 历史学 | - | 2 | |||
| 旅游管理 | -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建筑学(5年;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0 | 39240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地点北校区) | 530 | 39240 | |||
| 生物科学 | 531 | 38721 | |||
| 资源勘查工程(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31 | 38721 |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532 | 38223 | |||
| 物流管理(地点北校区) | 532 | 38223 | |||
| 土木工程(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33 | 37720 | |||
| 测绘工程(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33 | 37720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地点南校区) | 533 | 37720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34 | 37202 | |||
| 统计学 | 534 | 3720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34 | 37202 | |||
| 地质工程(地点南校区) | 534 | 37202 | |||
| 交通工程(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34 | 37202 | |||
| 物理学 | 537 | 35584 | |||
| 机械类(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地点南校区) | 537 | 35584 | |||
| 软件工程(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北校区) | 537 | 3558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38 | 35073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539 | 34540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41 | 33528 | |||
| 化学 | 542 | 33032 | |||
| 通信工程 | 542 | 33032 | |||
| 金融学(地点北校区) | 542 | 33032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543 | 32530 | |||
| 经济学(地点北校区) | 544 | 31994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553 | 27606 | |||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新闻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7116 |
| 旅游管理(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地点南校区) | 562 | 7116 | |||
| 法学(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地点南校区) | 563 | 6897 | |||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汉语言文学)(语文单科成绩≥95) | 563 | 6897 | |||
| 俄语(英语单科成绩≥100) | 564 | 6687 | |||
| 历史学 | 567 | 6059 | |||
| 英语(英语单科成绩≥110) | 571 | 5228 |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 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 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 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 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 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 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 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 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 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 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 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 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 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 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流体力学(56学时)、传热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燃烧基本原理 与建模(2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础(24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 时)、自动控制理论(32学时)、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4学时)。
示例二:工程流体力学(A)(72学时)、传热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72学时)、燃烧理论 基础(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自动控制理论(72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 学(48学时)。
示例三:流体力学(80学时)、传热学(60学时)、工程热力学(75学时)、燃烧学(30学时)、 机械原理及设计(90学时)、工程图学(90学时)、电工电子(9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30学时)、 工程力学(12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 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如燃烧学实验、热工控制与测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熟悉现代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在教育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研究、技术及管理工作或可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 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 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 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
5.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与工程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适应服装学科与材料、信息、 管理、营销贸易、人文艺术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在服 装设计与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在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或其他相关 机构等从事产品策划和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商贸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服装设 计、服装纸样与工艺、服装材料、服装CAD、服装产品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服装产 品设计研发、服装材料应用、服装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技术所需要的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设计、工程基础知识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 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掌握服装款式、纸样和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在本专业领域综合运用所 学理论和知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服装产品策划、纸样与工艺、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等工作的基 本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辅助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了解数字化服装技术发展 动态;
7.熟悉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流行趋势、行业标准等专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职业发展 学习能力;
8.熟悉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标准,了解服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了解政 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涵盖艺术(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生产 与管理、服装材料与工效、服装市场营销和服装人文科学等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服装美术基础(128学时)、服装设计基础(112学时)、时装画技法与效果图(64学 时)、服装立体构成(64学时)、服装CAD/CAM(160学时)、服装材料学(48学时)、工业样板设计 (176学时)、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32学时)、服装营销学(32学时)、服装史(32学时)。
示例二:服装设计基础(64学时)、时装画技法与效果图(100学时)、服装立体构成(176学 时)、服装CAD/CAM(32学时)、服装材料学(64学时)、服装结构设计(216学时)、工业样板设计 (64学时)、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工艺(32学时)、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32学时)、服装营销学 (32学时)、服装史(24学时)。
示例三:服装美术基础(92学时)、服装设计学和服装设计原理(94学时)、时装画技法与效 果图(88学时)、服装立体构成(72学时)、服装CAD/CAM(52学时)、服装材料学(48学时)、服 装结构设计(34学时)、工业样板设计(52学时)、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工艺(32学时)、服装工艺 与生产管理(32学时)、服装营销学(32学时)、服装工效学(50学时)、服装史(32学时)、服装纸 样与工艺(10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服装工艺实习、生产实习、市场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服装结构实验、服装工艺实验、服装材料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0817 轻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掌握测绘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能在测绘、规划、国土资源、 矿山、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从事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 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科、数理基础、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 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测绘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地球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知识;
3.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具有 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及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的能力;
6.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 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9.具有相关领域的创业能力。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部分构成。通识教育 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 含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验与实践训练等,涵盖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 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工程与工业测 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核心知识领域;综合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 专业实践教育、社情国情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 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测绘学概论(18学时)、大地测量学基础(54学时)、数字地形 测量学(72学时)、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45学时)、地图学基础(45学时)、GPS原理及其应 用(45学时)、遥感原理与应用(45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45学时)、数字图像处理(36学 时)。
(1)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方向:物理大地测量学(45学时)、空间大地测量学(45学时)、地 壳形变(45学时)、GPS测量与数据处理(36学时)、导航学(45学时);
(2)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摄影测量学(54学时)、工程测量学(54学时)、GPS测量与数据 处理(36学时)、变形监测数据处理(36学时)、工业测量(36学时);
(3)航天航空测绘方向:摄影测量学(54学时)、遥感物理(36学时)、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 (45学时)、数字摄影测量学(45学时)、遥感图像解译(36学时);
(4)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方向:城市空间信息学(45学时)、城市灾害应急管理(45学时)、GIS 工程设计与实践(45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5学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45学时)、土地资 源管理学(45学时)。
2.示例二:数字测量学(64学时)、地图学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56学 时)、大地测量基础(56学时)、数据结构与测绘软件开发(48学时)、计算机地图制图(48学时)、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40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48学时)、摄影测量基础(40学时)、遥感原 理与应用(40学时)、矿山测量学(48学时)、工程测量学(48学时)、变形与沉陷工程学(48学 时)、土地整治与复垦(32学时)、资源信息学(32学时)。
3.示例三:测绘学导论(16学时)、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64学时)、计算机地图制图(64学 时)、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72学时)、大地测量基础(56学时)、摄影测量基础(48学时)、GPS原 理与应用(56学时)、遥感原理与应用(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40学时)、测量程序设计 (56学时)、精密测绘仪器原理与使用(48学时)、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40学时)、数字摄影测量 (56学时)、创新专题设计(16学时)、科技论文写作(16学时)、工程测量学(56学时)、矿山测量 学(56学时)、GPS数据处理(32学时)、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能力:建立测量控制网和地球坐标系统,地理空间信息采集、处理与应用,测绘 生产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具 有处理特定行业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 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医药、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数据搜集、分析与决策 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
2.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统计思想;
3.掌握搜集数据的科学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和 预测;
4.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具备获取所关心问题的解决方案 及对这些方案评断的能力;
5.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行业领域(如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市场调查、生物、医 药、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方面)中问题的能力 与应用创新意识;
6.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具有统计学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进一步职业发展能力;
8.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统计学、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统计学基本思想、数学理论、概率论、统计调查、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非参数 方法、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和统计软件。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统计学导论(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代数学基础 (224学时)、解析几何(64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概率论(64学时)、应用随机过程(64学 时)、复变函数(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统计学基础(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概 率测度I(64学时)、多元统计分析(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时间序列分析(48学时)、 试验设计(48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300学时)、高等代数(200学时)、解析几何(60学时)、近世代数(80学 时)、常微分方程(60学时)、概率论基础(60学时)、复变函数(60学时)、实变函数(80学时)、统 计学(60学时)、测度论(60学时)、随机过程(60学时)、实用回归分析(60学时)、应用多元统计 分析(60学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60学时)、统计软件选讲(6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操作训练、社会调查、统计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019年新疆农业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经济与贸易类(包含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专业。2019年新疆农业大

2019年新疆农业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经济与贸易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动物医学类(含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类(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水利水电工程、植物生产类(含设施

2019年新疆农业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农业水利工程、动物科学、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中外合作

2019年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水利水电工程等6个专业。2019年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

2019年新疆工程学院湖北省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绘工程、采矿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工业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

2019年新疆理工学院湖北省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工商管理、物流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土木工程等14个专业。2019

2019年新疆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机械类、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旅游管理、土木工程、英语、交通工程、软件工程、新闻传播学类、劳动与社会保障、资源勘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测绘工程、通信工程、历史学、物流管理、能源与动

2019年新疆师范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化学、经济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生物技术、历史学以上专业办学地点为:温泉校区、教育技术学、英语以上专业办学地点为:温泉校区、物理学、生物科学、学前教育以上专业办学地点

2019年新疆医科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以上专业办学地点为:新医路校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上专业办学地点为:新医路校区、口腔医学以上专业办学地点为:新医路校区、儿科学以上专业办学地点为:新医路校区、生物医学工程以上专业办学地点

2019年新疆农业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木工程、药学、经济与贸易类、机械类、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等15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