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应用化学 | 2018 | 理科 | -/555(本科一批) | -/559(本科一批) |
| 应用化学 | 2017 | 理科 | -/526(本科一批) | -/529(本科一批) |
有生活就有化学,衣食住行,人类生活必不可少。日常生活所需的牙刷牙膏、洗发露、沐浴露、香皂、热水瓶等,无一不与化学密切相关,而这些正是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其应用,掌握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及测试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能力。应用化学的落脚点是培养“用”化学的人才,真正体现“学以致用”。应用化学是化学和化工两个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不但注重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的学习,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现知识性、技能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统一。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8 |
| 甘肃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441 |
| 陕西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3 |
| 云南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 贵州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0 |
| 四川 | 化学类(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0 |
| 广西 | 化学类(5500元/年,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7 |
| 广东 | 化学类(非定向)(070301.化学+070302.应用化学)(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7 |
| 江西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福建 |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 安徽 | 化学类(5500元/年;含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9 |
| 辽宁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4 |
| 山西 | 化学类(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1 |
| 天津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88 |
专业特色:应用化学专业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应用理科类专业,立足于化学与生物、农学、林学、园艺、食品、葡萄酒、植保、环境科学、动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应用化学领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化学、医药、精细化工、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及化学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具备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位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结构表征、仪器分析、高等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综合波谱解析、天然产品加工工艺学、天然产物合成、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有机合成设计、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天然产物化学综合实验、有机合成化学综合实验、仪器分析综合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医药、食品、天然产品加工、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及仪器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每年约有 20% 的毕业生被推荐免试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国内顶尖“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96%,读研升学率约为45%。
发展前景:应用化学通过化肥、化纤、医药、农药、材料的研制和生产、能源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等,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占据战略支撑地位。应用化学专业视野开阔、行业适应面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甘肃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 云南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9 |
| 贵州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7 |
| 四川 | 化学类(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广西 | 化学类(4950元/年,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办学,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6 |
| 湖北 |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7 |
| 河南 | 化学类(4950元/年;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办学地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5 |
| 江西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 福建 |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1 |
| 安徽 | 化学类(4950元/年;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山西 | 化学类(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3 |
| 河北 |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 |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学校办学起点高,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之列。早在1978年,学校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发展,深入实施“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战略,国内外办学影响持续提升。QS、THE、ARWU等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均跻身top1000。《2021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38位。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优良。学科涵盖工学、农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27个学院,98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比例达41%),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群体。在校生4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学历留学生2300余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30万册,订阅各类数据库11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1个,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农业装备文献资源中心和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图书近3000种,主办国际、国内学术期刊11种,其中《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高校教育管理》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办学水平高,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计算机科学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前1‰,ESI综合排名列全国第45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坚持以学为中心、教为主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形成了以30个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重大赛事中表现优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7届喜捧“优胜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连续4届获得双金奖,校大学生男子排球队屡获全国冠军,女子沙滩排球队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7名,女子足球队获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季军。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47项(连续6年居全国高校前50位)。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与镇江市共建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牵头成立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坚持国际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21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和汉德语言文化中心。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美国阿卡迪亚大学等合作举办了一批联合办学项目,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合作建设了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流体工程装备节能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高端流体机械装备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一批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和谐校园、民主法治和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创新不断加强。学校党委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多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江苏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和“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抢抓国家“双一流”以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
|
|||
长江流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而素有“金三角”之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科技进步,亦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江苏大学就地处长江流域 “金三角” 的顶点----镇江市,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知识密集,且东邻上海浦东开发区、西接南京禄口机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通信、交通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江苏大学真诚愿意和世界各国的朋友们携手合作,共同以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
|||
全国典型硕果累累
——我校位列50所“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创业为抓手、以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创业工作理念,着力构建“全员化就业服务、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就业帮扶、立体化校园市场、多元化就业基地”的就业指导服务格局,大力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探索形成了一套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有影响,特色明显、成效显著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历届毕业生均实现充分、优质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6%以上,2014年就业率为96.91%,主要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首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遴选为全国6家工作典型高校之一,应邀在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学校第8次蝉联“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是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建校80余年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朴勇毅”的校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12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贴近“三农”、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合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三团一队”帮扶工作模式,相关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典型项目,连续四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36个国家112余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植物保护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陕西省合作办学专家组评估。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281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新时代新阶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积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等四大学科使命,努力争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等“五个标杆”,扎实履行强农兴农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俄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俄语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俄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俄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俄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俄语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应用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险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保险学和应用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应用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应用化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应用化学2016一批理科36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应用化学2016一批理科3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应用化学2014一批理科3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应用化学2012一批理科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