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03 | 82414 | 491 |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22 | 62949 | |||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46 | 9847 | 523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7 |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 | - | 8 | |||
| 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 - | 5 | |||
| 矿业类(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 - | 3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3 | |||
| 工程力学 | - | 2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 4 | |||
| 工业设计 | - | 2 | |||
| 冶金工程 | - | 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 | 3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 3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3 | |||
| 通信工程 | - | 3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3 | |||
| 人工智能 | - | 3 | |||
| 自动化 | -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3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 | 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 2 | |||
| 土木工程 | - | 6 |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 | 2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 4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 6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 | 3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 | - | 2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 3 | |||
| 交通运输 | - | 2 | |||
| 交通工程 | - | 2 | |||
| 环境工程 | - | 4 | |||
| 建筑学 | 五年 | 3 | |||
| 城乡规划 | 五年 | 3 | |||
| 风景园林 | 五年 | 2 | |||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五年 | 2 | |||
| 城市设计 | - | 2 | |||
| 安全工程 | - | 2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2 | |||
| 工程管理 | - | 2 | |||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 | 2 |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 | 2 | |||
| 工商管理 | - | 2 | |||
| 会计学 | - | 2 | |||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公共管理类(含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 | - | 3 | |||
| 汉语言文学 | - | 2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和临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工程领域发展前沿及动态,具备专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评价、监测、运行管理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内容
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环境工程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设计研究院(所),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环境评价单位、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及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应 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与该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 术、通信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供配电与 照明、建筑设备管理、公共安全、信息设施与信息化应用、建筑节能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接受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 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 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具有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并提出工程实际问题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掌握建筑智能化环境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具有建 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 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设计、 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 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 用技术、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基础、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 础、建筑节能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理论(88学时)、电子技术基础(10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计算机原 理及应用(48学时)、建筑设备(28学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48学时)、智能建筑环境学(72学 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72学时)、建筑电气控制技术(40学时)、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50学 时)、公共安全技术(36学时)、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36学时)。
示例二:电路理论(9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7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4学时)、 自动控制原理(54学时)、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数据通讯及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40学时)、建筑设备(32学时)、建筑智能环境学(72学时)、建筑供电与照明(72 学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46学时)、公共安全系统(36学时)、信息设施系统(40学时)、建筑智 能化系统集成技术(30学时)。
示例三:建筑概论(36学时)、电路分析(76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60学时)、信号与系统 (50学时)、线性电子线路(5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0学时)、非线性电子线路(73学 时)、建筑智能环境学(30学时)、电机与电力拖动(40学时)、建筑设备(60学时)、智能建筑概论 (24学时)、建筑识图(2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建筑电气(65学时)、安全防范系统 (42学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32学时)、照明技术(36学时)、网络与综合布线(54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验(包括课内所含及独立开设的实验)、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等。
主要专业实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实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公共安全系统实验、信息设 施及信息化应用系统实验、楼宇现场总线系统实验、系统集成及其组态编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应时代、面向未来、回归本原”的理念。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通过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城市设计、艺术人文、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实践环节的综合拓展,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专业领导者。
二、专业内容
建筑学专业以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三平台、三阶段、二环节”的建筑学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专业教育的体系化和整体性。其中,以专业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个教学平台,实现建筑学教育的三阶段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组织课程体系;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建筑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专业拓展与深化教育阶段——综合拓展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三个阶段通过两个整合环节,从“综合——专业——在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专业教育的层级。在此过程中,强调以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系列课程为主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主、辅、特”交叉,题目“长、短、快”结合,形成“分解递进、有机整合”的设计教学单元,以适应现代建筑学教育的规律。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或到各设计院、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
专业代码:08280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五年/四年
开设课程:
建筑初步、美术、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保护技术、艺术史、文博专题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重培养以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为基础,系统掌握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较高建筑学素养和特殊保护技能的专家和未来的专业领导者。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相应的基本训练,具有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建筑历史演变的过程;2.深入了解历史建筑的形制及工艺特征;掌握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的各类知识;3.学习掌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深入学习和掌握城乡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设计和技术,深入了解和掌握建筑理论、文博理论的基本内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 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 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 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 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 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 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 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信息 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2018年度安徽的信息如下!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卓越计划)环境工程(卓越计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建筑学城乡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类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
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62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汉语国际教育(文)法学(文)公共管理类(文)汉语言文学(文)安全工程.52材料类城乡规划.52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52管理科学与工程类.4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73金属材料工程.52土木工程.73自动化类.52交通工程(卓越计划).52冶金工程.
2016年各专业分数情况统计表(安徽)分数线:文史521;理工518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汉语国际教育(文)国际经济与贸易(文)法学(文)公共事业管理(文)会计学(文)汉语言文学(文)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自动化交通工程(卓越计划)冶金工程环境工程(卓越计划)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西省招生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城乡规划(五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土木工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法学(草堂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草堂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草堂校区)、数学与应用数学(草堂校区)、自动化(草堂校区)、化工与制药类(草堂校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程管理、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工业设计、化工与制药类、环境科学、工商管理、给排水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建筑学(学制5年)、土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类(材料科学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工程力学、建筑学、安全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矿业类(包含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类(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属材料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冶金工程、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办学地点草堂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公共管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城乡规划(雁塔校区)、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草堂校区)、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草堂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草堂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草堂校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建筑学(五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2个专业。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2)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风景园林、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工业设计、会计学、冶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