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西安工程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莞工和西工程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3 08:05:25 解决时间:2022-12-16 15:38

满意答案

西安工程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西安工程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各排行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分数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东莞理工学院与西安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分数对比(广东)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东莞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西安工程大学
(最高/最低分)
人力资源管理2020理科 538/536(本科批)/()
人力资源管理2020理科 518/513(本科批)/()
人力资源管理2020文科 525/514(本科批)/()
人力资源管理2020文科 530/494(本科批)/()
人力资源管理2018理科 518/507(本科批)/()
人力资源管理2018文科 537/529(本科批)/()
人力资源管理2017理科 479/478(本科二批)/()
人力资源管理2017文科 504/496(本科二批)/()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东莞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培养负有管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拥有选、用、育、留人才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能力,能够胜任东莞乃至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中高层应用型管理创新人才。

就业方向:各类组织中与岗位管理、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人才吸引、培养、激励和保留相关的工作岗位

东莞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东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全省除东莞市)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48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东莞市)528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全省除东莞市)历史类526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东莞市)504
四川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莞城校区就读)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37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西安工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优势:本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等学科相关知识,具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强,作风朴实,积极进取,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法学、社会保障学、人事测评与招聘管理、培训与职业发展、劳动关系管理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管理咨询机构及行政部门从事人力资源或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本科毕业生可推荐报考本校或国内外其他院校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就业前景: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相对新兴的专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西安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人力资源管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2
湖南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34
河南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1
文科579
安徽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11
江苏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1
河北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64
东莞理工学院
246
软科(综合)
149
校友会(综合)
360
武书连
1385
US排名
学校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2021年5月,我校正式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含370亩国际合作创新区);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30多亩。现有教职工1732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副高职称人员387人,博士797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2万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5万人,80%左右的毕业生留莞就业创业。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1万册,有35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IPV6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600多个,出口带宽37.5G;智慧校园建设有129个信息化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8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10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工程管理、工业工程、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5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20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获得季军。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

面向全国25个省(区、市)招生,在14个省(区、市)(含已改革省份)第一批本科招生。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67名,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学校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493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2018年5月,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先后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机械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审核结果》及《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审核结果》,学校获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商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土木工程等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工程及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15年以来,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等顶尖、杰出人才59人,学科领军9人,学科方向领军44人,学科骨干4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次,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次,入选“珠江学者”岗位计划4人次、入选“珠江人才计划”5人次,入选东莞市领军人才4人,入选东莞市各类特色人才40多人。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近3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科研总经费14亿多元,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及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学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等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励。有力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导投入,与中国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的多物理谱仪(东莞理工谱仪)成功出束,是东莞理工学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里程碑。2020年度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28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38个。组建高水平学科科研重点团队11支、一般团队20支、青年团队15支。

拓展境外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元国际化办学格局。截止目前,学校与英、美、加、澳、法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2015年成立广东省首个粤台联合培养项目——粤台产业科技学院。2016年成立国际学院,成为东莞市首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土高校,累计招收来自40个国家的402名留学生。2017年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2018年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与古巴、巴西等5个国家共8所拉美大学(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获欧盟委员会立项批准3个“伊拉斯谟+”计划交流项目。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建有多个海外创新中心,未来将加快推进欧洲创新中心设立工作。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两步走”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等“四个一流体系”。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科技成果奖数、研究生规模、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等六项关键发展指标实现“倍增”,力争在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方面实现突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100强、理工类高校40强,基本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文化、社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国高校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各方学子的向往之地,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担当作为,落实“学而知不足”校训要求,丰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倡导“爱国奋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登高致远”战略理念,践行“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价值追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数据更新至2021年8月)


毕业生就业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主动适应和支撑弓|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贯穿大学育人的全过程中,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超12万人。毕业生能力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实干与执行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相对突出,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校实施“2+N”校院两级校园招聘会模式,举办校级大型招聘会2场,各二级学院分别举办多场专业招聘会。其中为2018届毕业生提供了人均13个就业岗位需求。


西安工程大学
251
软科(综合)
268
校友会(综合)
322
武书连
学校简介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和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拥有以姚穆院士、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专家学者领衔,省级专家学者、团队为核心的一批优秀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5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专家学者百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5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790余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37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3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1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648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9所海外高校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4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陕西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0余项。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继续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步奋进。

周边环境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金花校区居城东文化中心,濒临兴庆湖畔,周围高校林立;临潼校区位居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临潼,距金花校区20分钟的车程;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后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绿色学校”等称号,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校园网通过光纤与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联接接入Internet,为学生查找资料、与外界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建筑面积33337平方米的图书大楼,馆藏文献153.8万册,电子资源1000GB;学生宿舍面积18.50万平方米,实行公寓化管理,配备有暖气、风扇、互联网接口、电话、传呼机、衣柜、书架等设施,每幢楼还配有自助洗衣机和交费洗衣房。这些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录取方法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一、外省考生录取原则

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统(联)考专业课成绩合格(使用校考的专业和省份必须校考专业课成绩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下述原则来录取:

1.设计学类专业:

(1)使用专业统考成绩省份:[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专业课统(联)考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综合总分,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使用专业校考成绩省份: [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专业课校考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综合总分,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专业课统(联)考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综合总分,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3.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

按专业课校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注:若部分省份对艺术类专业规定了专业成绩认定办法、录取原则等,按照其省级招办规定执行。

二、陕西省考生录取原则

根据陕西省招生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陕招办〔2015〕30号)文件精神,在考生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均合格的基础上,按照以下原则录取:

(1)设计学类:

按陕西省美术类专业课统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3)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

按专业课校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与应届生同等待遇,没有差别!


  中专 2022-12-16 15:38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气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西安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科学与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西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西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西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车辆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车辆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力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力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工程力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力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西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工程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和工业工程就业前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和工业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工程管理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