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8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2 | 11183 | 
| 2018 | 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2 | 11183 | 
| 2018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2 | 11183 | 
| 2018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2 | 11183 | 
| 2018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电子封装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10394 | 
| 2018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网络空间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2018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5 | 8891 | 
| 2018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6 | 8194 | 
本专业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是国家为培养宽口径信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引导性目录专业,其专业方向覆盖了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的前身是我校20世纪50年代末设立的信息论专业,是我国最早培养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基地之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培养出科技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王志刚、“神舟”号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杨宏等在内的一大批人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理论实际并重,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发展后劲充足,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信息网络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通信技术基础、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系列讲座、编码理论基础、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通信网的安全和保密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每年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8%,可在本校或外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主要推荐去向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本领域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各类合作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被推荐到相关国外高校攻读通信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华为、中兴、大唐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行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以及各类IT 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每年就业率均在98% 以上,在业内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的首批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获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我校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的7个专业之一,本专业软件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而且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软件管理能力、创新和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层次、工程型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门人才,为振兴民族软件产业、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服务。
采用“面向需求、突出特色、强调工程、分流培养”的模式,针对软件工程研究和应用领域,以及学生的个人志向和定位不同,本专业的培养类型分为专业学术型(攻读学术型硕士或直博)、工程实践型(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和就业创业型。
主要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由主干必修课程、主干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主干必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概论、编译原理、Java技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实训、程序设计综合实训。主干限选课程依据不同的方向开设,每个方向由六门限选课和一门分方向的工程设计构成。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为98%以上,就业质量高。就业去向集中在西安高新区和京津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就业人数逐年增长。一批优秀毕业生跻身于微软、IBM、腾讯、百度、华为、阿里集团等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及国有大型企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交叉专业,我校为国内首批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是教育部在全国建设的15个信息安全二类特色专业(即紧缺人才专业)之一,也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校就在陈太一院士、肖国镇教授、王育民教授、王新梅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带领下,在密码学领域开展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国内最早开始相关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培养的密码和信息安全人才遍布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机关,被称为我国密码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在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密码学”省级教学团队、信息安全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建有齐全的信息安全实验环境。目前,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技术已作为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业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为适应信息安全新形势,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开设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
在实验班培养体系中,注重培养实效,以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编制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己准备授课内容,上台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师引领,邀请学术专家指导人才培养,先后邀请方滨兴院士、沈昌祥院士、马建峰教授等国内信息安全专家来与本科生进行交流;联系实际,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网络攻防技术授课;要求实验班的同学都必须参加一次网络安全方面的竞赛,实验班学生先后在全国各类网络攻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践技能表现突出;学院目前还和中科院信工所、浪潮创新、IBM等单位以多种形式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产业界、政府部门师资力量的注入还将进一步增强实验班的课程师资实力。
培养目标:
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并能从事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设计、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移动应用安全、信息隐藏、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每年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8%,推荐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本领域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了各类合作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被推荐到国外高校攻读相关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华为、中兴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以及奇虎360、天融信等各类信息安全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业内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拥有“通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部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信息现场检测、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与开发、测控系统工程设计、物联网及网络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智能化处理、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射频电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光信息检测与处理、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现代测试技术概论、自动测试技术、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兼容、微波电子技术、微波无源电路设计、频率合成技术、计量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程序设计、自动化仪表与系统、虚拟仪器设计、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仪器中的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大规模可编程器件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十分重视对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近年来每年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的35%―42%。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厂矿、企业、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系统构建、标准计量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是为了适应信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把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计算机、通信与电子信息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特点。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学科研基地有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回国人员实验室和教育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重点实验室,以及“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信息处理”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一系列国内首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理论、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类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仪器设备等智能化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层次、创造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电路、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计算智能导论、模式识别、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技术、移动通信与智能技术、智能控制导论、智能数据挖掘、网络信息检索、智能系统平台专业实验等课程及30多门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兴、联想、美的、海信、康佳、步步高、科大讯飞、三星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中电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科研院所。累计考研和出国率达到85%以上,多名优秀毕业生被推荐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所。超过20%的毕业生留学于美国杜克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英国莱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法国高等电力学院、德国汉诺威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瑞士提契诺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职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联想、华为、中兴,三星大数据研究院,以及中电14所、20所、38所、54所、中航503所、504所、631所、771所、中国兵器206所、209所、212所等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岗位。该专业已培养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和提名1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8人。专业建设成果获得了2011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电路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等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教改班)(新工科一流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实验班)、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4个专业。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测控技术与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7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3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4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4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2分,自动化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2分,电子信息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2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99分,自动化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99分,计算机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0分,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285分,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4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5分,工程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7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8分。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1分,财务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1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1分,网络与新媒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293分,金融工程文科录取分数线为293

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34分,测绘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5分,材料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5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5分,机械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6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59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59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59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0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生物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3分,空间科学与技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