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7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电子封装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11842 |
| 2017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11112 |
| 2017 | 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7 | 10376 |
| 201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7 | 10376 |
| 20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7 | 10376 |
| 2017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7 | 10376 |
| 2017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9697 |
| 2017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9697 |
| 201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9697 |
| 2017 | 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9697 |
| 2017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0 | 8479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获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支持建设。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并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实际问题的科技人才。本专业具有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学以致用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数学建模一等奖,毕业生中有2人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并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实际问题的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实变与泛函、数学物理方程、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复变函数、离散数学、普通物理、电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运筹学与最优化、随机过程、系统仿真和金融数学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基础好、出路广、后劲足,就业率在97%以上,大多数分布于科研院所、IT行业、国家机关、金融保险等行业。毕业生既可以在本学科继续深造,也可以跨学科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而且深受这些专业的青睐。出国攻读学位的人数占毕业生约6%,包括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悉尼大学等名校。每届约有45%的毕业生通过考取或推免攻读研究生。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专业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显著办学特色,有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电子信息攻防对抗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有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网络对抗等系统级实验室。本专业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毕业生可考取信息对抗专业及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还可参与保研和优研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防御及信息对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电子信息战系统研究与设计的综合能力,信息对抗处理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敬业、协作和杰出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工程设计与军事应用、攻防策略与监控管理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电磁场与天线、通信原理、雷达原理、计算机网络、扩频通信、信息战导论、电子对抗原理、网络安全与保密、网络对抗原理、通信对抗原理、C4I原理及对抗、信息对抗新技术等主干课程及三十多门其它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五年的上研率40%以上,其中保送生在20%左右。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各领域(包括雷达、通信、信息对抗、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军事、经济、科研和政府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就业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广州、成都等地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考取信息对抗专业及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能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各领域(包括雷达、通信、信息对抗、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的科研、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军事、经济、科研和政府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支柱,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和红外技术等方向。
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水平、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主要课程:
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技术、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纳米电子学、电子元器件等。特色课程:光电子技术、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固体物理、固态电子器件、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纳米电子学、量子力学等,以上特色课程同时也为陕西省或校级精品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光学、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5%,考取硕士研究生50%以上。
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人才实验班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生命科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整合了我校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以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技术,通过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有机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实验班不仅涵盖了主要的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次级学科,而且与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交叉渗透,强调宽口径、重基础、强实践的培养方式,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获得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的能力,为发展成为“信息技术专业素质和生物技术专业才能兼备”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的生物学革命(互联网+生物+医药)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者、创业者、经营管理者、政策制定者。
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拥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校内华山学者“菁英人才”2人。研究领域涵盖了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纳米医学、肿瘤治疗和分子免疫等方向,并取得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成果。
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注重系统的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工程实践技能,一定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本素质。培养视野开阔、心态包容、善于沟通、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本科四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打基础、固基阶段,1~4学期)、积累成长阶段(知识、能力、素质均衡阶段,4~6学期)和能力强化阶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6~8学期)。
奠基阶段(1~4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对理工各类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普通生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等。
积累成长阶段(4~6学期):加强学生生物技术专业知识,系统学习一系列工程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在生物技术工程实验中的观察、推理、研究、探索、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统计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材料、神经信号与系统、软件技术基础、离散数学、MATLAB语言、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技术基础等。
能力强化阶段(6~8学期):通过开设大量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进行选择,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大实验、神经科学基础、医学成像技术、随机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仪器、毕业设计等。
毕业去向:
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人才实验班口径宽,适应面广,具有许多个性化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广泛,优势明显。毕业生可以到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参加学院“直博计划”;既能面向IT行业就业,又能进入生物技术行业工作。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中有5.2%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去向包括香港大学、南加州大学(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等世界名校;有38%的学生选择上研,其中一半以上为推免生,分别被本校、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录取,研究方向涵盖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等领域;其余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就业率100%,就业单位包括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高新医院等生物、医疗和电子行业的知名企事业单位。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层次 | 计划数 |
|---|---|---|---|---|---|
| 2020 | 江苏 | 不分文理 | 艺术类 | 本科 | 4 |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专业 | 层次 | 计划数 |
|---|---|---|---|---|---|---|
| 2020 | 江苏 | 不分文理 | 艺术类 | 录音艺术 | 本科 | 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城乡规划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3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4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5分,工程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7分,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3分。西安建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77分,工程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77分,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3分,商务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284分,工程造价文科录取分数线为284分。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类(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20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1分,材料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2分,机械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2分,测绘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2分,电子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5分,土木类(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5分,土木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教改班)(新工科一流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实验班)、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4个专业。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生物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3分,空间科学与技术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7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3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4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4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2分,自动化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2分,电子信息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2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99分,自动化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99分,计算机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0分,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测控技术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