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7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6479 |
| 2017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6479 |
| 2017 | 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6479 |
| 201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6479 |
| 2017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6479 |
| 20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6479 |
| 2017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6189 |
| 2017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6189 |
| 201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6189 |
| 2017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6053 |
| 201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6053 |
| 201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6053 |
| 201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6053 |
| 2017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5889 |
| 2017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5889 |
| 2017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5580 |
| 20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5580 |
| 2017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5580 |
| 2017 | 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1 | 5446 |
| 2017 | 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5043 |
| 2017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6 | 4789 |
| 2017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4538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始建于1952年由我校创建的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专业,1980年将雷达工程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整合为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规划,合并电子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本专业2007年获首批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2002年获首批陕西省名牌专业,是国家“985平台”重点建设专业,建立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军事电子和厚基础、重工程的专业特色,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该专业于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精术业、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国防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报考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或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可从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线性代数、场论与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电子线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自动控制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雷达原理、雷达系统、雷达对抗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视频处理、DSP系统设计、航天技术概论、卫星通信与导航、微波遥感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测量、天线测量、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波技术、微波电子线路、计算机文化基础、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五年的平均上研率为50%,其中免试保送研究生超过15%,可保送的学校有北大、清华、中科大、中科院和本校等,也可到国外读研和学院推荐到国外读研。
本专业近五年的平均就业率超过98%,就业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广州等地区,就业行业主要有雷达、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就业单位主要面向科研院所,中兴、华为、海信、大唐等大企业,贝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合资企业,各省市的移动、联通公司,大专院校、政府公务员以及民营企业等。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获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支持建设。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并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实际问题的科技人才。本专业具有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学以致用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数学建模一等奖,毕业生中有2人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并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实际问题的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实变与泛函、数学物理方程、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复变函数、离散数学、普通物理、电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运筹学与最优化、随机过程、系统仿真和金融数学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基础好、出路广、后劲足,就业率在97%以上,大多数分布于科研院所、IT行业、国家机关、金融保险等行业。毕业生既可以在本学科继续深造,也可以跨学科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而且深受这些专业的青睐。出国攻读学位的人数占毕业生约6%,包括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悉尼大学等名校。每届约有45%的毕业生通过考取或推免攻读研究生。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交叉专业,我校为国内首批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是教育部在全国建设的15个信息安全二类特色专业(即紧缺人才专业)之一,也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校就在陈太一院士、肖国镇教授、王育民教授、王新梅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带领下,在密码学领域开展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国内最早开始相关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培养的密码和信息安全人才遍布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机关,被称为我国密码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在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密码学”省级教学团队、信息安全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建有齐全的信息安全实验环境。目前,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技术已作为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业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为适应信息安全新形势,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开设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
在实验班培养体系中,注重培养实效,以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编制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己准备授课内容,上台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师引领,邀请学术专家指导人才培养,先后邀请方滨兴院士、沈昌祥院士、马建峰教授等国内信息安全专家来与本科生进行交流;联系实际,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网络攻防技术授课;要求实验班的同学都必须参加一次网络安全方面的竞赛,实验班学生先后在全国各类网络攻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践技能表现突出;学院目前还和中科院信工所、浪潮创新、IBM等单位以多种形式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产业界、政府部门师资力量的注入还将进一步增强实验班的课程师资实力。
培养目标:
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并能从事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设计、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移动应用安全、信息隐藏、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每年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8%,推荐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本领域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了各类合作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被推荐到国外高校攻读相关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华为、中兴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以及奇虎360、天融信等各类信息安全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业内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5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很多已经成长为科研院所所长、总工、高校学术精英、企事业技术骨干和解放军将军等,在同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计算机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向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具备从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骨干。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通过主持或者参与中等规模以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能够成长为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级技术经理等行业骨干力量。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继续深造,也可考取计算机类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每年考取研究生比例在30%以上,其中约有18%直接获得免试推免硕/博士生资格。就业面向IT及互联网高科技术企业,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国家重点研究所和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毕业生质量在国内享有较好的声誉,毕业生在知名IT及互联网企业的数量和薪酬待遇均位居全国前列。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层次 | 计划数 |
|---|---|---|---|---|---|
| 2020 | 福建 | 理工 | 普通类 | 本科 | 118 |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专业 | 层次 | 计划数 |
|---|---|---|---|---|---|---|
| 2020 | 福建 | 理工 | 普通类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59 |
| 2020 | 福建 | 理工 | 普通类 | 计算机类 | 本科 | 45 |
| 2020 | 福建 | 理工 | 普通类 | 自动化类 (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 | 本科 | 1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7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8分,工程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9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0分,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3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7年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17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7分,工程造价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0分,电子商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7分,金融工程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5分,材料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土木类(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福建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空间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测控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空间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类(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6分,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类((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23分,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