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商管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工商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8 |
| 重庆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8 |
| 安徽 | 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3 |
| 江苏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5 |
| 上海 | 工商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26 |
| 山西 | 工商管理(办学地点新城校区)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6 |
| 河北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海南 | 工商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 山东 | 工商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6 |
| 内蒙古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0 |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推荐院校。
学校成立于1941年9月,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研究决定,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其后1943年至1944年,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延安大学。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延安大学大部分迁往东北、华北等地办学,将新民主主义的新教育推向全国。延安大学留守院系于1947年3月辗转陕甘晋地区行军办学,并于1948年7月迁回延安恢复正规办学。1949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往西安办学。1953年3月,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所办班次分别归并于西北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党校、政法干校等西北其他院校。1958年9月,为适应陕北老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延安恢复重建延安大学,郭沂、富锦华、高诚斋、王云凤、张逊宾等一批老延大人先后重返母校二次创业办学,曾经奠基与播撒新型教育火种的延安大学,在中共中央旧址所在地杨家岭继续办学。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建校84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同志亲自参加延安大学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966年4月,邓小平和李富春来延安视察工作期间,接见了学校部分师生。1998年9月10日,江泽民为延安大学校庆60周年题词:“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2004年5月24日,胡锦涛对延安大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方面“共同支持办好延安大学”。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值此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谨向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长期以来,延安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和老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刘延东副总理、韩正副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先后以来校视察、批示等方式表达对学校建设的关怀。
学校现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筑总面积达到了108万平方米。现有本科生16691人,硕士研究生3106人,留学生35人;教职工1596人,专任教师989人,其中教授157人,副教授371人;学校设有31个职能部门,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1所附属医院;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2个省级一流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1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5个院士工作站、2个社科名家工作室。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紧扣“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总目标,对标“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总要求,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凸显四大特色、提升五大水平”的目标任务和“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以改革创新增强动力”的工作举措,“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稳步开局,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校确立了“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推动延安精神教育由“知”“情”向“意”“行”转变,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延安精神育人格局。延安精神育人成果获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小红专”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并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银奖。近年来,在延安精神滋养下,513名学生参与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子女线上辅导,419名学生参与“十四运会”志愿服务,340名学生援疆进藏,316名学生应征入伍, 99人考取陕西省选调生,考取率名列省属高校前茅,到西部就业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70%以上。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评价延大毕业生:“基础扎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下得去、靠得住、用得上”。
学校组织实施了本科教学“四工程两计划”,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批省级教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获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特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4项、国家级奖648项,首次独立组队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银奖。研究生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3项,涌现出在《自然》《柳叶刀》等期刊发表通讯论文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都金鹏等典型。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统筹学校各项工作,制定了《“一流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博士授权学科培育工程”,培育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等5个特色学科群,被列为陕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获批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培育学科1个。新增6个硕士一级学科,9个专业学位类别。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陕西省首批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组织实施“科学研究攀登计划”“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获批国家级项目187项,省部级项目285项,横向项目679项,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获各类科研奖励153项,其中省级以上29项。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厅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发明专利授权50项,科研成果转化13项。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5次。“低阶煤热解气化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水凝胶面膜基布制备技术”等一批重点成果实现转化。打造了乡村发展研究院等一批研究基地和智库,设立资政育人项目427项,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提供了咨询与支撑。
学校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引进特聘教授(双聘院士)33人,引育博士近300人。获评国家级、省级师德荣誉10人次,4个教学单位获省级师德先进集体,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雷忻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校坚持和完善“一章八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意见》,常态化推进制度“废、改、立、释”。以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为牵引,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医教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搭建完成了学校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校组织实施“一校一院对口支援工程”和“校友资源建设工程”,合作成立了“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红医联盟”和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与69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开展了2+2双学位、3+1双学位、121双学位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和交流项目,学校被列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港澳台招生资格院校。
延安大学是新时代延安精神传播中心,学校注重发挥延安精神“辐射源”作用,坚持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培训。近年来,面向省内外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举办近1542个班次,培训8万多人,并把红色教育培训效应有效反哺、覆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当前,学校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追赶超越“三步走”发展战略,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塬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国家、省部级专家48人,全国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楷模等25人。
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税务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统计学、财政学、法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优势学科和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个省级特色学科,统计学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 3个省级名牌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1门,获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900余名,留学生46名。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效显著。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近两届来获取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有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五年(2017-2021年数据)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85.6%,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超过88%。
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为核心,找准科研切入点,利用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等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和15个校级科研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成果丰硕,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拓展。五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先后有4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学校建有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基地、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为全国教育系统和国家统计行业培训了一大批统计业务工作骨干。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马来西亚斯特亚大学、德国波恩储蓄银行财团学院、英国切斯特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大学等87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西安市南郊大学城,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广泛,渠道畅通,倍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毕业可到国家机关、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部门、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检法等司法机关、部队系统以及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西安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工商管理录取分数线(陕

西安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

西安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贸易经济

西安财经大学金融数学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金融数学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数学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数学

西安财经大学投资学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投资学和工商管理录

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0201K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22年在陕西、江苏、新疆、河南等4个省市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120201K工商管理江苏本科批四年K工商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

西安财经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和工商管理这

西安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工商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