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黑龙江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温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生物制药 | 2021 | 理科 | 461/428(本科一批A段) | 442/442(本科二批A段) |
| 生物制药 | 2020 | 理科 | 506/480(本科一批A段) | 472/472(本科二批A段) |
| 生物制药 | 2019 | 理科 | 520/495(本科一批) | 472/472(本科二批A段) |
| 生物制药 | 2018 | 理科 | -/489(本科一批A段) | 472/472(本科二批A段) |
| 生物制药 | 2017 | 理科 | -/468(本科一批A段) | 472/472(本科二批A段) |
培养目标:基于“厚生物技术药物理论基础、强工程专业特长、重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比较扎实的生物制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练掌握生物制药研发、生产、产品特性和功用及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需要,能在生物制药有关的科研机构、生产单位、药品检验和防疫部门从事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和检测工作,也可到药品管理机构从事科研及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ge:AR-SA'>等。 院校、科研单位、生物工程、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农、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药理学、药剂学、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生物药物分析、生物制药工艺学、天然药物化学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生物制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28 |
| 广东 | 生物制药(非定向)(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6 |
| 湖南 | 生物制药(国家专项)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4 |
专业代码:083002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
相近专业: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化工与制药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对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3.具有对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生物制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3 |
| 四川 | 生物制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2 |
| 重庆 | 生物制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广西 | 生物制药(5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6 |
| 黑龙江 | 生物制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42 |
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0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作为黑龙江省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后发优势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十一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2个学科评为C+类,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学科评为C类,数学、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6个学科评为C-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2018年获批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外国语言文学获批黑龙江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
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0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40部,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设立的中俄学院被教育部列入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黑龙江大学坚持教学立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质量优异,教学成果斐然。在2001年和2008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结论。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拥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7篇(次),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41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000名,各类研究生7300余名。建校以来已为龙江和祖国培养了2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以阎明复、张左己、姜大明等为代表的诸多政界精英;有以叶正大、刘晓江等为代表的多位高级将领,有以李凤林、潘占林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共和国优秀外交官,有以李锡胤、吕冀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新时期,还陆续涌现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建章、“网络感动中国人物”陈顺达等先进人物。
黑龙江大学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校区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2亿元,馆藏图书420余万册,拥有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住宿生活的大学城,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餐饮中心等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
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人才云集。现在教职员工27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研究生导师近100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00余人;获得国家(省)教学名师、全国(省)模范教师、全国(省)优秀教师等各类国(省)级荣誉奖励200余人次,入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40余人次。
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落脚点,走科研兴校之路。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众多国家级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以及满语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院等3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现已基本构成多学科、立体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创新发展体系。“十五”以来,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9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00余项,其中有14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李锡胤、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黑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黑龙江教育》《北方法学》《俄罗斯学刊》《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黑龙江大学牢固树立“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观念,通过整合、凝练和优化校内外优势资源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了以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文化创新服务体系,努力为高教强省和科教兴国做出积极贡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黑龙江大学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围绕龙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通过广泛参与决策咨询,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参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多种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俄经贸文化交往和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在自然科学领域,黑龙江大学强化理工科优势特色,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力度,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化学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中取得了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第一个机群并行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无模型控制器、IC卡电脑加油机、L—乳酸菌系列保健产品等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为龙江产生经济效益均数亿元。黑龙江大学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辟建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产业群体,年均产值上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黑龙江大学校办产业学府书城是全国大学最大的书城,年营业额上亿元,曾获全国文化产业先进集体称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全国地方性大学出版社的杰出代表,曾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并荣获“出版业网站百强”荣誉称号。
黑龙江大学注重通过树立和涵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丰富多样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黑龙江大学曾圆满承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运动员村任务,开中国大学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之先河;曾成功承办亚洲男篮锦标赛、全国女篮甲A联赛、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教育部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黑龙江大学通过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关爱平台,开辟了学生工作一站式服务区、校长信箱、学业导师网络平台、学生工作热线、后勤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和“校园110”热线等。黑龙江大学是被教育部确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并获“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黑龙江大学高度重视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突出对俄办学特色,现已初步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汉语推广工作平台。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与23个国家的70余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先后向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派出联合培养学生40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24000余人次,年均派出各类出国留学学生3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1500余人次。学校拥有中俄人文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俄语翻译中心,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中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的高翻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建的俄语测试中心,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与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及与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共建的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风雨砥砺开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黑龙江大学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遵循“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学科为龙头、管理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模式,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省部共建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分专业录取时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内蒙古自治区考生按“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确定专业)。专业(类)录取时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成绩排序规则进行录取;若无成绩排序规则,综合改革省份考生按照语文、数学、外语的顺序,其他省份按照学校单科成绩排序规则依次录取,文科考生按照语文、外语、数学的顺序,理科考生按照数学、外语、语文的顺序,择优录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做退档处理。
详见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zsb.hlju.edu.cn/
艺术类专业使用专业省统考成绩录取,在省级招办投放的考生电子档案范围内,美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相同,按专业课省统考成绩择优录取,如专业课省统考成绩成绩仍相同,按照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排序规则择优录取。音乐表演专业:按专业课省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专业课省统考成绩相同,按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如文化课成绩仍相同,按照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排序规则择优录取。
详见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zsb.hlju.edu.cn/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89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6.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6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9.02万册、电子图书188.4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97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895人,教职工2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353人(博士880人,占65.04%;高级职称744人,占54.99%)。拥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2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9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建有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课程18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类专业认证6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近五年共获国际奖项49项、国家级奖项1285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在最近一届全国“大艺展”中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2021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2金2银的成绩。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5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6项,其他国家项目730项。出版各类著作368部。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6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地方研究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蓝藻水华治理难题做贡献;中国专利金奖成果“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助推国家海岛、港口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高速发展;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强咨政建言,在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区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曾先后创办2所独立学院,其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于2016年成功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于2021年成功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资源优势,办有附属学校11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促进文化建设全面繁荣。持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校史校情教育,建成合理有序的新媒体宣传矩阵,连续3年获“浙江省教育新媒体创新奖”。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形成“国旗文化工程”等“三全育人”品牌。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等特色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是第一部通论性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论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坚持“内外联通”,持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学校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迄今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在意大利开设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特色显著,努力建设成为全世界温州人的精神家园。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教师代表应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互联网+思政“一化六制”综合改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建成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把牢校园安全稳定底线,连续2年获评温州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连续3次荣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2021年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学校,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9个基层党组织入选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建设单位。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在全国高校率先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四张责任清单”,形成“四责协同、一体落实”的从严治党新局面,荣获2020年度温州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驱动、科研兴校、学城联动、国际发展、依法治校、党建引领八大战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全国一流高校行列,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和儿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和儿科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和儿科学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专业介绍和儿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制药和儿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制药和儿科学录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专业介绍和临床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方向)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专业介绍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新医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新医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新医科)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专业介绍和临床医学(新医科)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放射医学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放射医学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放射医学方向)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专业介绍和临床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和基础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和基础医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和基础医学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专业介绍和基础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制药和基础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制药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制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制药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生物制药就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生物制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制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和生物制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和生物制药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就业前景和生物制药就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

温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生物制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生物制药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生物制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生物制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制药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制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