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18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历史类 | -/30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2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1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124(专科批) | /() | 
一、背景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聚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同年,重庆市颁布《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将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业等高端智能装备作为重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目前此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劲,各企业都在高薪聘请机电一体化高级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人才也被国家列为十三五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我国装备制造业,笔电行业,培养具有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机电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等)的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维修、营销策划、技术改造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机械制图与CAD、机械机构分析与设计、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液压与气动系统组装、PLC控制系统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拆装、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等主要课程。(社会需求变化,课程作相应调整)。
四、相关证书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维修电工中级、PLC工程师、工业机器人控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五、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专业由教学骨干、企业专家共同领衔授课,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助推你进入人生快车道,与你一道构筑成功人生梦。
2.实习实训
本专业在校内建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PLC控制系统集成、机器人拆装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等多个实训室;在校外建有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六、教学模式
本专业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将学习过程和在校中厂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有机结合;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安排在一体化教室或校中厂进行,教、学、做有机融合。
七、技能竞赛
本专业坚持“以技能竞赛促学习”的宗旨,开展现代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等多项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八、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现代制造设备、IT产品、生物医药等智能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管理和机器人的系统集成、程序设计、维护与保养等工作。
九、毕业生风采
机电一体化专业历届毕业生均在与专业相关单位就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奋工作,赢得了单位的高度认可,有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的单位的骨干。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历史类 | 300 | ||||
| 新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74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5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5 | 
本专业2003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机电类设备操作使用以及相关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历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前景好。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电气与PLC、单片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3 | 
| 历史类 | 423 | ||||
| 陕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5 | 
| 云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6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0 | 
| 文科 | 348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85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43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6 | 
| 文科 | 148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于1993年建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现有在校学生1.5万余人。
学院坐落于重庆市永川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4A级茶山竹海旅游风景区,校园占地800余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运动场等,宽敞大气,现代时尚;宿舍、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温馨舒适、美食飘香。
学院以“智能引领创新发展,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统揽,以“人工智能+”为驱动,构建起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智能建造、智慧教育、智能竞技、智能康养、智慧家居专业集群40余个专业。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庆市“双高”院校建设单位。近五年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资质100余项。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综合实力排在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四位,其中装备制造大类排名第一,电子信息大类排名全国第二,教师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七,土木建筑大类排名全国第十。大学生竞赛排名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四。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实训中心2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4亿元;与科大讯飞、华中数控、长城汽车等大型企业共建5个特色产业学院,牵头组建现代装备制造和人工智能 2个重庆市级职教集团,与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学生每年占47%以上,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稳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办学,先后与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柬埔寨等国家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美丽富饶、人文荟萃的陶都宜兴。前身系创建于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1959年调整为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宜兴陶瓷科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2004年升格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办学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4年以优异成绩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1年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紫砂陶为特色,以艺术设计为重点,覆盖电线电缆、眼视光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艺工文商相融合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现设有陶瓷学院、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时尚艺术与设计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4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38个专业,其中陶瓷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市场营销等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陶瓷材料、眼视光技术等是省属高职院校中独具特色的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着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在校生9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双元双创双融”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拥有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3个。近五年荣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0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级6项,省级374项,市级283项。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师德高、数量足、结构优、业务精、特色明,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48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4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80%。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等30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等23人;各级各类教学名师18人,特聘江苏省产业教授10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苏大工匠工作室1个,江苏工匠工作室1个,无锡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6个。
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整个校园依山而建,红瓦白墙,错落有致,是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现代江南校园。教学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以及各类实训室312个。馆藏纸质图书69.8万余册。数字资源26152GB,其中含电子图书资源23.06万册。
目前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中国陶瓷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江苏省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创建学校,与宜兴市政府共建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和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并挂牌成立了宜兴徐悲鸿艺术学院。同时学校也是全国轻工行指委陶瓷玻璃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指委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眼镜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拥有多项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资质。
学校是江苏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单位,先后与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太湖学院等合作开展专科与本科“3+2”“4+0”分段培养项目,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8所本科院校进行专本对接合作。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境外教学支援、国内外校际合作、艺术文化交流等活动,选派师生赴境外研习,资助优秀学生赴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参加游学项目,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秉承“乐善至诚,强学力行”的校训精神,本着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全力推动学院发展成为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助推者、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弘扬者,努力建成行业特色型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我院严格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统一核定的公办院校标准收费,并按年度收取。
学 费:
艺术类6800元/学年,普通类5300元/4700学年;
住宿费:
1000-1200元/学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