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右江民族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文山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 | 2021 | 理科 | 420/343(专科批) | /() |
| 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21 | 理科 | 400/325(专科批) | /() |
| 护理 | 2021 | 文科 | 440/399(专科批) | /() |
| 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21 | 文科 | 414/396(专科批) | /() |
| 护理(男生) | 2020 | 理科 | -/346(专科批) | /()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男生) | 2020 | 理科 | -/343(专科批) | /() |
| 护理(男生) | 2020 | 文科 | -/364(专科批) | /()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男生) | 2020 | 文科 | -/359(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9 | 理科 | -/333(专科批) | /()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 2019 | 理科 | -/330(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9 | 文科 | -/360(专科批) | /()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 2019 | 文科 | -/357(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8 | 理科 | -/323(专科批) | /() |
| 护理类(口腔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8 | 理科 | -/314(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8 | 文科 | -/368(专科批) | /() |
| 护理类(口腔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8 | 文科 | -/359(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7 | 理科 | -/296(专科批) | /()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292(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7 | 文科 | -/343(专科批) | /() |
|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文科 | -/326(专科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8 |
| 护理学(民族班) | 415 | ||||
| 护理学(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 | 409 | ||||
| 护理 | 专科批 | 343 | |||
| 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325 | ||||
| 护理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71 | ||
| 护理 | 专科批 | 399 | |||
| 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396 | ||||
| 云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463 |
| 贵州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0 |
| 四川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 历史类 | 533 | ||||
| 海南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广东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历史类 | 504 |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3 |
| 历史类 | 498 | ||||
| 河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6 |
| 江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1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 历史类 | 503 | ||||
| 安徽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5 |
| 江苏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 历史类 | 515 | ||||
| 内蒙古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49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8 |
| 护理学(民族班) | 415 | ||||
| 护理学(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 | 409 | ||||
| 护理 | 专科批 | 343 | |||
| 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325 | ||||
| 护理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71 | ||
| 护理 | 专科批 | 399 | |||
| 护理(中外合作办学) | 396 | ||||
| 云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463 |
| 贵州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0 |
| 四川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 历史类 | 533 | ||||
| 海南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广东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历史类 | 504 |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3 |
| 历史类 | 498 | ||||
| 河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6 |
| 江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1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 历史类 | 503 | ||||
| 安徽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5 |
| 江苏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 历史类 | 515 | ||||
| 内蒙古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49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4 |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百色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发源地。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是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区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1.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百色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并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0年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就业50强)、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6年认证期限。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列入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06.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建筑总面积为22.29万平方米(含在建),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建筑总面积为18.33万平方米,行政用房建筑面积3.9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32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623.18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82.6万册;主办省级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和《右江医学》;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建有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建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85个教学实践基地。
3.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全科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体育部1个系(部)。开设33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5199人,其中本科生11002人,预科生151人,研究生974人,留学生191人,高职高专生2881人;各类非全日制学生11519人。
4.学科专业 涵盖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等4个门类;共设置30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两个专业已进入广西本科第一批招生。学校现有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6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5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2门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1个二级学科,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公共卫生、翻译5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5.科学研究 学校五年来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64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60项,各级科研立项共获纵向资助经费6480多万元。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国家民委第二批重点研究基地1个;获批设立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获得广西肝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1个、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成果三等奖、著作类成果二等奖和论文类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00多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5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论文3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0余部。
6.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81人。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112369130”人才工程,选派近200名优秀教师出国读博、进修访学,通过申请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教育基金项目选派33名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聘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上海曙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8人,广西特聘专家2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D层次人才1人,广西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1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9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7.教育教学 学校获批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获得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7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门自治区精品课程;近五年来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项。
8.人才培养 建校64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65%,他们广泛分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据统计,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4%以上,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效满足了区域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为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第五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7年首届“泽众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在线形态读片大奖赛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2018年我校荣获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2019年第六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9年全国口腔院(系)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展示比赛获三等奖1项。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铜奖1项,自治区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8项。2021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1项目,自治区级金奖6项、银奖12项、铜奖37项。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我校护理学专业代表队荣获护理学专业赛道全国总决赛银奖、华中华南赛区一等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代表队荣获华南分区赛三等奖;预防医学专业代表队荣获华中华南分区赛三等奖。
9.对外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教育机构签署了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招收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571人。2014年起我校与英国新拉纳克郡大学开展口腔护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自筹经费组织实施“双百工程”,近五年来,共选送145名优秀教师出国研修及攻读博士学位,学校邀请美、德、英、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学术交流277人次,共选派教师出国交流和访问累计227人次。
10.社会声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广西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宋任穷、李铁映、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对我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
我校为了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广西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长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优利特奖学金等。
文山学院前身是1947年2月由云南昭通南迁至文山的国立西南师范学校,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文山师范专科学校,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1992年更名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4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77.25亩,校舍面积257574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8.3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5.86亿元,设备总值15930.38万元;有在职教职工634人,其中专任教师46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7人(教授、研究员41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6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04人,10余位教师先后被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学校下设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3个学术科研机构,建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三七研究基地”“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0个省厅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专家工作站。综合性学术期刊《文山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下设教师教育学院、三七医药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冶金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个二级学院,有62个本、专科专业(本科49个,专科专业13个)。现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规划教材4部,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3人,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对象3人;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升本”以来,教师获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1项;出版学术专著32部,参编著作、教材45部,获国家专利授权2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13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0余项获州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1项获州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3105篇,其中核心期刊261篇,SCI、EI收录84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越南、泰国等国的17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升本以来,派出512名越南语和泰语专业学生到越南和泰国高校学习、交流;招收来自美国、越南、老挝等国学生237名。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374人(本科生10682人、专科生1692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涌现出“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霜福伟,中央电视台推评的“最美村官”潘志艳、“最美乡村教师”周凤慧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文山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资助措施
一、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资助措施
1.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2.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社会捐资助学的奖、助学金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
3.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我校助学贷款有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符合条件的新生在入学后可向所在学院和学生工作处申请。
4.勤工助学。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向学校各用工部门提出勤工助学的申请,接受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后,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5.学费减免。学校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在毕业离校前给予减免学费。
6.特殊困难补助。学校每年设立专项助困资金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困难补助。

四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导论护理学导论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及实验生物化学病理学健康评估及实训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实训内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实训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实训儿科护理学及实训妇产科护理学及实训答案来源于2020年文山学院护理专业

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自我发展潜力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答案来源于2020年文山学院护理专业

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自我发展潜力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答案来源于2020年文山学院护理专业五年制

四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及实验病理学及实验健康评估及实训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实训内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实训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实训老年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实训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实训传染病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答案来源于2020年文山学院护理专业五年制

四十三护理专业层次专科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掘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自我发展潜力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导论护理学导论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及实验生物化学病理学健康评估及实训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实训内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实训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实训儿科护理学及实训妇产科护理学及实训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健康保健工作答案来源于2021年文山学院招

文山学院/2020年护理学费:50001.2020年护理学费:5000;2020年护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云南护理理科专科批普通类-455000文科30

文山学院/2022年护理学费:50001.2022年护理(不招收色盲色弱等辨色能力异常考生)学费:5000;2022年护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云南护理(不招收色盲色弱等辨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专开设护理专业排名:文山州卫生学校、文山学院、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护理专业公办学校有:文山学院、文山州卫生学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护理中专排名(关注度)及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护理文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