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武汉轻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 | 2021 | 理科 | 436/389(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21 | 理科 | 413/367(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21 | 文科 | 470/450(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21 | 文科 | 455/427(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男生) | 2020 | 理科 | 485/435(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男生) | 2020 | 理科 | 450/412(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男生) | 2020 | 文科 | 490/465(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男生) | 2020 | 文科 | 464/447(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9 | 理科 | -/456(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9 | 理科 | -/437(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9 | 文科 | -/491(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9 | 文科 | -/465(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8 | 理科 | -/446(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8 | 理科 | -/422(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8 | 文科 | -/472(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8 | 文科 | -/454(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7 | 理科 | -/411(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7 | 理科 | -/399(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7 | 文科 | -/446(本科二批A段) | /() | 
| 护理学 | 2017 | 文科 | -/439(本科二批A段)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武汉轻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 | 2020 | 文科 | -/534(本科一批) | -/523(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9 | 文科 | -/543(本科一批) | -/536(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8 | 理科 | -/521(本科一批) | -/501(本科二批) |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能力的,能在护理学科领域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生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急救护理学等。
学制、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9 | 
| 护理学(佳木斯校区) | 367 | ||||
| 护理学 | 文科 | 450 | |||
| 护理学(单列专业)(佳木斯校区) | 427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1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 海南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 广西 | 护理学(4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8 | 
| 文科 | 480 | ||||
| 广东 | 护理学(非定向)(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1 | 
| 山东 | 护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3 | 
| 江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 文科 | 539 |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安徽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8 | 
| 文科 | 555 | ||||
| 浙江 | 护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3 | 
| 吉林 | 护理学(办学地点:佳木斯学院,授课地点在佳木斯市)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0 | 
| 文科 | 469 | ||||
| 辽宁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历史类 | 555 | ||||
| 内蒙古 | 护理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7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1 | 
| 文科 | 508 | ||||
| 河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 历史类 | 535 | ||||
| 天津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46 |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能力的,能在护理学科领域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生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急救护理学等。
学制、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9 | 
| 护理学(佳木斯校区) | 367 | ||||
| 护理学 | 文科 | 450 | |||
| 护理学(单列专业)(佳木斯校区) | 427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1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 海南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 广西 | 护理学(4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8 | 
| 文科 | 480 | ||||
| 广东 | 护理学(非定向)(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1 | 
| 山东 | 护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3 | 
| 江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 文科 | 539 |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安徽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8 | 
| 文科 | 555 | ||||
| 浙江 | 护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3 | 
| 吉林 | 护理学(办学地点:佳木斯学院,授课地点在佳木斯市)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0 | 
| 文科 | 469 | ||||
| 辽宁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历史类 | 555 | ||||
| 内蒙古 | 护理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7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1 | 
| 文科 | 508 | ||||
| 河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 历史类 | 535 | ||||
| 天津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4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下设16个学院、14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和70个实习基地。设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1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6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2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9人、硕士研究生3175人、本科生14263人、专科生7人、留学生219人、预科生55人。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和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物制剂等10个本科专业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排名并列第一、中医学学科排名并列第四,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9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6门、省精品课程22门;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首届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1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教学实验中心为全国中医药院校首批确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技项目查新定点单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8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有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1个。现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3829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及课题5项、863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64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85亿元,有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超高分辨质谱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国家重大疫情中西医结合救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是黑龙江省首家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的中医院,为全国首批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单位。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原隶属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18年12月转隶,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正在规划建设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第四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原隶属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6月转隶,是集公益性、综合性、示范性为一体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正在着力打造以康复特色为引领的新型现代化中医医院。四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4500余张,有国家重点专科25个、省级重点专科31个,年均门诊量150万人次,树立了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旗帜,为保障龙江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4044人(校本部845人),有专任教师1121人,博士生导师164人,硕士生导师6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3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龙江科技英才2人,龙江学者17人。学校启动实施“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拥有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实验室),建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材GAP中心,现为“省医药工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以清河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核心,规划建设的“中国北药园”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届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连续两届获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聘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还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和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140项,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多人。学校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多次被教育部、国家汉办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并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
学校创办“龙江中医讲坛”,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举办“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并联合发起成立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组建中俄中西医结合学院,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全力打造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创办全球首家传统医学研究院;与美国中药联商会合作创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外开设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学校还被确定为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秉承“勤奋、求真、博采、创新”的校训精神,以弘扬中医药精华,造福人类健康为己任,以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为依归,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拼搏奋进!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大汉口,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老牌一本招生高校。学校聚焦“新工科”,服务“新农科”,发力“新医科”,协同“新文科”,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特色发展,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00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7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优势特色学科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交叉学科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3个;被列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有全国唯一“中国油脂博物馆”。
录取规则请点击链接,详情见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s://zsb.whpu.edu.cn/VFUSRX

武汉轻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护理学这

武汉轻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护理学这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信息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信息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信息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信息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信息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信息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录

武汉轻工大学应用化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和护理学录

武汉轻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轻工大学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中外

武汉轻工大学翻译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北)文科年份

武汉轻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轻工大学金融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