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2021 | 文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81 | 12720 |
| 2020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0 | 12702 | |
| 2019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5 | 13431 | |
| 2018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9 | 14514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7 | 51770 | |
| 文科 | 469 | 1429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教育、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和海关等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考古学通论、文物保护基础、文物鉴定、民族考古学、文物摄影、无机质文物保护、简牍学、田野考古技术、石窟寺艺术、敦煌学、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瓷器、世界博物馆概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地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文物与博物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榆中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9 |
| 重庆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8 |
| 532 | |||||
| 海南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 广西 | 文物与博物馆学(3800元/年,在榆中校区办学,只招少数民族考生)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7 |
| 湖南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4 |
| 浙江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7 |
| 江苏 | 文物与博物馆学(在榆中校区学习)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5 |
| 辽宁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8 |
| 内蒙古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7 |
| 河北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后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校园总面积1776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06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余元。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有本科专业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师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6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11个。建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4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0个。定期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先后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纂出版《格萨尔文库》,成为新时代《格萨尔》研究的学术重镇。出版英、法藏敦煌文献,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校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为国内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用血清。学校先后同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
在玉树地震救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师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选派32人白衣执甲、驰援武汉,彰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大爱。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丝绸山水名城,西部黄河之都”,甘肃省省会——古城兰州。兰州是黄河上游兼具北国之雄与南国之秀的特色名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唐时起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被称为“黄河之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白兰瓜、软儿梨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等兰州特产蜚声中外,因此又被誉为“瓜果之城”。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古丝绸之路在兰州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周边既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夏河拉楞寺、炳灵寺石窟等,也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兴隆山、吐鲁沟等自然景观。兰州在西北地处“座中联四”的位置,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北地区的桥梁和纽带。4大铁路干线,六条国道和四条数字光缆主干线在这里交汇,新建成的兰州中川机场与国内30多个城市直接通航,国家重点建设的西油、西气东输工程也以兰州为重要中转站,交通枢纽和网络节点的作用非常明显。目前,一个功能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新兰州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北民族大学现有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西北新村校区坐落在皋南山脚下,与著名的“五泉山”公园相连,学校南面是主要的交通要道。校园建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相结合,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城郊,与兰州大学毗邻。
按教育部、国家民委及各生源省区招生政策规定施行。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2013年开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思路与目标】学校秉承“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精神,立足自身实际,紧跟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明确了立足陇东南、服务甘肃省、走向全中国的办学定位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院系设置】学校下设1个书院、17个二级学院,64个教学系(部)。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670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40万册,中外文期刊1331种,数据库40种;教学仪器设备值2.41亿元,固定资产10.69亿元。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384人(其中专任教师740人),有教授(研究员)11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06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10人(含在读)、硕士学位教师690余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1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飞天学者、师德标兵、园丁奖获得者、教学名师、4个一批人才、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00余人。
【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研究生近800人。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因“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
学校建有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大学生科技园1个,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00余项,省级奖800余项,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甘肃赛区)中,连续六年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名;法学专业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高校前列;女子曲棍球队连续六届蝉联“宏奥杯”全国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冠军;考研率在省属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中国史、生态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群,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和数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体育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现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精品课程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2个省级科研机构,1个院士工作站。
近5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省(部)级项目190余项;先后有17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4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4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100余篇,其中,SCI、CSSCI源刊物300余篇。主办的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12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对口帮扶和合作关系;与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东旭集团、天瑞重工等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甘肃省高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电显示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10余个平台,联合攻关技术瓶颈服务产业发展;建成“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中白生态环境研究所”2个国际合作平台,围绕“一带一路”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研究;与英、美、法、德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了来自21个国家的留学生200余名。依托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累计为区域培养农村新型技能人才6000余人。
【校园文化】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为阵地赓续红色基因,以天水旋鼓舞、天水雕漆等为抓手推广发展地域文化,以张鸿勋等师德楷模为引领培育德育文化,以全国百强人文社团瀚海潮文学社为示范丰富社团文化,以校史馆、博物馆、霍松林艺术馆、雷达文学馆、校艺术馆为载体彰显美育特色,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获评首批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获批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天水师范学院英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天水师范学院商务英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

天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

天水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田径)(足球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就

天水师范学院运动训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训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训练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训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

天水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

天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

天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文物与

天水师范学院法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