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 群众体育活动及国民体质监测基本知识,具备运动项目指导、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及国民体质 监测能力,从事大众体育项目指导、科学健身咨询、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社区和体育场馆,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咨询、组织、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从事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和管理能力;
2.具备体质监测与评价能力以及制订健康计划、改善体能的能力;
3.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和国民体质监测的基础知识;
4.掌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和特殊人群运动项目的技能。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体质测量与评价、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专项理论与实践(群 众体育项目)、运动处方、社区体育指导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开展群众体育项目的技术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健康咨询、开具运动处方等实 训。
在各社区、体育场馆、会所、活动中心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社会体育指导员(分项目) 裁判员(各项目)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体塑身 休闲服务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体育健身指导素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在体育健身领域及其他体育相关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的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专门体育技能型人才。
职业面向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各类体育经营场所、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教师,健身指导员,社区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能力证书:健身指导员(二级,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一级,国家体育总局颁发)。
学院创建于1979年,历经贵州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贵州省建设学校等时期,2014年定名为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贵州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以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为辅,是贵州省以培养建设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511亩,在校高职学生13659人、中职学生3120人,设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备学院、建筑设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贵州省建设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6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信息工程技术等六大专业群共38个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31%,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28%,“双师型”教师比例占62%。
学院是国家建筑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省级优质高职立项建设学校,“教育综合素质学分改革”省级试点单位,贵州省职教学会驻会单位,全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高职高专)设在我院,牵头领办的“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贵州省首批六大职教集团之一。
学院拥有建筑工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三个省级共享开放实训基地,设有省级“陶艺大师工作室”和“木作大师工作室”,建有建筑材料工程实训基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实训基地、建筑设备综合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等70000平方米实习实训场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学院积极抢抓机遇,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将合作办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创新作为重点,利用合作办学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近几年,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已吸引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多个学校与学院开展交流访问和合作办学。
站在新时代,面向新未来。乘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东风,学院秉承“厚德精技 乐学善教”的校训,践行“学鲁班精神•做大国工匠”的办学理念,以书香建院、歌声建院、技能建院活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把学院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新型建筑类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9年的原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曾被誉为“云贵高原上师范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九易校名,五迁校址,2012年12月升格为专科学校。升格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学校、全省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评估合格学校、省“双高院校”立项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
学校规划占地1000亩,现有占地面积585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3万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附属幼儿园2所,直属管理铜仁市旅游学校。开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等18个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有专兼职教师600余人,专任教师438人,高级职称136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2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管专家3人,有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省级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职教名师20人。
学校秉承百年师范“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优良传统,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凝炼了“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知行合一、终身学习”的办学理念,明晰了“立足铜仁、面向贵州、辐射武陵”的服务方向,形成了新时代“创新、担当、拼搏、奉献”的办学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和“乐教乐学、求真求新”的校风。
学校着力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深入实施“4321”学生专业技能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为省级重点专业群,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美术教育为省级骨干专业,构建了“学前、小教、艺术、文旅、健康”五大专业群。近五年,开发了4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得省级大师工作室、省级黔匠工坊等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7项,贵州省兴黔富民计划项目10项,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30余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4项,在省级及以上的教学比赛获奖70余人次。
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办学特色定位,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教育人才及众多行业骨干,先后10次荣获中央部委表彰,连续四次被贵州省委省政府评为“红旗文明单位”“双合格学校”。近年来,学校实施“五个一批”高质量就业工程,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专升本上线率、录取率逐年攀升。2021年,毕业生考取本科院校达925人,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学前教育、美术学、舞蹈学专业开始本科联合办学,首批录取培养110名本科生;招生区域不断拓展,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录取分数线接近二本线,一半以上师范专业招生分数线超过本科分数线。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推进“科教融合”发展战略,打造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成立大师工作室、黔匠工坊、研究中心等省市级平台15个。深入实施“125”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计划,积极参与铜仁市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近五年来,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2 项;获省级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市级哲学社科奖7 项,出版著作教材近60部,发表论文1300余篇。学校获批“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铜仁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优势,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印度尼西亚玛中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20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面向巴基斯坦、柬埔寨、乌克兰等9个国家招收国际生,与国(境)外友好高校师生开展交流学习已成常态。深入实施“千人留学计划”项目,选派3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扎实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和人文交流,打造“留学铜仁·爱在幼专”“铜城黔语·丝露同行”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品牌,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批“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的高职高专院校。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创新实施“3456”立体德育模式,积极构建“为仁印记”校园文化体系,以“五种文化”润心育人工程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把大美中华传统文化、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壮丽黔东红色文化、桃源铜仁生态文化、清风校园廉政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形成了以“武陵之春·魅力幼专”文化艺术节、“武陵金秋·激情幼专”体育节、“爱满武陵·和谐幼专”建校日等系列标志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师生广泛参加全国、全省艺术体育大赛,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双高院校”建设,为建设“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知名”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2020年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类考试(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职业技能测试考试方案社会体育专业现场测试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