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行政管理(主校区)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3 | 13964 | (M) | 不限 |
| 行政管理 | 2020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4 | 15363 | (R) | 不限 |
| 2019 | 文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32 | 3143 | |||
| 2018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3012 | |||
| 2017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23 | 3536 | |||
| 本科二批 | 41776 |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经济学等方面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需要的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研究分析方法,有一定的策划、组织、执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教学或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目前在陕西各级地方政府均设有专业实践基地。
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政府经济学、市政管理学、政策学、公务员制度、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电子政务、行政职业能力与申论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南 | 行政管理(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山西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7 |
| 河北 | 行政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行政管理专业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为特色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理论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拥有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中国政府与行政、比较政府、社会学、政府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市政学、公共政策分析、中国公共政策、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案例分析、行政思想史、秘书学、公文写作等。
就业方向:各级政府中的国家公务员职位,社会事业单位及第三部门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企业中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天津 | 行政管理(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3 |
| 广西 | 行政管理(44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6 |
| 文科 | 562 | ||||
| 河南 | 行政管理(主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6 |
| 江西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 福建 | 行政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安徽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6 |
| 江苏 | 行政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6 |
| 黑龙江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8 |
| 文科 | 550 | ||||
| 吉林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0 |
| 山西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33 |
| 文科 | 569 | ||||
| 河北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 历史类 | 590 |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学校作为“西迁群体”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培养了16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充分彰显,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居全国第140位。
学校现有西安未央校区、太华路校区和咸阳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2055亩,建筑面积129.6万平米。西安未央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灞河之滨、未央湖畔。有专任教师1350余人,拥有国家“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百余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00余人;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设有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阿尔斯特学院和体育部等16个学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二级学科9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本科专业63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院士创新团队7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5‰),迈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2项;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6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6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1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75项。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先后依托学校成立,入选首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及年度人物评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项目建设、易班应用推广等重大工作和活动中成绩优异,成为唯一一所三届蝉联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的高校,连续五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共建高校。在师生中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个人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典型。科大学子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殊荣,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学校是唯一一个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先进集体奖”的陕西省属高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就业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节目专题报道。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79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等;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5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出版著作116部,SCI三区以上收录论文2614篇,EI收录期刊论文520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564件,国外专利61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50位、陕西省属高校第1位;进入“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20强,成为国家80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之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合作成立技术转移中心6个,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入选院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类型多样的留学访学及研修项目,师生出国人数逐年大幅递增。拥有陕西高校招生年限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大力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来自德国、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巴基斯坦等25个国家本硕博学生来校学习。
在5年一次的全省“五一”评选表彰活动中,学校成为唯一一所在2012年、2017年连续两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高校;2014年、2018年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连续四年在省属高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学校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双创”示范高校、2个学院入选省级“标杆院系”,7个支部入选全省、全国“样板支部”;2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支部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站在新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证,深入实施奠基、复兴、腾飞“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我校严格按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物价局有关文件精神确定收费标准。
1.本科学费标准:
文史类3500元/人·年;理工、外语类4500元/人·年;设计学类9000元/人·年;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1000元/人·年。
2.住宿费标准:
1000~1200元/人·年,学生宿舍内有暖气、网络等生活设施。
以上收费标准仅供参考,如有变动,以物价部门的最新批复为准。
学校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依托、以指导为重点、以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着力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市场建设和校园招聘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专业化团队建设、全程化就业指导、立体化校园招聘、网络化信息推送、精细化就业服务、精准化就业帮扶、规范化就业管理、常态化就业调研,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学校根据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毕业生就业意向,主动与各地市人才服务中心进行洽谈,不断加强区域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截至目前,分别与40多个地市人才服务机构和78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针对2019届毕业生共邀请了1643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包含16个地市人才机构的组团招聘和 1000多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历届毕业生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赞誉。
2018届毕业生去向
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有4501人通过各种形式就业,除去升学、预征入伍、出国之外,其余3698名学生签约单位分布在西北地区(1364人)、华东地区(1027人)、华南地区(653人)、华北地区(359人)、西南地区(148人)、华中地区(136人)、东北地区(11人)。其中,签约陕西省内用人单位的有1312人,大部分流向西安市(973人)。
毕业生就职于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较高,其中,63%的毕业生就业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
毕业生签约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22.5%),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8.9%),化学品、化工、塑胶业(8.9%)等行业领域。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筹建京津冀生态文明研究院,启动建设“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服务天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以智能科技信创为特色的师生团队进驻天师大科技园。学校4个智库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9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高标准开展“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学校获天津市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和优秀帮扶班组称号。
站在历史新起点,学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不懈奋斗的智慧和力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天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工商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天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投资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投资学和行政管理录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