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哪个人工智能专业好(人工智能专业天理和天津科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02 16:13:37 解决时间:2022-12-16 08:42

满意答案

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哪个人工智能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各排行榜,人工智能专业的分数线,人工智能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天津理工大学与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分数对比(天津)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天津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天津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人工智能2021综合 -/580(本科批A段)-/556(本科批A段)
人工智能2020综合 -/585(本科批A段)-/581(本科批A段)
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
天津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特色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依托机器学习、机器视觉、机器人学等基础理论,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程序基础、全面深入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丰富的应用实践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源头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专业精英人才。人工智能专业将与具有出色创新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实践学习机会。
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生产管理与决策,依托天津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天津市控制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面向京津冀地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可分解表述为如下能力目标:
1. 具有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
2. 具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生产管理与决策能力。
3.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等职业能力,且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4.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工程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C(64学时)、离散数学(32学时)、操作系统(3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52学时)、信号与系统(52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8学时)、嵌入式系统(56学时)、专业导论(16学时)、网络技术与应用(36学时)、机器学习 (56学时)、数据挖掘(56学时)、商务智能(56学时)。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物理科目方可报考。
天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天津人工智能(校本部)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80
四川人工智能(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36
重庆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1
广西人工智能(540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08
广东人工智能(非定向)(办学地点:天津市)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7
河南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9
山东人工智能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81
浙江人工智能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88
江苏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25
上海人工智能综合本科批普通类482
黑龙江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65
吉林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87
内蒙古少数民族预科班(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B段普通类492
山西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509
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
天津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天津人工智能(实行学分制收费)(滨海校区)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56
河南人工智能(实行学分制收费。)(滨海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2
山东人工智能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73
江西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4
安徽人工智能(5400元/年;实行学分制收费)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0
江苏人工智能(滨海校区)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3
黑龙江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07
内蒙古人工智能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05
河北人工智能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6
天津理工大学
194
软科(综合)
183
校友会(综合)
230
武书连
1202
US排名
学校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学校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总占地面积159.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96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现有专业学院15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等机构。现有本科专业6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津市重点学科1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物理学)。

学校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编有国家级精品和规划教材14部,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校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12个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等,配套齐全。图书馆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16万余册、电子图书193.9万册、电子期刊3.4万种,拥有中外文高水平数据库60余个。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研究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联合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各类智库共25个。牵头建设天津市“西青大学科技园”,实施科技强校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杰青、优青、科技部重点研发、军民融合及各类国家级项目300余项,投入研发经费9亿余元,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5亿元;人均科研经费和自然指数均处于全国百强行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10人,其中专任教师146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4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5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特支计划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55人,高水平创新团队17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37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大学开展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培养了我国首批项目管理硕士;“新能源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国家外专“111计划”;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在波兰、印度、科特迪瓦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在科特迪瓦建立了首个由普通高等院校参建的鲁班工坊。

天津理工大学正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天理精神,围绕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和“十四五”规划,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早日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理工大学而继续奋斗!


天津科技大学
197
软科(综合)
164
校友会(综合)
251
武书连
1497
US排名
学校简介

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 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是天津滨海新区唯一一所本硕博教育体系完整的大学。建校60余载,学校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形成了"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优良办学传统。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加强与区域及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为区域发展和行业进步作贡献。

一、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首批四所轻工类本科院校之一,曾隶属原中国轻工业部。1959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的主要师资和实验室设备调入我校,成为我校该专业的主体力量。1964年,在轻工业部对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中,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发酵工学专业、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先后调入我校。1968年,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1971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全部调入我校。1972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盐化专业和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的中国轻工业部塘沽盐业专科学校合并后划归我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的管理体制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学校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滨海新区建成滨海校区并投入使用,2006年食品、生物、海洋、化工等6个整建制学院整体迁至滨海校区。2008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科技教育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发展的协议》,确定科技大学在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学科专业,整体战略东移。2013年,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并入,进一步扩大了滨海校区的办学规模。2018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与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天津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

学校目前设有滨海、河西2个校区。其中,滨海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双城之一的"滨城",邻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新生态城、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河西校区位于天津城市副中心之一的海河柳林地区,邻近天津文化中心、国际设计中心、国家会展中心、滨海国际机场、海河教育园区等。学校总占地面积约2300亩,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图书19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7.18亿元,体育场馆和专项训练设施齐全,建有较高水平的校园网,各项生活设施齐备。

二、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94人。现有双聘院士5名、国家特支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6人,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等在内的省部级人才近90名。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涌现出了"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专业学科

学校现有14个专业学院、71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业设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自动化等11个专业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FT)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装工程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排名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建有"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现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学科与工程、海洋科学3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和营养与健康、智能轻工装备等7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分别在全国24所和79所参评高校中位居第三和第八。

四、教育教学

学校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教书育人、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天津市率先启动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出台了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互认制等一系列新举措。建立本科专业"新结构",实行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新方式",构建学生素质"新体系",建立了"十加一"育人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后备领军人才。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在国内国际创新创业赛事中屡创佳绩。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帮助解决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短缺问题,促进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签订省校合作协议,确定设立海南少数民族特招班,每年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40名学生。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一流专业1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天津市级一流课程47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项目)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14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多个国家相关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录取硕士、博土研究生1840人,在校研究生总人数达4941人,累计授予博士、硕土学位人数13000余人。建有天津市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9个,获批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示范实践基地1个。

五、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鼓励高水平科研平台服务本科教学。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的要求,大力推动实施"强校计划",已逐步构建了"政策、平台、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科技工作创新体系,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 我校科技平台持续发力,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9个,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大健康生物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5个国家级科技平台,还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5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6个。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部级及社会科技奖励150余项。科研项目不断攀升,主持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屡有斩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2018年获批立项"天津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020年实施许可一项千万元级别的专利技术包,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2020年,获批"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天津市高校首家"国字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综合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获批天津市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全国各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产学研合作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世界500强企业万华化学、正威国际集团以及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现代产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持续加强推进省校科技合作,与20余个省区市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津南、东丽、武清、宝坻、蓟州等区县签署了科技全面合作战略协议,与相关区县300余家企业促成科技横向联系,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总共规划近22万平方米,现已完成一期19830平方米的建设,依托轻优势学科,围绕营养与健康、合成生物学、石油化工、生物可降解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文创等领域打造特色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同时,科技园内引入产业基金,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联动,吸引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整合校内、校友和产业资源,培育创新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六、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理念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将实践育人作为学校思政工作"十加一"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批首批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与滨海新区政府积极打造定点化、常态化的校地实践服务体系;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新时代·实践行"、"暑期三下乡"、"情满滨海"等品牌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75个,每年100余支团队、近6000人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学校三次荣获全国优秀单位;学校自1999年在新生中全面组织开展义务打扫公厕劳动,现已成为一项传统品牌活动,参加学生达11万余人次,累计劳动时长约52万个小时;至今累计11086余例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位列天津市首位,21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累计选送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84名,五次被评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学校扎实组织开展国防教育,秉持"铸军魂、塑脊梁、插翅膀"的理念出色地完成国防生培养工作,征兵工作形成了"四爱、四进、四上、四抓、六到位"的工作格局,近三年参军入伍学生人数达到195人,连续受到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区表彰。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凝聚创新创业团队600余个。连续两年跻身"全国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百强榜单",连续三年获评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优秀工作案例和优秀团队。每年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60余场次,近三年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重要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奖励32项,天津市级奖励186项,居全市高校前列。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每年定期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迎新晚会、专场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建有一支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在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中屡创佳绩。

七、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思路,目前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泰国、波兰、德国、瑞典、芬兰、西班牙、捷克等40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拥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举办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多所高校签订"3+1+1"、 "2+2"、 "1+2+1" 等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开展科技合作和重大项目研究;学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批准,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学生资质,先后接受了8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校学习和访问,每年长短期留学生1000人;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蒙古国育才中文学校共建孔子课堂;学校建有两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三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2020年我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正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努力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困难生资助办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诚实劳动,均可获得奖励和资助,以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其学习和生活费用;可申请多项奖助学金,其中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市“红十字”博爱助学金、泰达奖教金,以及“可口可乐”、“春发”等校内外单位和个人捐资设立的助学金等,奖励资助金额为1000—5000元/生/年;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从事多项校内外的固定或临时性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遇到特殊困难时,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周边环境

到我校泰达校区的乘车路线:

1、651路:鼓楼—食品街—百货大楼—塘沽火车站—泰达校区

2、835路:华苑西路—塘沽火车站—洋货市场—泰达中心酒店—泰达校区

3、轻轨:十一经路—中山门—塘沽站—泰达站(转乘有轨电车)—泰达校区

4、880路:洋货市场(轻轨塘沽站)—塘沽外滩—泰达中心酒店—泰达校区

5、104路:塘沽火车站—胜利宾馆—泰达校区

 

 

到我校河西校区的乘车路线:

1、天津站乘97、808路公交车至天津科技大学下车

2、天津西站乘地铁至复兴门站,换乘95、855、686、846路公交车可到达我校

3、天津南站乘718路公交车至天津西站换乘地铁到达我校4、乘95、855、823、686、665、859、676、652、629、808、846路公交车均可到达我校

 
 

根据2021年天津天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0,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6,天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更胜一筹。
  中专 2022-12-16 08:4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机械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机械工程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天津理工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天津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天津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物理学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物理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物理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日语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天津理工大学日语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人工智能录取分数线(天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英语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天津理工大学英语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人工智能录取分数线(天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天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人工智能录

  • 中专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保险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天津理工大学保险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人工智能在天津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保险学和人工智能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