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0 | 16285 | 423 | 313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 566 | 21829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43 | 32058 | 3131(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4 | 4812 | 467 | 3130(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经济学类(含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313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3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 四年 | 4 | |||||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 | 四年 | 2 |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2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机械工程 | 四年 | 2 | 313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2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4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2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2 |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2 | 313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4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4 |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2 | |||||
|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 四年 | 10 | 3131(W999)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3130(W999) |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2 |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 软件工程(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 四年 | 6 |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2 | |||||
| 网络空间安全 | 四年 | 2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2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制药工程 | 四年 | 2 | |||||
| 纺织工程 | 四年 | 4 |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四年 | 2 |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2 | 313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年 | 2 | |||||
| 智能医学工程 | 四年 | 2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 四年 | 8 | 3131(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土地资源管理 | 四年 | 2 | 3130(W999) | ||||
| 法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3130(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新闻传播学类(含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四年 | 4 | |||||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 | 四年 | 2 | |||||
| 英语(语种英语,仅限英语语种考生) | 四年 | 2 | |||||
| 日语 | 四年 | 2 | |||||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43 | 32058 | 3131(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 | 550 | 28774 | |||||
| 公共事业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4 | 4812 | 3130(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日语 | 564 | 4812 | |||||
| 英语(语种:英语,仅限英语语种考生) | 565 | 4662 | |||||
| 新闻传播学类(含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565 | 4662 |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6 | 21829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566 | 21829 | |||||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6 | 4511 | 3130(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纺织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7 | 21414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567 | 21414 |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567 | 21414 | |||||
| 法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7 | 4378 | 3130(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19820 | 3130(W50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71 | 19820 | |||||
| 制药工程 | 572 | 19426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73 | 19034 | |||||
| 智能医学工程 | 575 | 18242 | |||||
| 应用化学 | 575 | 18242 | |||||
| 经济学类(含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580 | 16285 | 313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 580 | 16285 | |||||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 | 580 | 16285 | |||||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 580 | 16285 | |||||
| 土地资源管理 | 580 | 16285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81 | 15912 | |||||
| 环境工程 | 581 | 15912 | |||||
| 机械工程 | 582 | 15540 | |||||
| 机械电子工程 | 583 | 15227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83 | 15227 | |||||
| 通信工程 | 585 | 14498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85 | 14498 | |||||
| 人工智能 | 585 | 14498 | |||||
| 生物医学工程 | 585 | 14498 | |||||
| 网络空间安全 | 585 | 14498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86 | 14137 | |||||
| 自动化 | 586 | 14137 | |||||
| 物联网工程 | 586 | 14137 | |||||
| 软件工程(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 587 | 13813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87 | 1381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日语专业于2005年申报、2006年秋季招生。本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教育、经贸、外事、文化、宣传、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日语专门人才。日语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语言理论、日语语法、日语写作、日语泛读、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选读、日本概况、日本报刊阅读、高级口译、国际商务日语实务、日本民俗与文化、高级英语、日语计算机操作、国际交往礼仪、时事日语、同声传译、电子信息等。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与日本卫斯理大学签定了3+1校际交流项目,学生在我院学习期间可到日本学习一年,并可在毕业后继续在国外完成其研究生学业的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暑期参加访日实习,增加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本专业学生曾在“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本科毕业生可在外事、经贸、商务、文秘、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多种行业,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除考取名校研究生外,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很高。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05年以“行业急需人才”为由正式设立的新专业。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是我国战略性新兴纤维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十一五”以来重点发展方向,广泛应用于国防、环境、能源、医疗卫生、水利工程、土木建筑等领域,非织造行业30多年来发展速度从未低于国家GDP增长速度,2015年全国产量达到49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属于名符其实的“朝阳工业”。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从事非织造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点,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中国非织造人才摇篮”。目前该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并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确立了以化学为基础,以装备为手段,以产品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理念上兼顾重视理论基础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全面综合纺织、造纸、印刷、化学、塑料等技术,广泛涉及化学、物理、电子、机械等各个学科分支,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多行业融合、多领域应用”的理念和特色,将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三大学科设为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并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教材《非织造布学》,随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非织造后整理》被选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该专业根据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设立了“非织造材料设计与检测”和“非织造技术与应用”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实施个性化培养。该专业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拓宽办学渠道,积极与国内知名非织造企业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有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和“天津市非织造布技术工程中心”在内的校内外多层次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了“金三发”杯全国非织造产品设计及应用大赛,提供多渠道创新实践平台,多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非织造行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学科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非织造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经营管理、质量控制、研究开发、检验与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一直是行业诚邀加盟的重点对象。该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习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或推荐进入国外合作大学进一步深造。
该专业以建设非织造强国为己任,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宗旨,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特色学科平台为抓手,坚持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双引领战略,强调教研相长,以研促教。十几年来,本专业教师紧密围绕国内外非织造技术发展新动向、新热点,本着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精神,在“非织造专用纤维原料”、“非织造加工技术与设备”以及“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向上展开一列的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等10余项,多项成果已应用于当今国内外热点科技领域,如PM2.5治理、水电解及动力电池隔膜、军用保暖材料、吸音隔热材料、医用防护服、海洋悬浮物防扩散过滤、海洋漏油回收等。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身体和健康的体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基本的科学素质和良好工程素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学生具备材料科学、材料工程领域的较宽基础知识,能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产品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多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执着向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
2. 掌握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与结构、测试与表征、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掌握基体树脂与增强纤维材料的改性、应用、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生产工艺的专业基础知识;
3. 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具有正确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等的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制品、工艺的能力;
4.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较扎实的工程素质;
5. 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
6. 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基本能力;
8. 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知识领域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核心课程示例
无机化学(45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60学时)、物理化学(120学时)、大学物理(120学时)、材料科学研究方法(30学时)、高分子化学(45学时)、高分子物理(51学时)、材料科学基础(45学时)、复合材料学(45学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60学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50学时)。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金工实习、电工实践、复合材料产品设计、材料大型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
复合材料工艺与制备、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实验、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实验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后所授予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福建省2021年专业录取分数统计省市名称录取批次录取专业物理历史录取人数高分低分平均分高分低分平均分物理历史福建普通类本科批纺织工程.5040服装设计与工程.0020非织造材料与工程.5020材料科学与工程.0040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502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20复合材料与工程.0020应用化学.5020化学工程与工艺.5020制药工程.5020环境工程.0020土地资源管理.0020机械工程
福建省2020年专业录取分数统计省市名称录取批次录取专业理工文史录取人数高分低分平均分高分低分平均分理工文史福建本科批纺织工程.7540服装设计与工程.2540非织造材料与工程.0020轻化工程.0030材料科学与工程.5020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02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20复合材料与工程.0020机械工程.8360机械电子工程.502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020自动化.0020人工智能.5
福建省2019年专业录取分数统计省市名称录取批次录取专业理工文史录取人数高分低分平均分高分低分平均分理工文史福建本科一批纺织工程.836服装设计与工程.754非织造材料与工程.502轻化工程.333材料科学与工程.176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0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2复合材料与工程.002机械工程.508机械电子工程.00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754自动化.504电子信息工程.138电子科学与技术
福建省2018年专业录取分数统计省市名称录取批次录取专业理工文史录取人数高分低分平均分高分低分平均分理工文史福建本科一批金融学.52国际经济与贸易.54英语.54应用化学.02机械工程.3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2机械电子工程.52测控技术与仪器.52材料科学与工程.16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2复合材料与工程.0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74光源与照明.52通信工程.02电子信
福建2017年各专业录取分数专业名称批次科类2017年2016年录取人数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高分低分平均分金融学一批理工..7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批理工..7英语一批理工..0应用化学一批理工..0机械工程一批理工..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批理工..0机械电子工程一批理工..5测控技术与仪器一批理工..0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批理工..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批理工..0复合材料与工程一批理工..5电气工
福建2016年各专业录取分数专业名称科类2016年高分低分平均分纺织工程理工.0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理工.0轻化工程理工.0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工.3复合材料与工程理工.5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工.0环境工程理工.0应用化学理工.0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5制药工程理工.5机械工程理工.0机械电子工程理工.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0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工.5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工.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大数据与会计、工业机器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安全技术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吉林省招生专业: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云计算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辽宁省招生专业: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工程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内蒙古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控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山西省招生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工业工程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电子商务、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数控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电子信

2021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市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校本部)、现代通信技术(校本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校本部)、电子商务(校本部)、智能互联网络技术(校本部)、大数据与会计(校本部)、大数据技术(校本部)、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校本部

2021年天津工业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智能医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自动化、电子

2021年天津工业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日语、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应用化学、纺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

2021年天津工业大学福建省招生专业: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纺织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新闻传播学类(含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光电信息科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