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9 | 纺织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3 | 36294 |
| 2019 | 轻化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4 | 34469 |
| 2019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4 | 34469 |
| 2019 | 生物医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4 | 34469 |
| 20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4 | 34469 |
| 2019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4 | 34469 |
| 2019 | 制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4 | 34469 |
| 2019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32803 |
| 2019 | 应用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32803 |
| 201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32803 |
| 2019 | 法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5 | 32803 |
| 2019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31193 |
| 201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6 | 31193 |
| 2019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7 | 29561 |
| 2019 | 工商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7 | 29561 |
| 2019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28088 |
| 20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28088 |
| 2019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28088 |
| 2019 | 经济学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9 | 26577 |
| 2019 | 应用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0 | 25164 |
| 201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0 | 25164 |
| 2019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2 | 22302 |
| 201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2 | 22302 |
| 2019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3 | 21047 |
| 20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5 | 1857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撑专业,在国家和天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化纤自动化教研室。经过多年建设,专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与天津城市定位相匹配、与产业结构布局相衔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为国家和天津市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专业特色: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传感与检测、仪器设计开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掌握以“信息流”——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控制为核心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工程实训,拥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传感与检测、仪器设计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思路:夯实理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实习实践、校企联合培养。课程体系:1、通识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军事理论、体育、大学英语、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企业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
2、学科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
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分为四个课程群,对应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传感与检测、仪器设计开发四个特色方向,在每个特色方向下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和实践训练,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1)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理论课:EDA原理及应用(FPGA)、嵌入式系统(ARM)、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DSP)。
实践课:电子系统设计与工程实践(单片机)、EDA课程设计专题实践、嵌入式系统设计专题实践。(2)智能控制课程群:理论课: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实践课: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专题实践。
(3)传感与检测课程群:理论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现代测控技术、计算机视觉、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实践课:传感与检测专题实践。(4)仪器设计开发课程群,理论课:虚拟仪器技术、智能仪器、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实践课:虚拟仪器设计专题实践4、综合实习实践课程:电工实践、电子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5、专业选修课:计算机通信网络、程控交换原理、Matlab工程计算、无线传感器网络、电磁兼容、电子电路与计算机仿真、电子线路CAD、面向对象应用程序设计、医学成像新技术、现代软件设计、网页设计。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身体和健康的体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基本的科学素质和良好工程素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学生具备材料科学、材料工程领域的较宽基础知识,能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产品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多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执着向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
2. 掌握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与结构、测试与表征、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掌握基体树脂与增强纤维材料的改性、应用、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生产工艺的专业基础知识;
3. 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具有正确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等的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制品、工艺的能力;
4.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较扎实的工程素质;
5. 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
6. 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基本能力;
8. 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知识领域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核心课程示例
无机化学(45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60学时)、物理化学(120学时)、大学物理(120学时)、材料科学研究方法(30学时)、高分子化学(45学时)、高分子物理(51学时)、材料科学基础(45学时)、复合材料学(45学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60学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50学时)。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金工实习、电工实践、复合材料产品设计、材料大型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
复合材料工艺与制备、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实验、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实验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后所授予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05年以“行业急需人才”为由正式设立的新专业。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是我国战略性新兴纤维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十一五”以来重点发展方向,广泛应用于国防、环境、能源、医疗卫生、水利工程、土木建筑等领域,非织造行业30多年来发展速度从未低于国家GDP增长速度,2015年全国产量达到49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属于名符其实的“朝阳工业”。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从事非织造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点,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中国非织造人才摇篮”。目前该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并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确立了以化学为基础,以装备为手段,以产品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理念上兼顾重视理论基础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全面综合纺织、造纸、印刷、化学、塑料等技术,广泛涉及化学、物理、电子、机械等各个学科分支,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多行业融合、多领域应用”的理念和特色,将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三大学科设为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并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教材《非织造布学》,随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非织造后整理》被选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该专业根据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设立了“非织造材料设计与检测”和“非织造技术与应用”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实施个性化培养。该专业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拓宽办学渠道,积极与国内知名非织造企业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有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和“天津市非织造布技术工程中心”在内的校内外多层次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了“金三发”杯全国非织造产品设计及应用大赛,提供多渠道创新实践平台,多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非织造行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学科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非织造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经营管理、质量控制、研究开发、检验与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一直是行业诚邀加盟的重点对象。该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习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或推荐进入国外合作大学进一步深造。
该专业以建设非织造强国为己任,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宗旨,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特色学科平台为抓手,坚持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双引领战略,强调教研相长,以研促教。十几年来,本专业教师紧密围绕国内外非织造技术发展新动向、新热点,本着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精神,在“非织造专用纤维原料”、“非织造加工技术与设备”以及“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向上展开一列的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等10余项,多项成果已应用于当今国内外热点科技领域,如PM2.5治理、水电解及动力电池隔膜、军用保暖材料、吸音隔热材料、医用防护服、海洋悬浮物防扩散过滤、海洋漏油回收等。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0分,新闻传播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0分,工商管理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0分,阿拉伯语(英语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0分,白俄罗斯语(英语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0

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动画艺术类录取分数线为253分,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类录取分数线为253分,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12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35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

天津财经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55分,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55分,商务英语(英语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56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57分,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文科录

天津科技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39分,汉语国际教育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3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3分,人力资源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3分,

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6分,应用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6分,环境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6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6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6分,保险学理科录取分数

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1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1分,朝鲜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1分,地理信息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档案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行政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

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医学检验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0分,医学影像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0分,康复治疗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0分,预防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0分,医学技术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0分,药学理科录取分

天津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3分,工科试验班(机械、航空能源动力)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3分,工科试验班(电子)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3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3分,分子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冶金技术)文科录取分数线为227分,信息安全与管理(冶金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75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冶金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4分,电气自动化技术(冶金技术)理科录

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纺织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3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3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3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3分,服装设计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3分,应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