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同济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9-04 19:50:53 解决时间:2022-08-24 19:13

满意答案

同济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社会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8分,政治学与行政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9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0分,理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0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1分,英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1分,生物科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1分,理科试验班(化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1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工科试验班(环境)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测绘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工科试验班(轨道交通)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工程力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飞行器制造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理科试验班(物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工科试验班(地质水利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2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3分,口腔医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3分,工科试验班(机械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3分,工科试验班(电气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4分,临床医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5分,德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5分,工科试验班(交通)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5分,车辆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6分,软件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6分,工科试验班(能源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6分,临床医学(“5+3”一体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7分,理科试验班(数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工科试验班(电子)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0分,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1分,工业设计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3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9分,城乡规划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70分,风景园林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71分,建筑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78分。
一、同济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最低分 最低位次
2017社会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485062
2017政治学与行政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494909
2017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04690
2017理科试验班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04608
2017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中外合作办学6514424
2017英语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14501
2017生物科学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14468
2017理科试验班(化学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14344
2017法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342
2017工科试验班(环境)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172
2017测绘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238
2017工科试验班(轨道交通)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173
2017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264
2017工程力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177
2017飞行器制造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149
2017理科试验班(物理)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122
2017工科试验班(地质水利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24295
2017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34004
2017口腔医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33903
2017工科试验班(机械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33982
2017工科试验班(电气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43678
2017临床医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53635
2017德语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53665
2017工科试验班(交通)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53620
2017车辆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63397
2017软件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63284
2017工科试验班(能源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63339
2017临床医学(“5+3”一体化)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73090
2017理科试验班(数学类)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82875
2017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82955
2017工科试验班(电子)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83015
2017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602696
2017土木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612411
2017工业设计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632131
2017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691441
2017城乡规划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701308
2017风景园林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711276
2017建筑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78680
二、部分专业
建筑类 风景园林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以环境可持续为导向,专业范围涵盖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风景规划与园林设计、人居环境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以培养服务于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等城区与郊野环境、城市景观、公园绿地等具有风景园林学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规划与设计方法、实务技能与实践能力的专业引领者人才为目标。
特色优势
面向整个国土、城市与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空间建设,研究景观要素为主的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文、环境、生态、技术、艺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专业教育引领创新: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教案、教材为国内众多院校效仿与采用。
科研与实践前沿: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5部、学术论文1000余篇、完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600多项。
教学模式国际化:推进中外联合设计教学模式,实行中外教师、学生互动,科目、学分互认的国际化合作方式。
就业服务国家需求:毕业生除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外,主要去向是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院、企业、政府部门从事规划编制与设计创作、景观治理与政策法规、资源评价与生态服务、文旅策划与项目开发等工作。
国际交流
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分别与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等近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多层次的、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根据合作方的不同优势和条件,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对象和方式,形成丰富立体的合作交流构架,为国际双学位、学生交流、教学合作、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未来发展
作为风景园林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4所高校之一,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广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 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的服务领域逐步扩展到国土全域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新型城镇与美丽乡村、棕地修复与湿地保护、健康休闲与全域旅游等。
优秀校友
本专业培养了诸多优秀校友,如担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院长施海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规划系原主任韩笋生、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公共艺术部主任潘亚元、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原总工俞斯佳等。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剖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的学科。材料构筑了整个世界,是世界一切的载体。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世界。
比较优势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相比,具有研究范围全面、研究水平先进的特点,涵盖了几乎全部材料领域方向。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全国122所大学中排名23,ESI学科国际排名前1%,本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根据专业兴趣,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功能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课程,专业课程全程采用小班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本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实行导师制,学院聘任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等规划。
创新实践
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简称SITP)、国家/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材料应用竞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设立30余项创新项目,接纳二 三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直接进行科研方法及基本技能训练。在“挑战杯”、“美国ASCE土木工程大学生竞赛”等国家、国际赛事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等佳绩,近三年1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及以上荣誉。在各种科研创新探索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毕业论文(设计)
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半年时间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家项目或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免试直升研究生、博士生高比例
每年20%~35%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海(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学生通过学校/学院校际交流项目及CSC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达姆斯特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世界各地一流高等学府,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交换生学习。
专业目前有中英、中法、中西双学位项目,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直接到国外大学深造,获得同济大学和合作大学的双学位。
专业设立同济-科思创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该国际合作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实习提供支持。
境外深造院校
斯坦福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牛津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东北大学
达姆斯特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杰出校友
黄跃金,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西省政协主席;
郭文叁,原海螺水泥集团董事长;
张传增,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德国锡根大学教授;
姚 燕,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
丁永健,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
钱文挥,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黄国滨,美国摩根大通中国投行总经理;
唐春山,深圳郎润投资公司总经理。
就业主要方向
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化工、汽车、房地产、飞机制造、新材料科技、电子科技等行业的质量管理、研发、技术服务,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50%以上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9以上。
“一带一路”战略为材料在中西部地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本专业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致力于向祖国中西部、重点领域大力输送优秀人才,让毕业生在奉献祖国事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测绘类 测绘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优势
同济大学测绘工程学科以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为特色,在卫星地球观测、深空科学探测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门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等提供精准时空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应用的科学和技术。
同济大学是我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的发祥地,1932年成立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培养了包括宁津生、许厚泽、张祖勋等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测绘杰出人才,在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济大学测绘具有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和卓越人才精英化培养体系。2007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由同济大学测绘学院领衔完成航天测绘遥感空间信息方面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同济大学领衔获得的第二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测绘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测绘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
专业剖析
遥感地球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地理时空信息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空间信息,从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测,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再到大众出行地图位置服务,应用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这些信息都由测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成为我国测绘、遥感、地理信息领域的卓越人才和专业精英,成为科学家、工程大师、航空航天及导航高科技领军人物、城市建设及房地产和相关行业的企业领袖,也可以成为众多政府部门(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以及城建、交通、环境保护等)的管理人才和领导者。近年来,测绘工程毕业生大部分都选择继续深造,就业的供需比例为1:8,长期供不应求。
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现有共有教职工62人,其中正高22人、副高15人、中级9人,实验室及学工、教学管理人员16人。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 36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含海外杰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3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优青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IEEEFellow 2人,80%以上的教职员工有出国经历。
专业特色
同济大学的测绘工程专业在2012年首批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上海地区唯一的测绘工程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培养特色
学院在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依托,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了以高水平和具有同济特色的课程群为课堂教学链、以教学实验平台和创新基地为创新实践链的立体化、长效化和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特质和国际视野的精英型人才。学院主持完成的“精英型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在2012年获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国际视野
同济大学的测绘学院与美、德、英、日、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关系,签署了多个国际(地区)联合培养计划。每年暑假都组织以本科生为主的暑期学校,赴香港、台湾等地区和日本、俄罗斯进行交流。持续推动和深化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强化与德国、台湾和香港等测绘优势高校的合作,积极筹建国内外联合实验室及高水平合作平台,本科生可通过暑期学校、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等方式参与交流,开拓国际视野。
发展前景
截至2020年,测绘工程专业已培养一大批杰出人才,各层次毕业生3000余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勘察大师3人、一百五十多位国内外大学的正教授,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精英,具有极高的成才率。
知名校友
宁津生,1951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董,武汉大学教授
许厚泽,195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祖勋,1955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孙红春(女),1978级,上海测绘院党委书记
程鹏飞,1980级,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权,1982级,自然资源部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主任
黄俊华,1986级,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童小华,1989级,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十九大代表,同济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部部长
徐建华,1991级,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
葛永昌,1998级,返利网创始人兼CEO,2015年上海十大互联网创业家
境外深造院校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德国达姆斯塔特大学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英国诺丁汉大学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马里兰大学
美国布法罗大学
本科生毕业去向
测绘学院近三年(2017-2019)的本科毕业生中,超过55%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单位包括: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外交部、国境测绘、国土资源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等);航天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省市级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等管理部门;省市级设计院(如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市政设计院、北京测绘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著名信息化大数据软件公司(华为、百度、腾讯、AutoDesk、ESRI、位置千寻、展讯等)、世界各大仪器生产商(Trimble,Leica等)、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拔尖卓越培养)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中专 2022-08-24 19:13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楼

    同济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社会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同济大学2017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绘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1分,社会科学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1分,理科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1分,理科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1分,理科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1分,工科试验班理科录取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同济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工程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0分,人文科学试验班(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德语(英语、德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4楼

    同济大学2017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7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7分,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7分,工科试验班(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7分,工科试验班(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在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同济浙江分数线

    5楼

    2021年同济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含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医学试验班[含临床医学(拔尖卓越培养)、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6楼

    同济大学2018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7分,机械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工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车辆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录取分数线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9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7楼

    同济大学2019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车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5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6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7分,工科试验班(土木环境)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7分,工科试验班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同济大学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科试验班(土木环境)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0分,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车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0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1分,工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63分,人文科学试验班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同济大学2021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科试验班(土木环境)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5分,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车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6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8分,经济管理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9分,工科试验班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同济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社会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8分,政治学与行政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9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0分,理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0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1分,英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