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 研究生专业代码:
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国际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64个本科专业中,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8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00余人;省“双创团队”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1支。
学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包括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近五年,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提名、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奖项4700余项。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毕业生。
学校现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6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5100余篇,专利1100余项。
学校先后编制200余个小城镇规划,完成苏浙皖地区1000余个乡村规划。参与大量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配合省市263行动计划,参与完成长三角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等项目百余项,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进行跨域技术输出,为珠三角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起草完成我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全面服务支撑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发展智库获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苏州市首批新型智库,并成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3个,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入选“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和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研究生专业代码:085905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专业代码:085905。土木水利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年份2023研究方向:01给水处理与安全供水保障技术;

苏州地区没有公办专科院校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2021年江苏公办专科(除苏州地区外)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2021年全国各地公办专科面向江苏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有黑龙

苏州研究生开设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苏州科技大学。2023苏州研究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的大学专业代码名称学校学习形式考试方式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设备节能技术)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统考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输配与相变储能技术:081404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输配与相变储能技术)人数: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输配与相变储能技术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统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设备节能技术:081404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设备节能技术)人数: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设备节能技术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统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4(不含推免)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研究生专业代码:081404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代码:081404。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年份2023研究方向:01建筑设备节

苏州研究生开设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专业的学校有:苏州科技大学。2023苏州研究生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专业的大学专业代码名称学校学习形式考试方式085906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节能技术与能源综

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储能技术:085906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储能技术)人数:16。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储能技术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统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16(不含推

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节能技术与能源综合利用:085906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节能技术与能源综合利用)人数:16。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节能技术与能源综合利用苏州科技大学全日

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研究生专业代码:085906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专业代码:085906。土木水利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苏州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年份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