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深圳大学和郑州大学哪个护理学专业好(护理学专业河南医科大学和深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1 20:01:28 解决时间:2022-12-16 13:20

满意答案

深圳大学和郑州大学哪个护理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深圳大学和郑州大学各排行榜,护理学专业的分数线,护理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郑州大学与深圳大学护理学专业分数对比(河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郑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深圳大学
(最高/最低分)
护理学2021理科 596/567(本科一批)/()
护理学2020理科 -/583(本科一批)/()
护理学(本科)2020理科 -/566(本科一批)/()
护理学2019理科 -/555(本科一批)/()
护理学(本科)2019理科 -/523(本科一批)/()
护理学2018理科 -/540(本科一批)/()
护理学类(中外合作办学)2018理科 -/499(本科一批)/()
护理学(国际)2018理科 -/409(本科二批)/()
护理学类(护理学)(国际)(中外合作办学)2018理科 -/383(本科二批)/()
护理学(国际)2018文科 -/477(本科二批)/()
护理学类(护理学)(国际)(中外合作办学)2018文科 -/439(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7理科 -/496(本科一批)/()
护理学(国际)2017理科 -/394(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7文科 -/524(本科一批)/()
护理学(国际)2017文科 -/433(本科二批)/()
护理学类(护理学)(国际)(中外合作办学)2017文科 -/389(本科二批)/()
护理学类 护理学
郑州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院网址:http://www5.zzu.edu.cn/hlxy/

联系电话:0371-86565001

护理与健康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源起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更名为河南大学医学院),1932年河南大学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8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2000年7月,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同时更名为郑州大学护理学院,2019年8月更名为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学院2001年开始本科教育,2006年获批护理学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

【教学环境】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护理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等,除了共享郑州大学公共教育资源,还建设了专业教学校园,占地69930平方米,建筑面积81504平方米。有多媒体教室26个,计算机教学实验室2个,语音教室2个,形体训练教室2个,学术报告厅1个。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10429平方米,设有基础医学实验室、基础护理技能教学实验室,专科护理实验室、急危重症监护室、模拟标准病房、多媒体示教室,实验教学器材设备总价值约1600余万元。

学院拥有丰富的省内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如郑州大学第一、二、三、五附属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三级甲等综合(专科)教学医院。此外,郑州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精神病防治专科医院也作为临床实习(见习)基地为学院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

【教学机构和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临床护理教研室Ⅰ、临床护理教研室II、基础护理教研室、护理人文教研室、社区护理教研室和护理学实验中心。现有护理学专业教师86人,其中专职教师51人、兼职教师35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41人。有博士学位14人、有硕士学位57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59人(其中含附属医院导师32人,兼职教师导师4人)。享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引入激励机制,制定符合学院发展需要的科研工作管理办法,鼓励创新。近5年来,学院承担俭学研究类建设项目、课程建设类项目100余项,省级、厅级教学类成果奖5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140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3项。各类省部级项目22项,课题到账经费650多万元。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项目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厅级成果奖近10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57篇,核心期刊近300篇,参与编写各类教材专著50部。

学院拥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社区健康维护系统工程实验室,郑州市重点实验室老龄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社区护理与护理教育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高等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内科护理学》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国际护理实践技能》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被评为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等。

【人才培养】

目前,学院有护理学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学历学位教育,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本科远程教育等。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新医科背景下学院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道德培养和知识传授并重,理论和实训实践并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就业工作,开设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努力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每年举办多场就业招聘会,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扩大,涉外医院、国内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省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护理院校、健康咨询机构、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服务部门、康复医疗部门等都有学院毕业的学生,研究生年底就业率100%,本科生年底就业率93%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省市级护理学科带头人、各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院校教师,部分毕业生到国外就业,她们用护理知识和技能为人类带来健康。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校友代表,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刘延锦教授,“宇宙最安全东单路口”北京协和医院救人护士刘慧影和鲁莎莎同学,感染新冠后成功自愈后重返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贾娜同学,扎根新疆等边疆地区工作的李霖、崔鑫龙同学,长沙跪地救人校友张纯等,这些优秀校友的精神、知识和技术又反哺于学院的育人,为学院发展提供榜样力量,成为学院的骄傲。

【学术文化交流】

学院鼓励和支持师生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已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长滩分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坎特伯雷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日本京都看护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派骨干教师外出研修、国外专家定期到学院授课讲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暑期交流,中日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送本科生赴日留学就业,学院教育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构建了教师国际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研究机制和学生海外访学、交流,国际留学生培养等多维度的国际化教育框架。 郑州大学已经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护理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护理与健康学院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继续秉承“求是担当”的大学精神,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健康中原建设,落实落细“新医科”、“以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教育措施,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进一步强化内涵、改革创新,推进护理教育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一流护理学科,向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砥砺奋进!

护理学专业

目前学院主要开设护理学专业。该专业先后获批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振兴计划”建设项目等。2019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并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第四轮全国护理学科评估中位列C+。

师资力量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有专业教师8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59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41人;有博士学位14人,有硕士学位57人。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学院拥有河南省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方面引领河南省高等护理学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办学成果

护理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满足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国际视野及良好职业道德,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具有护理学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较大发展潜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护理人才。

课程体系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强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鼓励早期接触临床和课程整合,强化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课程计划规定须修满培养方案的课程178学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教学上,实践与理论并重,综合实践主要是专业实践,包括课间见习、临床集中见习、毕业实习(含临床。社区)、创新实践等内容。目前借助学院实验中心、临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拥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4个,拥有社区健康维护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护理基础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临床护理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4个。有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全国血管通路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

近5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1项、二等2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7项,课题到账经费450多万元。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项目成果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厅级科研成果奖近100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4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57篇,核心期刊300余篇。

就业工作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就业工作,开设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努力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每年举办多场就业招聘会,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扩大,涉外医院、国内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省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护理院校、健康咨询机构、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服务部门、康复医疗部门等都有学院毕业的学生,研究生年底就业率100%,本科生年底就业率93%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省市级护理学科带头人、各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院校教师,部分毕业生到国外就业,她们用护理知识和技能为人类带来健康。

郑州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河南护理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7
护理学类 护理学
深圳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受限:不招收色盲、色弱,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请慎重报考
专业前景:护理学是一门多元文化相渗透的综合应用性学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广东护士缺口较大,护理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护理学院隶属于深圳大学医学部,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先进、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能够充分满足护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就业方向:在医疗单位、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教学或研究工作,通过考取国外护士资格证,出国从事护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胜任不同环境下的护理工作,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护理,具备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夯实基础,适度规模、稳步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注重整体,加强人文,突出护理,提升能力,引导创新为教学理念;
>对外办学活跃,目前与美国、比利时、香港等地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师生的交流、互访与学习;
>部分课程全英或双语教学;
>注重人文修养,临床沟通技巧,教育管理等职业能力培养。
>本专业设立“恒生天使之星奖学金”。
深圳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东护理学(地方专项计划)(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丽湖校区)(入学后不得转专业)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18
护理学(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丽湖校区)(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历史类534
护理学(地方专项计划)(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丽湖校区)(入学后不得转专业)520
郑州大学
51
软科(综合)
53
校友会(综合)
33
武书连
510
US排名
学校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办公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新校区行政管理中心

邮政编码:450001

咨询电话:0371-67781111    传真:0371-67781182

招生网址:http:// ao.zzu.edu.cn

电子信箱:zdzb@zzu.edu.cn

招生办微博:http://weibo.com/zzuao

招生办微信号:zzuzhaoban


奖学金设置

郑州大学本科生部分常设奖学金及助学措施

项目名称

发放金额

优秀学生奖学金

 

一等:当年学费

二等:当年学费的60%

三等:当年学费的40%

国家奖学金

8000元/人·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人·年

国家助学金

2000元/人·年

宝钢教育奖学金

5000元/人·年

奇瑞东方之子奖学金

2100元/人·年

汇丰银行大学生奖学金

8000元/人·年

宋庆龄基金会丰田助学金

5000元/人·年

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

3000元/人·年

“丰隆亚洲-新飞”助学金

10000元/人·年

紫荆山购物助学金

3000元/人·年

新长城自强助学金

1840元/人·年

欧莱雅西部助学金

3000元/人·年

OLAY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

年度创新人才成就奖:10000元/人·年

年度活动获奖者:5000元/人·年

国家助学贷款

6000元/人·年

 

 

勤工助学岗位

 

 

 

图书管理

1500元-2400元                                       /人·年

校内保洁

校园自行车管理

校园文明纠察

助研、助教、助管

其它:特困学生补助、返乡路费、冬季保暖衣物等临时困难资助


加分政策

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加分政策,原则同意各省级招办加分和降分政策。


深圳大学
68
软科(综合)
56
校友会(综合)
61
武书连
327
US排名
学校简介

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

建校39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2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的转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97.1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亿元。图书馆馆舍90512㎡,全校纸本资源442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299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21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1164人,其中本科生28425人、硕士研究生11887人、博士研究生561人、留学生291人;现有成人教育学生24714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2位;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ESI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学校发起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6所,上线课程761门,选课学校累计765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155万。2020-2021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928项,其中国际级94项、国家级297项、省部级537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568人(教授602人、副教授751人)、技术人员601人、管理人员832人。有博士后1426人,专职研究人员756人,访问教授99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3人(含短聘9人),外国院士22人(含短聘9人)。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21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7亿元;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5项,立项数连续五年居广东省第2位。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处于广东省高校前列。SCI收录论文6304篇,SSCI收录论文764篇。获专利授权100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08项。《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在2018年、2020年连续获评“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每两年评一次);《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0所高校签署了协议,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页更新于2022年05月)


通讯地址
粤海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邮政编码:518060。 丽湖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邮政编码:518055。
收费项目

学费(不含书费)按学分制收费,由课程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两部分组成,每学期学分学费按学生实际修读的课程总学分计算。

(一)理工、外语、体育类专业:约6230-6853元/生/学年;

(二)文史类专业:约5510-6061元/生/学年;

(三)医学类专业:约6960元/生/学年;

(四)艺术类专业:约10000元/生/学年;

(五)休闲体育(高尔夫)专业:约12500元/生/学年;

(六)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81500元/生/学年。

各专业每学年平均收费情况详见深圳大学本科招生网;住宿费为800-1500元/学年(以深圳市物价部门批准数为准)。



  中专 2022-12-16 13:20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深圳大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录取分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风景园林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深圳大学风景园林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风景园林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风景园林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风景园林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风景园林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风景园林和护理学录取分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城乡规划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深圳大学城乡规划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城乡规划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城乡规划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城乡规划和护理学录取分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建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深圳大学建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学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建筑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建筑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建筑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广东)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环境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深圳大学环境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环境工程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环境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环境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环境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环境工程和护理学录取分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深圳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核工程与核技术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交通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深圳大学交通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交通工程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交通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交通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交通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交通工程和护理学录取分

  • 中专学校

    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