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0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89 | 43396 |
| 2020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30534 |
| 2020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1 | 30291 |
| 2020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4 | 29525 |
| 2020 | 金融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6 | 29045 |
| 2020 | 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6 | 29045 |
| 2020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7 | 28812 |
| 2020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8 | 28575 |
| 202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9 | 28338 |
| 202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9 | 28338 |
| 202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9 | 28338 |
| 2020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5 | 26899 |
| 2020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6 | 26662 |
| 2020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1 | 25524 |
| 2020 | 环境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3 | 25088 |
| 2020 | 安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3 | 25088 |
| 2020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5 | 24635 |
| 2020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5 | 24635 |
| 2020 | 装甲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6 | 24421 |
| 2020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7 | 24189 |
| 2020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8 | 23994 |
| 2020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9 | 23769 |
| 202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9 | 23769 |
| 2020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9 | 23769 |
| 2020 | 交通运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0 | 23541 |
| 202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0 | 23541 |
| 2020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1 | 23330 |
| 202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1 | 23330 |
| 2020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2 | 23108 |
| 202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6 | 22185 |
| 2020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7 | 21977 |
| 2020 | 应用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7 | 21977 |
| 2020 | 机器人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8 | 21752 |
| 2020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1 | 21118 |
| 2020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20920 |
| 2020 | 武器发射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3 | 20736 |
| 202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5 | 20337 |
| 2020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5 | 20337 |
| 20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3 | 18610 |
| 2020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7 | 17799 |
| 2020 | 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1 | 15019 |
| 202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7 | 13920 |
| 2020 | 经济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8 | 7291 |
| 2020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6936 |
| 2020 | 翻译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6936 |
| 2020 | 英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4 | 5513 |
| 2020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4601 |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能 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 作,能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文化的生力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外语两方 面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汉外口笔译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 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2.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 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3.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 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
4.了解翻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了解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
5.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 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 交替传译、专题口译。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中国文化概要、所学外语国家概要、跨文化交际、计 算机与网络应用、国际商务、公共外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语言综合技能训练、汉外翻译实践训练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2017年申报成立,2018年开始首届招生的新专业,首届计划招生为35人,五年内计划招生175人。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同时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和转型为契机,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培养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在装备制造领域内从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能力;重点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集成能力,以支撑未来的新的工业革命,并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打造全新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相关的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机器人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工程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设定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方向重点培养机器人系统搭建,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智能等控制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在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维护、控制等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机器人相关专业具有坚实的学科优势基础和支撑条件,这将是沈阳理工大学面向未来的一个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学院的优势学科。
主干课程:机器人传动控制、机器人系统结构设计、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液压与气动技术、ROS机器人开发与实践、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MES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高级应用技术。
就业方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器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工信部的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机器人应用人才,机器人项目的增长速度与人才的持续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缺口达上百万人。
沈阳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陶瓷水泥行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始建于2004年,依托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新型节能墙体材料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服务辽宁的明确的办学方向。已成为沈阳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以国家教学名师为专业负责人的教师团队。共有博士教师11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辽宁省领军人才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创新人才计划3人。
《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新材料领域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十大领域之一,以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辽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大省,沈阳市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围绕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应用为导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2018年7月成立了沈阳市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沈阳理工大学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为辽宁沈阳法库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 “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专业特色,包括“特种陶瓷”和“节能建筑材料”与法库陶瓷基地产业群等业内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围绕辽宁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其它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共60余篇),发明专利5项。在航空航天、军事防护领域,2015-2018年主持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航天一院创新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7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建筑材料和陶瓷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检测分析,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修的运算、实验、测试、工程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主干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近代材料研究方法、结晶矿物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基础、特种陶瓷、砼工艺学、材料性能学、陶瓷工艺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
就业方向
沈阳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与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出校企协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机制。目前已与中国中铁、中国中建、葛洲坝集团、等驻辽机构以及大连电磁集团集团公司、营口中邦耐材集团、抚顺东方碳素公司、法库陶瓷基地等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培养需求型创新人才。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工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综合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初步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上世纪90年代,我院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后来经过国家对本科专业的调整,合并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大专业中,成为该专业的一个方向(机电方向),该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1995年机电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新增专业,于2011年9月开始招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各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的实践环节,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设计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制定并实施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涵是:突出设计在教学中的主线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要途径。根据机电产品或系统生命期的各个阶段及相应的能力要求,构建以设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开设以机电产品设计各阶段所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性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测控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机械制造领域的工艺设计能力,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更加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训练,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机电系统结构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沈阳体育学院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体育经济与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运动人体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5分,运动康复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8分,应用心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7分,网络与新媒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6分,体育经济

沈阳医学院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药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7分,康复治疗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7分,助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医学检验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护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1分,临床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

沈阳工程学院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3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8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4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3分,电气工程及

2021年沈阳工学院内蒙古招生专业:会计学、动物医学、学前教育、网络与新媒体、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园林、风景园林、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2021年沈阳理工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语、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应用化学、信息对抗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物联网工程、自动化、

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4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4分,工业工程理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9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6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6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7分,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9分,无机非金属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5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3分,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9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9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9分,电子商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9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0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1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4分,金融学理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