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8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安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建筑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75236 |
| 2018 | 环境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0 | 74497 |
| 201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0 | 74497 |
| 2018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0 | 74497 |
| 2018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0 | 74497 |
| 2018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73780 |
| 2018 | 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73780 |
| 2018 | 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73780 |
| 2018 | 装甲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73780 |
| 2018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73070 |
| 2018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73070 |
| 2018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73070 |
| 2018 | 工业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73070 |
| 201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3 | 72325 |
| 2018 | 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3 | 72325 |
| 2018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71564 |
| 201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71564 |
| 2018 | 应用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71564 |
| 20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71564 |
| 2018 | 武器发射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5 | 70844 |
| 2018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6 | 70128 |
| 2018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7 | 69435 |
| 2018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7 | 69435 |
| 201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8 | 68698 |
| 2018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8 | 68698 |
| 2018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0 | 67245 |
| 2018 | 机器人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0 | 67245 |
| 2018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0 | 67245 |
| 20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0 | 67245 |
| 2018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5 | 63633 |
| 2018 | 交通运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6 | 62937 |
| 201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7 | 62233 |
| 2018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4 | 57190 |
| 2018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3 | 19369 |
| 2018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5 | 18775 |
| 2018 | 经济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17238 |
| 2018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1 | 16937 |
| 2018 | 英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1 | 16937 |
| 20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38007 |
| 2018 | 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37372 |
| 2018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37372 |
| 201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3677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 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含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 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与技术(含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含机械电 子学、控制理论、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技术)、热 流体(含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40+32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理论力学(60学时)、机械原理(56 学时)、机械设计(56学时)、电路理论(4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0学时)、数字电路(32学时)、 微机原理(40学时)、机电传动控制(64学时)、工程材料学(32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学 时)。
2.示例二: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机械工程制图(48 +64学时)、机械原 理(64学时)、机械设计(64学时)、电工技术基础(64学时)、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6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
3.示例三
(1)工程机械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发动 机构造与原理(32学时)、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48学时)、工程机械底盘(40学时)、现代工程机 械(48学时)、工程机械设计(32学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32学时)。
(2)机电一体化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控 制工程基础(40学时)、机械电子学(48学时)、机制工艺学(48学时)、机电传动控制(40学时)、 液压传动(40学时)、CAD/CAM(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 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沈阳理工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专业始设于1954年,前身是“引信技术”专业。是国家武器类七个专业之一,目前辽宁省仅有两所学校设置此专业。
本专业建设以来,秉承“传承兵工精神,彰显国防特色,校企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理念,探索“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2007年获批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2016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工作中,取得81分的评价成绩,位列省内同专业第一名。2018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工科建设项目,同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本专业建设有辽宁省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同时建设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
本专业定位是:以兵器装备为载体,以光电信息和导航控制技术为核心,面向光电探测、导航制导、图像处理等高科技领域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掌握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制导与控制、安全与起爆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引信技术领域内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有教师2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学位15人(71.4%),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沈阳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2人;中国兵工学会引信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人。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省兵器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依托“网络赋能弹药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注重本科生能力培养,教师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设计实践延伸至第二课堂乃至社会,本专业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等各学科竞赛取得一、二等奖30余人次,先后有百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机械创新设计、“挑战杯”大赛等,取得一、二等奖10余项。
主干课程:
本专业目前有两个专业方向:探测识别与控制方向,制导与控制方向。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
探测识别与控制方向: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雷达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中近程探测原理、探测识别系统课程设计。
制导与控制方向: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空气动力学、导弹飞行力学、 现代控制理论、伺服系统、制导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素养,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职业发展前景好。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国防科技领域,立足辽宁、服务全国,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从事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探测技术、引信技术领域内的系统设计、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民用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相关工作。
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重点是军工行业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主要地点分布在辽宁、吉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毕业生能够在企业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企业迅速成长,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力量。
近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学生的考研率逐年提高,最高超过25%,主要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本专业毕业生不论是在基础技能掌握还是科研实践能力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获得广泛好评,目前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专业技术骨干力量。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我校成立最早并且培养优秀人才较多的专业之一,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立了具有丰富教学工程经验和深厚科研基础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教授职称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智能检测与控制、故障诊断与监控、目标探测与识别;计算机立体视觉、机器人技术、无人作战系统;随机信号处理、盲源信号分离、语音信号处理、数字水印技术、智能化武器弹药、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多目标优化技术;(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电磁测量技术;(5)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视觉检测技术等领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该专业在工程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就业率和考研比例逐年提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特色是以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智能仪器仪表、信号与图像处理以及网络化测控系统”为主线,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算法与系统相结合,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传感器应用、仪器仪表设计、嵌入式及应用软件开发、测控系统综合设计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一线教师坚持以科研和工程项目实践推动专业教学,积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仪器仪表以及测控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
教学科研并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多年来的办学理念,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先后与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新松机器人、沈阳航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近8年来,专业学生先后承担数十项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在辽宁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和多项奖励。自2000年以来,专业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和辽宁省“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依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6年建立了辽宁省“智能与网络化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并于2017年获批国防科工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防特色学科,从而为本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学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上升空间。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能力和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近6年来,该教学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网络化测控系统、测控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与仪器仪表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电子、计算机及通信系统中有关的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测试计量、测量及控制软件开发以及电子、通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工作。仪器仪表工程师—从事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的运行、维护、优化等工作;仪器仪表设计师—从事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开发以及配套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开发;测量及控制软件工程师—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测量、测试以及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就业领域包括科研院所、军工企事业单位、高科技公司、能源企业、大专院校、通信公司、铁道、民航、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
沈阳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陶瓷水泥行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始建于2004年,依托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新型节能墙体材料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服务辽宁的明确的办学方向。已成为沈阳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以国家教学名师为专业负责人的教师团队。共有博士教师11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辽宁省领军人才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创新人才计划3人。
《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新材料领域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十大领域之一,以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辽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大省,沈阳市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围绕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应用为导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2018年7月成立了沈阳市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沈阳理工大学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为辽宁沈阳法库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 “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专业特色,包括“特种陶瓷”和“节能建筑材料”与法库陶瓷基地产业群等业内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围绕辽宁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其它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共60余篇),发明专利5项。在航空航天、军事防护领域,2015-2018年主持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航天一院创新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7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建筑材料和陶瓷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检测分析,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修的运算、实验、测试、工程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主干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近代材料研究方法、结晶矿物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基础、特种陶瓷、砼工艺学、材料性能学、陶瓷工艺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
就业方向
沈阳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与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出校企协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机制。目前已与中国中铁、中国中建、葛洲坝集团、等驻辽机构以及大连电磁集团集团公司、营口中邦耐材集团、抚顺东方碳素公司、法库陶瓷基地等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培养需求型创新人才。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工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综合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初步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专业介绍
本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200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每年招收4个班,2018年专业在校生447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知识、系统地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视原理、光纤与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通信工程综合实训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信工程设计院、移动通信公司、电信网络公司、相关研究所、通信设备生产企业、部队等单位从事通信产品开发与生产、电信传输工程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电信运营维护等工作。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28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29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30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1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俄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27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27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28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28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28分,车辆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83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83分,经济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86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7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8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41分,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1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1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弹药工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9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6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6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7分,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9分,无机非金属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工商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武器发射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3分,光电信息科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4分。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