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营口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沈阳工程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21 | 物理类 | -/443(本科批) | -/477(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21 | 历史类 | -/510(本科批) | -/512(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20 | 理科 | -/445(本科批) | -/472(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20 | 文科 | -/520(本科批) | -/472(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9 | 理科 | 466/455(本科批) | -/478(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9 | 文科 | 534/529(本科批) | -/478(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8 | 理科 | -/451(本科批) | -/480(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8 | 文科 | -/514(本科批) | -/480(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7 | 理科 | -/420(本科一批) | -/480(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7 | 文科 | -/482(本科一批) | -/480(本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3 |
| 历史类 | 510 | ||||
| 四川 | 物流管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4 |
| 文科 | 512 | ||||
| 广西 | 物流管理(49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84 |
| 山东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4 |
| 江西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2 |
| 黑龙江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60 |
| 文科 | 422 | ||||
| 吉林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5 |
| 内蒙古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51 |
| 文科 | 438 | ||||
| 河北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3 |
| 历史类 | 516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7 |
| 历史类 | 512 | ||||
| 甘肃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22 |
| 贵州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9 |
营口理工学院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的辽宁省营口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营口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溯源学校办学历史,2009 年 1 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合作建设营口大学园。2013 年 4 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营口理工学院。
学校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5 所基地学校之一,辽宁省首批全面向应用型转变 10 所试点院校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单位。
学校设有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6 个学院,基础教研部、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 3 个教学部。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26 个本科专业,形成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经济学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校本科生 6242 人。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 521 人,其中专任教师 326 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 45.0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 99.0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63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 45 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33.91%;教师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 2 人,硕士生指导教师 14 人。2020 年教师荣获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 2 人、省优秀教师 1 人。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5 人(千层次7人、万层次18人)。
学校现有土地面积 76.4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5.93 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7.4 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88 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7938.84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27 万元;现有纸质图书 64.82 万册,生均纸质图书 103.7 册;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校园网络主干万兆、桌面千兆;学校建有 109 个实验(实训)室、1 个工程训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客空间获批 2015 年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 年辽宁省备案众创空间。与沪市主板挂牌上市的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1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 9 个获批为“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石油化工产业学院获批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秉持“修德、悟道、致知、力行”校训和“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应用为重、服务为要”的办学理念,强化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了“134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7 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20 年,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8 年,学校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2020 年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荣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13 门、优秀教材 8 部。近三年,学生在全国“TRIZ 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蓝桥杯大赛等大型赛事中荣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43 人次、省级 579 人次;新生报到率平均为 96.8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 87.24%,高于辽宁省的 86.44%;升学率逐年升高,平均为 12.2%,部分学生考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携母上学的陈颖,身扛家庭重担的安约翰,被团中央评为 2018 年度、2019 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毕业生包云颖荣获 2019 年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化学助剂合成与分离实验室”获批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获批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 1 个,并获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资助;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 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 130 项,承担横向课题 110 项,获批营口市“企业•博士双创计划”项目 31 项、营口市社科类项目 72 项;出版著作、教材 149 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06 篇;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 项;申请和授权专利 245 件。
学校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工程学院、辽宁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东学院、清华大学化工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任南琪院士团队、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院士团队、营口西市区政府、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管委会、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国网营口供电公司、营口市物流协会等签署合作协议,2020 年主持“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8 项、参与13项。
营口市委、市政府在营口北海经济开发区划拨面积约 148 万平方米土地建设新校区。新校区按照“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成为具有地域风格、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数字校园。新校区一期占地 87.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6.8 万平方米,计划投资 12 亿元,已被确定为营口市政府 2021年十大民生工程项目。
面向未来,营口理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在全国教育大会、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平均就业率一般在94%以上。辽宁省内就业比例65%,留营就业比例30%。就业单位中包括中国能源集团、北京首钢、中国铁塔、国家电网、天津港,有公务员等知名企业。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考研情况,考研氛围浓厚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考研率能达到12%左右。有的学生考到了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建。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凝聚发展力量,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精神,坚持“服务电力、服务辽宁,工程教育、应用为本,产教融合、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人才兴校、改革活校”发展战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先后培养了十余万毕业生,为国家建设、东北振兴、辽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近五年来始终保持较高就业率,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获评“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高校”“辽宁省2021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一等奖”“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等称号。
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1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部、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获批教育部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拥有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设有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2个方向),开设36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5.615万册、电子图书29.4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网以万兆为主干,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了校级网络信息及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总计占比89.7%;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93人,占比13.8%;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222人,占比33%;“双师双能”型教师291人,占比43.2%。拥有外聘教师122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外聘教师32人,客座教授54人。拥有省级高校各类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各类名师、专家40余人。
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4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1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89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08亿元。
学校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辽沈地区及驻辽驻沈等大型国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牵头成立“辽宁省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8个二级学院聘用了企业兼职副院长,与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了“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现有省市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21个。近年来,承担“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等国家级项目26项、省市级科技项目830项、横向项目909项;科研经费到款额逐年攀升;省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技术专利成功转让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三年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9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48人次,获得辽宁省政府奖学金72人次,获得“市长奖学金”12人次;获“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省级以上奖项71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9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82项,省级大创项目159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全覆盖。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团中央表彰1项,获省市级奖项50项;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17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先后与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20多所国外高校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加合办的红河国际学院历经30年合作办学,已走在辽宁省国际教育合作的前列;能源与动力工程等3个专业引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应用型)。
踏上新征程,沈阳工程学院将推进内涵建设,凝心聚力,积极投身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实践,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坚定前行!
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施“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的就业方法,对毕业生质量开展跟踪调查,对人才需求进行研究和预测,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就业信息。学校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于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学校就业率在省属本科高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每年进入能源电力行业占比60%左右,主要来校招聘企业有: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华润电力、中国核能、中国电建等。在全省高校中,国家电网公司每年招收我校毕业生人数最多。

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物流管理这

沈阳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工艺技术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艺技术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艺技术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工艺技术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沈阳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SEC)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SEC)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SEC)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

沈阳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

沈阳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沈阳工程学院法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辽

沈阳工程学院保险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物流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保险学和物流管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