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449(平行录取二段) | -/413(平行录取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综合 | -/446(平行录取三段) | -/369(平行录取三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综合 | -/490(平行录取二段) | -/344(平行录取三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综合 | -/437(平行录取三段) | -/344(平行录取三段)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国际商贸名城义乌,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杭州大学义乌分校,1999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独立办学,2002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文同意正式建校。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1.39万平方米,自然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下设9个教学单位33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正式在编教师626名。
办学以来,学校秉承“尚德崇文 创业立身”的校训精神,结合办学实际和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以“创”立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形成了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三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是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首批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跻身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荣登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引才用才力度。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15人,硕士以上教师531人,境外留学访学三个月以上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89%;拥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人,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6人,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共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4位教师当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级“双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拥有国家骨干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势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5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开展“1+X”证书试点30个;牵头成立全国直播电商职业教育集团,开发全国首个直播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持国家科技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建有悦为电商学院和商城设计学院2个混合所有制学院,获批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3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国务院领导及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建议7项。学校主动对接区域发展,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近五年受益5万余人次;成功援建汶川电商学院,受到时任四川、浙江两省省委书记点赞。
学校不断强化创新创业育人成效,率先在浙江省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创业学院,建有1.28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设立30家师徒制专创工作室。“创”系列文化三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众创空间;学生创业项目连续两届获“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稳定在12%左右,60%以上的毕业生留本地就业创业,成为地方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学校不断深化创意设计服务水平,运营的义乌市创意园是全国首个以“小商品创新设计”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创意文化园区。园区拥有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国家林产品创意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入驻文创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60余家,师生共创工作室10余家,是中国美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韩国桂园艺术大学等150余所知名高校的设计学子实践基地,每年安排接待实习实训师生2000余人次。园区年均累计服务生产企业3000家以上,创意产值累计近4亿元。
学校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设立6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在马来西亚和西班牙分别成立“义乌丝路学院”。累计培养国际学生10000余人次,国际生规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开设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9个语种课程,语种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建有全国首个县级市HSK考点。学校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三名。
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建成“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而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浙江省较早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之一,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学校以“守正创新”为校训,秉持“教育为人生奠基,办改变人一生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人才培养理念,遵循“品性为根,技术技能为用”的育人方针,立德树人,追求“办品质之学”,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示范性基地、浙江省普通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校园占地面积512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起薪等核心指标分别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第6位、第10位。
学校设有信息工程学院、范蠡商学院、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医学院、阳明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现代住建、轨道交通、文化创意、健康医养、学前教育等8个专业群3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学校以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为人才培养特色,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卓有成效。现有浙江省通用砂浆研究院、浙江省建筑业现代化绍兴产业学院、越城区公共实训基地、绍兴市数字改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绍兴市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会、绍兴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绍兴市通用机器人应用中心、绍兴市协同智造促进中心、绍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绍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培训基地、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绍兴市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国家级试点)、绍兴市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越医文化传承实践基地等22个研究机构与社会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校企合作多元化、精准化,在信息技术、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智能制造、文创旅游、建筑砂浆、海绵城市、健康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出版的《中国教育地图集》,刘延东作序,袁贵仁批示,2010年获中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2018年学校发明专利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43位、全省第9位。
学校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多样成才。2个党建特色项目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2个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总支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围绕核心价值观,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创设“和畅书吧”“永和研吧”等文化活动载体,系统实施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工程、技能精英培养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和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综合素质”与“技术技能”并重、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学校青年志愿者总队获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机电学院团委践行“工匠精神”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团委荣获“浙江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成绩突出团委”荣誉称号。“行知会计学社”“青藤书堂社”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校舞蹈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表演和创作一等奖。校男篮获2019年CUBA二级联赛全国总决赛第七名。
学校崇尚“技术改变生活”。2018年学科技能竞赛成绩排行全国高职院校第18位、全省第2位。2019年获“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国赛一等奖。“大学生程序设计”(ACM)竞赛为全省唯一获得“九连金”的高职院校。
学校为全省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学生创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经学校孵化,学生成功创办企业290家,其中资产超千万企业42家。学生创业典型获评“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省“创业明星”和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黑龙江、河南、浙江、云南、广西、陕西、湖南等7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

02、机电一体化技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办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以及电工、电气控制设计等知识,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业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等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PLC技术、机械设计、加工中心编程与制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生产质量管理等。毕业趋向:毕业生可在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工业控制和生产质量管理等岗位的

01、机电一体化技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办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以及电工、电气控制设计等知识,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业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等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PLC技术、机械设计、加工中心编程与制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生产质量管理等。毕业趋向:毕业生可在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工业控制和生产质量管理等岗位的

01、机电一体化技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办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以及电工、电气控制设计等知识,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业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等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PLC技术、机械设计、加工中心编程与制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生产质量管理等。毕业趋向:毕业生可在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工业控制和生产质量管理等岗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