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 中国语言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5 | 46 | 46 | 69 | 69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机械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化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在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1958年,为解决陕南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学校在陕西省内实现一批次本科招生。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9万平方米。现设有15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设有62个本科专业,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物理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0个省级教学团队,12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生物学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拥有1个省部共建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文科哲学智库、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8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
学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合作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发表学术论文432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1153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3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83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获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9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9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重视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
党委书记:赵晓林 校 长:张社民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一环路1号
电话:(0916)2641500
传真:(0916)2212866
邮编:723000
网址:http://www.snut.edu.cn

1.初试初试时间:(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共为四门,其中政治http://www./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4理论、英语http://www./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5、数学http://www./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6由国家统一命题;业务课由

1.初试初试时间:(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共为四门,其中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由国家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各科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招生专业目录附后,请考生根据报考的专业选定考试科目。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复试时进行,听力与口语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三)助学贷款根据《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学校可协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一、招生规模及学制2015年我校共拟招收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300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拟招收100人。(具体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的2015年计划为准)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具体以各专业培养计划为准。

一、招生规模2014年我校共有16个二级学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拟招生400人。(具体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的2014年计划为准)

陕西理工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学科教学(化学)(351)、会计(195)、学科教学(生物)(351)、学科教学(思政)(373)、学科教学(历史)(351)、学科教学(语文)(367)、学科教学(体育)(351)、学前

陕西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陕西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0832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08053机

2.复试复试基本分数线按国家2015年录取分数线1区标准执行。复试根据初试成绩差额进行。复试内容包括英语测试和专业课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复试时间、地点及考试方式另行通知。

2.复试复试分数线按国家2014年录取分数标准执行。复试根据初试成绩差额进行。复试内容包括英语测试和专业课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时间、地点及考试方式另行通知。

陕西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食品科学与工程(273)、马克思主义理论(335)、材料科学与工程(273)、机械工程(273)、中国语言文学(367)、生物学(290)、化学(290)。陕西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