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宿迁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哪个土木工程专业好(土木工程专业西林和宿院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31 00:35:34 解决时间:2022-12-16 16:35

满意答案

宿迁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哪个土木工程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宿迁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各排行榜,土木工程专业的分数线,土木工程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宿迁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江苏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专业组选科要求
土木工程2021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468117776(03)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2020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338103508
土木工程(宿迁学院)2018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296119868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宿迁学院)119868
土木工程2017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282117851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117851
土木类 土木工程
西南林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
  学历学制: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山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港口与近海工程结构、地基基础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投资开发、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结构有限元分析与程序设计、流体力学、岩土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工作能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选学房屋结构设计、地下结构设计、道路勘查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程建设监理、项目管理、城市道路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物业经营与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程,并接受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工程结构试验、结构设计与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与其它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土木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12
重庆土木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2
广西土木工程(450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6
江西土木工程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01
浙江土木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45
黑龙江土木工程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398
山西土木工程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84
河北土木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12
天津土木工程(校本部)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11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宿迁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等方面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其核心是工程实践能力,并获得职业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为学生在其它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必要准备。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造价等。

实践教学环节:工程图绘制与识读实训、建筑CAD应用技能实训、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土木工程造价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投资、开发等工作。本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9.17%。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宿迁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苏土木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468
贵州土木工程(黄河南路399号)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391
四川土木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5
广西土木工程(580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28
西南林业大学
361
软科(综合)
268
校友会(综合)
394
武书连
学校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校,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为传统优势,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显著特色,理、工、农、文、法、管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干部学院)、国际学院等22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714人,硕士研究生3300人,博士研究生166人。有在编教职工1273人,全校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154人、副高级职称365人。入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共244人次,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3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0人、文化名家3人、教学名师7人、青年拔尖人才53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含柔性5人)、高端外国专家10人、产业人才5人(含柔性4人)、青年人才14人(含柔性4人),省委联系专家1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国家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林草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后备人才1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6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4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省科协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现设有本科专业82个,中外合作专业1个,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参与)、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500余项(含产学研项目52项),获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2个。“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楚雄市林业局紫金山林场理科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含参与1项)。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林科类校园创业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校园创业平台,是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云南省第一届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拥有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学校获批成立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检验检测中心1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个、创新联盟3个。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2个。有院士工作站4个、专家工作站4个。有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昆明市国际研发中心1个。设有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2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4个、基地2个、智库2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办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学校现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B级资质证书、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格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格证书、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证书,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主动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

学校重视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21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有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马里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孔子课堂外方负责人获首批“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合作共建亚太林学院;成立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普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占地2550亩,馆藏纸质图书190万册,电子图书近8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2个。标本馆藏有各类标本50余万份,是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公众教育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战略远景,贯彻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一二三八”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现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数据更新至2021年12月底)


困难生资助办法

2. 助学贷款

积极协助有贷款需求的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 勤工助学

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用于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取得相应的报酬,解决这部份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

4. 困难补助

对于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考生可以申请减免学费,且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补助面达35%,补助标准分别为:(1)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3600元/生•年;(2)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学生2600元/生•年;(3)家庭经济一般性困难学生1600元/生•年。


奖学金设置

(1)设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金额分为8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2000元、1000元、600元不等,奖励面超过25%;

(2)部分企业及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多种奖励金额不等的单项奖学金。


宿迁学院
382
软科(综合)
512
校友会(综合)
630
武书连
16
软科(民办)
学校简介

宿迁学院坐落在有着“第一江山春好处”美誉的宿迁市,宿迁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最年轻的,但却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特别是近年宿迁各项指标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并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

大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宿迁学院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与宿迁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比肩前行、共同成长。在省市政府推动下,学校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利用八校的优质资源,短短几年内成功办成万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学校一度被誉为“全国闻名的高校新星”。201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宿迁大地上从此有了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通过省学位办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宿迁学院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开启转制发展新征程。

目前,学校有一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8.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125万种。建有11个实验中心,下辖42个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1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8亿元。学校设有管理学院、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和一个体育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五个省及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123人,教师819人,270余人次入选省、市、校各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

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校训,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门省一流课程、6门省在线开放课程、8部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拥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4个。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强化学风、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优良学风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抓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到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了“1234”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1”个目标,构筑学校、企业“2”方协同育人体系,搭建素质提升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4”个融合。学风引领与培养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十六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0221人,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各项人才培养可比性指标均位于省内外同层次高校前列。已有3998人考取研究生,2300多人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省三项计划、村官和市委选调生。4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学校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机器人灭火大赛”(高校组)一次获得冠军、一次获得亚军。毕业生年终平均协议就业率在95%以上。2021年,学校历史(不限)等科目类、物理(不限)等科目类投档线分别高出江苏省控线30分、51分。

立足宿迁、 服务地方,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学校坚持把“服务宿迁”作为发展第一战略,扎根宿迁办大学,着力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坚持“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行业上,把创新平台搭在企业车间里,把科研论文写在宿迁大地上”,校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与宿迁市政府、沭阳县政府签约共建“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沭阳·宿迁学院科技园”;牵头成立了“宿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等44个应用研究机构;与京东集团、洋河股份合作举办“京东商学院”“洋河学院”,与江苏酒厂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筹建“洋河学院”。此外,还与地方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引导广大师生立足应用开展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79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77项;教师发表论文2363篇,其中,被EI、SCI、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551篇。

放眼全球、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新西兰、英国、法国、泰国、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在师生互访、委托培训、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交流空间不断扩大。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今后,学校将以转制省属公办高校为契机,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总体目标,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持“以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服务地方,主动与宿迁改革发展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坚持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在转制发展、二次创业中争创一流,持续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学校整体影响力,奋力谱写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新篇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中专 2022-12-16 16:35

相关问答

  • 职中

    宿迁学院英语(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宿迁学院英语(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英语(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师范类)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 职中

    宿迁学院英语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宿迁学院英语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江苏)

  • 职中

    宿迁学院日语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宿迁学院日语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江苏)

  • 职中

    宿迁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宿迁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文秘)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文秘)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文秘)和土木

  • 职中

    宿迁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宿迁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师范

  • 中专学校

    宿迁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宿迁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师范类)和土木

  • 职中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土木

  • 职中

    宿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宿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 职中

    宿迁学院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宿迁学院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用风险

  • 职中

    宿迁学院互联网金融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宿迁学院互联网金融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和土木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互联网金融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互联网金融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互联网金融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