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福建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厦门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 | 2021 | 物理类 | 545/511(本科批) | 517/498(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21 | 历史类 | 563/532(本科批) | 533/514(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20 | 理科 | 548/459(本科批) | 550/486(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20 | 文科 | 564/542(本科批) | 523/508(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9 | 理科 | 516/493(本科一批) | -/447(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9 | 文科 | 563/550(本科一批) | -/447(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8 | 理科 | -/490(本科一批) | -/446(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8 | 文科 | -/551(本科一批) | -/446(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7 | 理科 | -/441(本科一批) | -/397(本科二批) |
| 护理学 | 2017 | 文科 | -/492(本科一批) | -/397(本科二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历史类 | 532 | ||||
| 甘肃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06 |
| 文科 | 500 | ||||
| 云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05 |
| 文科 | 569 | ||||
| 贵州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 文科 | 552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旗山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 文科 | 536 | ||||
| 广西 | 护理学(6760元/年,在旗山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1 |
| 文科 | 534 | ||||
| 安徽 | 护理学(676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9 |
| 文科 | 550 | ||||
| 浙江 | 护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6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9 |
| 文科 | 519 |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实际需要,身心健康、职业道德良好、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护理实践能力,熟悉多元文化,能独立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工作,能初步开展护理教育,并具有基本的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主干课程:
人体形态学、生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社会医学。
培养特色:
1. 精英人才培养
小规模办学,“一主两兼”教学团队,多元信息化教学资源全覆盖,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开展小班制导师制教学,培养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2.国际化人才培养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入国际学分互认课程,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和多元文化课程。
3.创新人才培养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实施导师制、本科生科研助手计划,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等。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高端养老机构等
合作单位: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湾慈济科技大学、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长庚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建发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等
实验室条件及成果(含科研、教学):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福建省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5047.06m²,设有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模拟重症医学科,模拟手术室,心肺复苏急救训练中心,母婴护理培训中心,数字化临床模拟中心,OSCE考核中心,对台合作交流与研究中心及养老护理轮训基地。教学设备总值2670万元,集“教、训、考、研”四位功能于一体。2010年以来,护理系学生在各级各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累计34项,连续三年代表福建省参加教育部主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比赛,累计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参加各类非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奖项累计达62项。学生就业率99%以上,专业对口率95%以上,三级医院就业率75.6%。近两年护理系获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华护理科技二等、三等奖各一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8 |
| 历史类 | 514 | ||||
| 甘肃 | 护理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20 |
| 云南 | 护理学(护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04 |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药学、护理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2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近6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000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12月,中医学通过教育部试点专业认证。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康复物理治疗(PT)和康复作业治疗(OT)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教育标准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3月,护理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3月,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3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0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
学校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8个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有743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273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6项。
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为社会提供服务。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多元,纸质图书138多万册、电子图书101万册。学校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
学校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也是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现有各类在校境外学生近400名,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地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学校率先建成福建省唯一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先后举办了12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12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等,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拉美及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一)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获奖者每生每年8000元,根据国家每年下达的奖学金分配计划评审。
2.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者每生每年5000元,根据国家下达的奖学金分配计划评审。
3.校长特别奖学金:每年奖励不超过10名,每名奖金30000元。奖励对象为本科学生中学习表现特别优秀,当学年符合一等奖学金评定条件;且学术成果突出,在学校规定的专业类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在国家各部委(局)组织(以证书印章为准)的竞赛(或重大国际竞赛)中荣获三等以上奖项者。
4.入学奖学金:奖励金额每生5000元。奖励对象为常规志愿报考并被录取,高考成绩在福建省新生中理科前10名、文科前3名者,在其他各省新生文理科第1名且投档分数超该省本一线者。
5.普通奖学金: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奖金额分别为3000元、1500元、1000元、600元;闽台合作项目普通奖学金分别为6000元、3000元、2000元、1200元。
6.单项奖:对在学习、科研、体育、文艺等社会实践中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单项奖励每生200元(闽台合作项目500元)。
联系地址:福州市闽侯上街邱阳路1号
邮编:350122
考生咨询电话:0591-22861003/22861250(正常工作时间8:10-12:00,14:30-17:00开通)
办公电话:0591-22861003
传真:0591-22861003
E-mail:zb@fjtcm.edu.cn
微信公众号:fjtcmzsb
厦门医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屿创设的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传承“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凝练并弘扬“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和“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学风,以培养“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学人才为目标,立足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学校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厦门经济特区,依山临海,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备,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显著。校园总占地面积885亩,其中现有校本部面积520亩,二期规划用地365亩,目前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亿元,图书馆藏书近65.9万册,电子图书达56.4万种。学校师生数已达万人。
学科专业建设已具规模。现有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基础医学部、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机构,设有继续教育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等4个教学辅助机构。现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学、海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助产学和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药品生物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等10个专科专业,已形成“医、护、药、技”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并面向全国招生。2021年起,学校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师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医护员工2787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23人,有博士学位122人,硕士学位2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有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1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4%;另有外请教师1400余人。学校聘请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为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附属第二医院名誉院长。学校共有33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厦门市“双百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厦门市杰出人才、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厦门市台湾特聘专才、厦门市杰出青年、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等人才和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先后获得一批教育教学荣誉和成果。国家级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全国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点各1个,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包括教学成果奖4项,本科教学团队2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立项建设专业12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一流课程34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5项。市级重点专业5个。2018年以来,在第四、五届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在2021年全国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福建省第四、五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21年福建省首届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项奖3项,成为全省唯一包揽三项专项奖的学校;学校三度获“最佳组织奖”。
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有国家CMA认证的分析测试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立项654项,横向课题76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厦门市医学创新奖等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94项;发表自然社科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1856篇。
医教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建有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1所教学医院和91个校外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51.65%,录取率31.39%,高于全国录取率7个百分点,录取院校共45所,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双一流院校18所。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44.3%,录取率30%。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海峡两岸各类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一等奖34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58项,优秀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7项,优秀奖10项。学校第一届、第二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其中理论考试通过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20-30个百分点,临床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均达100%。
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已同韩国大田大学、韩国大邱韩医大学、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韩国金泉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慈济科技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互派学者、学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厦门医学院正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力争在未来3到5年,办学规模超过一万人,通过高位嫁接,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医、护、药、技”多学科特色发展之路,建成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1.国家助学金:发放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等助学金比例为学生总数的5%,每生每年4000元;二等助学金比例为学生总数的15%,每生每年2500元。
2.临时补助:因家庭受灾和亲人重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困难补助1000—3000元;因患重病住院导致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大病补助3000—5000元。
3.绿色通道:对家庭特别困难且尚未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实行入学绿色通道,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免学费。
4.为减轻学生在校期间的家庭经济负担,学校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家庭困难学生可利用业余、周末及寒暑假时间从事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学校发给一定的劳动报酬。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物理治疗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康复物理治疗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康复物理治疗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康复物理治疗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康复物理治疗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药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药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中药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药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中药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药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药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药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药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药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福建)文科年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药物制剂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药物制剂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药物制剂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药物制剂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药物制剂和护理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西医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西医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西医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医骨伤科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医骨伤科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针灸推拿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针灸推拿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针灸推拿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针灸推拿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针灸推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医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中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中医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

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临床医学和护理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